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後(公元前119年,元狩四年),大将軍衛青、骠騎将軍霍去病率軍大舉北擊匈奴。李廣屢次主動請戰,漢武帝以他年邁為由拒絕,後經多次懇求才勉強同意,任命他為前将軍(先鋒統帥)随軍出征。
李廣跟随大将軍衛青出征匈奴,出塞後,衛青從俘虜口中得知單于駐地,便親率精銳奔襲,卻命令李廣與右将軍趙食其的部隊合并,改從東路進軍。東路迂回繞遠,且沿途水草稀少,不利于大軍駐紮行進。
李廣向衛青請命:“我本是前将軍,如今大将軍卻臨時調我走東路。我自少年起便與匈奴交戰,如今好不容易有機會正面迎擊單于,願為先鋒,拼死與單于決戰!”
原來,衛青暗中受漢武帝叮囑,認為李廣年老、命數不佳(“數奇”),不可讓其直面單于,以免贻誤戰機。
同時,公孫敖剛失去侯爵,此次以中将軍身份随行,衛青有意讓公孫敖與自己一同對戰單于立功,故而調離李廣。
李廣得知内情後,堅決向衛青請辭改道,但衛青拒不接受,命長史将調令文書送至李廣幕府,嚴令:“即刻按命令前往右将軍部!”
李廣未向衛青辭行便憤然率軍出發,與趙食其合兵東行。
因缺乏向導,部隊迷路,未能按時與主力會師。衛青與單于交戰後,單于逃脫,漢軍無功而返。回師南歸途中,衛青才在沙漠南緣遇到李廣、趙食其的部隊。
李廣面見衛青後返回軍營,衛青派長史送來幹糧酒水,并質問李廣、趙食其迷路詳情,聲稱要上奏武帝禀明戰事經過。
李廣尚未回應,衛青又令長史催促其幕府官員接受審訊。
李廣挺身而出:“衆校尉無罪,迷路責任在我。我自會向朝廷呈送文書擔責!”
回到軍營後,李廣對部下慨歎道:“我自少年從軍,與匈奴交戰七十餘次,此番有幸随大将軍迎戰單于,卻遭調遣迂回繞路,又因迷路贻誤軍機,豈非天意!如今我已六十餘歲,豈能再受那些刀筆小吏的羞辱?”
說罷拔刀自刎。
全軍将士無不痛哭。百姓聽聞李廣死訊,無論是否相識,不分老幼皆為之落淚。而右将軍趙食其被交付司法審判,按罪當斬,後贖身為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