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豹說:“巫婆和她的徒弟是女子,不會禀報事情,勞煩三老為我前去禀告這件事。”
于是又将三老投到了河裡。
西門豹恭恭敬敬地面對黃河站着等待了很長時間。
長老、官吏及旁觀的人們都十分害怕。
西門豹回頭說:“巫婆、三老還沒回來,該如何做呢?”
打算再派廷掾和一個豪紳前去催他們。
廷椽和豪紳都跪在地上叩頭,叩得頭都破了,鮮血直流,面如死灰。
西門豹說:“好吧,就再等一會吧。”
等了一會兒,西門豹說:“廷掾起來吧。看這樣子河神會長時間留客,你們也都散了回家去吧。”
邺縣的官員和百姓十分驚恐,從那以後,沒有人敢再說給河神娶媳婦的事了。
于是西門豹征集百姓開鑿了十二條溝渠,引漳河水灌溉百姓的農田,農田都被灌溉了。
挖渠時,百姓對挖鑿渠道稍稍感到厭煩和辛苦,不打算進行。
西門豹說:“百姓能夠與他們一起享受成功時的喜悅,但不可以和他們商議事情的開始。盡管父老兄弟現在會憎恨厭惡我,但是百年之後,一定會讓父老的子孫們想到我說過的話。”
一直到現在,當地深受開通水渠的好處,百姓由此而富足。十二條水渠橫着穿過禦道,等到漢朝創建,縣裡的官員們認為十二條水渠上的橋梁阻斷了禦道,彼此間又相距很近,不可以。想要合并一些水渠,而且靠近禦道的三條水渠合為一條,隻架設一座橋梁。
邺縣的民衆父老不願意聽取官員們的意見,覺得這是西門先生所規劃開鑿的,賢德明君的法式和制度是不能更改的。
官員們最終聽取了百姓的意見,将合并水渠的計劃擱置一邊。因此西門豹做邺縣的縣令,名聲遍及天下,恩德流傳後世,沒有斷絕之時,難道能說他不是位賢德的大夫嗎?
古書上說:“子産治理鄭國,百姓不能欺瞞;子賤治理單父,百姓不忍心欺瞞;西門豹治理邺縣,百姓不敢欺瞞。”
這三位先生的才能誰最為賢明呢?治理國家的人應該能夠分辨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