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把王恢交給廷尉處置。
廷尉判他怯戰避敵之罪,應當處以斬首之刑。
王恢私下送給丞相田鼢一千金。
田鼢不敢直接跟皇上說,而是對王太後說:“王恢最先倡議馬邑誘敵之事,現在沒成功卻要誅殺王恢,這是在替匈奴報仇。”
皇上拜見太後,太後就把丞相的話告訴皇上。
皇上說:“最先倡議馬邑之事的,确實是王恢,所以發動天下幾十萬大軍,按照他的建議做了。況且就算捉不到單于,王恢的軍隊攻擊匈奴運送軍用物資的隊伍,還是能得到一些收獲的,用來安慰将士的心。現在不殺王恢,沒辦法向天下人交代。”
當時王恢聽到這些話,就自殺了。
韓安國為人多有大謀略,智慧足夠用來迎合世俗,然而出于忠厚之心他卻不這樣做。
他貪圖錢财。不過他所推薦的都是廉潔之士,很多人比他自己還要賢能。
在梁國舉用了壺遂、臧固、郅他,都是天下名士,士人也因此稱贊和仰慕他,天子認為他有治國之才。
韓安國擔任禦史大夫四年多,丞相田鼢死了,韓安國代理丞相處理政務,有一次他為天子的馬車作前導,跌落車下弄傷了腳。
天子商議任命丞相的事,想任用韓安國,派使者去探望他,發現他腳傷得很重,于是就改命平棘侯薛澤出任丞相。
韓安國因為傷病免職幾個月,腳傷痊愈了,皇上又任命他為中尉。
一年多以後,改任衛尉。
車騎将軍衛青出擊匈奴,從上谷郡出發,在茏城打敗了胡人。将軍李廣被匈奴俘獲,後來逃脫了;公孫敖的士兵傷亡慘重:他們二人都應當被處死,後來出錢贖罪貶為平民。
第二年,匈奴大舉進犯邊塞,殺死遼西太守,等到進入雁門,殺害劫掠了數千人。
車騎将軍衛青進攻他們,從雁門出發。衛尉韓安國擔任材官将軍,屯駐在漁陽。
韓安國活捉敵人,俘虜說匈奴兵已經走遠了。
他就上書說現在正是農耕時節,請求暫時停戰駐軍。
停戰駐軍一個多月後,匈奴大舉進犯上谷、漁陽。
韓安國的軍營裡隻有七百多人,出去跟匈奴作戰,沒有取勝,又回到營壘中。
匈奴劫掠了一千多人以及牲畜财産而離去。天子聽說了,十分生氣,派使者責備韓安國。
調韓安國再向東遷移,屯駐在右北平。
當時匈奴的俘虜說要進犯東邊。
韓安國最開始擔任禦史大夫和護軍将軍,後來逐漸被排擠疏遠,官職降低;而新得寵的少壯派将軍衛青等人有戰功,地位越發尊貴。
韓安國被疏遠後,郁郁不得志;領兵駐守又被匈奴欺淩,傷亡慘重,自己覺得十分慚愧。
希望能夠免職回去,卻被調到東邊屯駐,失意而不高興。
幾個月後,因生病吐血而死。韓安國在元朔二年(前127年)去世。
太史公說:我與壺遂制訂律曆,看到了韓長孺的持守道義,壺遂的深藏厚德。世人說梁國有很多德高望重的人,此言不虛啊!壺遂官至詹事,天子正仰賴他來做朝廷的輔弼之臣,卻趕上壺遂去世。不是這樣的話,壺遂内心廉正行為美好,真是一位謙謙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