遂命令騎兵前進至距敵陣二裡處下馬解鞍。
部下擔憂:"敵衆我寡如此臨近,若突發危急如何應對?"
李廣解釋道:"匈奴認定我們會逃,現解鞍示以不走,正可堅定其疑心。"
此時匈奴陣中一名白馬将領出列整隊,李廣飛身上馬率十餘騎疾馳射殺該将,回營後繼續解鞍縱馬卧地。
時至黃昏,匈奴始終不敢進攻,半夜疑有伏兵悄然撤退。拂曉時分,李廣率衆安然歸營。大軍因不知其動向,未能及時接應。
過了很久,漢景帝駕崩,漢武帝即位。
左右近臣都認為李廣是名将,于是李廣由上郡太守調任未央宮衛尉,程不識也同時擔任長樂宮衛尉。程不識過去與李廣都是以邊郡太守身份統領軍隊駐防邊疆的。
等到出兵攻打匈奴時,李廣行軍從不講究隊列陣型,隻選擇水草豐美的地方紮營,士兵可以随意活動,夜間也不安排敲擊刁鬥(古代銅制軍用炊具,夜間用于打更)來警戒,幕府中的公文簿冊一律從簡處理。不過李廣還是會把偵察兵派到很遠的地方,因此從未遭遇過危險。程不識則嚴格要求部隊的隊列編制和營陣部署,夜裡安排士兵輪流敲擊刁鬥,軍官們處理軍中文書常常通宵達旦,全軍上下都得不到休息,但同樣未曾遭遇過險情。
程不識說:"李将軍治軍極其簡易,如果敵人突然襲擊,恐怕難以有效防禦;不過他的士兵們過得輕松愉快,都願意為他效死力。我的軍隊雖然管理繁瑣,但敵人也找不到可乘之機。"
當時漢朝邊郡的将領中,李廣和程不識都是赫赫有名的統帥,然而匈奴更畏懼李廣的作戰謀略,士兵們也大多更願意跟随李廣而不願受程不識的嚴苛約束。程不識在景帝時期因多次直言進谏被任命為太中大夫,為人清廉,嚴格遵守朝廷的典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