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室衰微,孔子重修六經,匡正亂世,為天下立禮儀法度。遂作《孔子世家》第十七篇,尊萬世師表。
暴秦失政,陳勝首舉義旗,天下雲集響應,終亡秦室。作《陳涉世家》第十八篇,銘"王侯将相甯有種乎"。
薄姬幸臨成臯台,窦氏因代王顯貴;栗姬驕橫失後位,衛子夫謙德終為後。作《外戚世家》第十九篇,記後宮浮沉。
劉邦封弟劉交鎮楚地,都彭城固江淮;劉戊參與七國之亂,劉禮續封守宗藩。作《楚元王世家》第二十篇。
漢朝初立時,高祖劉邦的親族稀少。劉賈随高祖征戰四方,卻在英布叛亂中丢失了荊、吳封地;劉澤用計激起呂後信任,被封為琅邪王,後因輕信齊王承諾而失去封地,最終入關中擁立漢文帝,得以恢複燕王之位。在天下未穩之際,劉賈、劉澤以宗室身份守護漢室,成為屏障。因而作《荊燕世家》第二十一篇。
天下初定時,高祖子嗣尚少。齊悼惠王劉肥作為長子鎮守東方,其子哀王劉襄起兵讨伐呂氏,但因權臣驷鈞暴虐不得人心,未能入主長安。後來齊厲王劉襄□□引發内亂,主父偃趁機幹預。太史公贊頌劉肥一脈作為漢室肱骨,因而作《齊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篇。
楚漢相争時,項羽大軍長期圍困荥陽。蕭何坐鎮關中,統計戶籍補充兵源,保障糧草不絕,更以仁政使百姓心向漢室。因而作《蕭相國世家》彰顯其功第二十三篇。
曹參随韓信破魏、平趙、克齊,奠定勝楚基礎。繼任丞相後延續蕭何政策,使百姓安居。太史公贊其不居功自傲,因而作《曹相國世家》第二十四篇。
張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無形之間,處理危難舉重若輕,成就大業細緻入微,不圖名利而功在千秋。因而作《留侯世家》第二十五篇。
陳平六獻奇計助劉邦得天下,諸侯歸附;呂後專政時智保劉氏,終安社稷。因而作《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篇。
周勃在呂氏之亂中違常規而行權變,平定叛亂;周亞夫在七國之亂時扼守昌邑牽制叛軍,委梁國抗敵。因而作《绛侯世家》第二十七篇。
七國叛亂時,梁國死守睢陽屏障京師。梁孝王雖恃寵驕縱險遭禍患,但其抵禦吳楚之功值得記載,因而作《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篇。
景帝五子分封後,宗室和睦,諸侯各守本分,僭越之事漸少。因而作《五宗世家》記錄這段宗藩相宜的時期第二十九篇。
三位皇子受封為王的冊封文書文采斐然,因而作《三王世家》第三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