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孝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匈奴單于的十四萬騎兵進入朝、蕭關,殺死了北地都尉孫卬,劫掠了很多百姓和牲畜,于是到達彭陽。
匈奴出奇兵攻入并燒毀了回中宮,騎馬的偵察兵到達了雍地的甘泉宮。
于是文帝任命中尉周舍、郎中令張武為将軍,出動戰車一千輛,騎兵十萬名,駐紮在長安附近來防備胡人進犯。
又任命昌侯盧卿為上郡将軍,甯侯魏遬為北地将軍,隆慮侯周竈為隴西将軍,東陽侯張相如為大将軍,成侯董赤為前将軍,大規模出動戰車、騎兵去攻打胡人。
單于留在關塞以内一個多月才離去,漢朝軍隊追出邊塞就回來了,沒有殺傷太多敵軍。
匈奴一天比一天驕傲,每年都侵犯邊境,殺害和劫掠了很多百姓和牲畜,其中以雲中郡、遼東郡蒙受的損失最重,加上代郡共損失了一萬多人。
漢朝對此很擔心,于是派使者給匈奴送信。單于也派當戶送回信答複,雙方又開始讨論和親之事。
孝文帝後元二年(前162年),派使者送信給匈奴說:“皇帝恭敬地問候匈奴大單于身體健康。派當戶且居雕渠難、郎中韓遼送給我的兩匹馬,已經送到,我恭敬地接受了。先帝下诏命令:長城以北地區,是騎射民族的國家,接受單于的治理;長城以内,是衣冠文明的國家,我也要控制它。讓百姓通過耕田、織布、射獵來獲取衣服和飲食,父子不相分離,君臣相安無事,都沒有暴虐和忤逆的舉動。現在我聽說污濁邪惡之民貪圖攻伐得來的利益,違背道義,斷絕盟約,忽視民衆的生命,離間兩位君主的友好關系,然而這都是以前的事情了。您的信上說:‘兩國已經和親,兩位君主歡悅,停止戰争休養士兵并喂養馬匹,世代昌盛和樂,重新開始安定的日子。’我十分贊賞這種看法。聖人每天都有進步,改正不足使自己重新振作,使老人得以安享晚年,使幼兒得以茁壯成長,每個人都能保全自己的生命而度過一生。我和單于都遵循這個道理,順應天命,體恤萬民,世代相傳,延續永遠,天下人無不享有便利。漢朝和匈奴是實力相匹敵的鄰國,匈奴地處北地,氣候寒冷,肅殺之氣降臨得早,所以我下诏派官吏每年送給單于一定數量的糧食、酒曲、金錢、布帛、絲絮以及其他物品。現在天下十分安定,民衆其樂融融,我和單于相當于百姓的父母。我追憶過去發生的事情,都是細微的小事,是謀臣策略的失誤,都不足以離間兄弟間的感情。我聽說上天不會隻籠罩一個區域,大地不會隻承載一處地方。我和單于都捐棄以前的小誤會,都遵循大道,消除以前發生的不快,來圖謀長遠的規劃,讓兩國民衆親如一家。萬千百姓,下至水中的魚鼈,上至空中的飛鳥,各種飛禽走獸,無不趨向安全便利而躲避艱難險惡。所以前來歸順的人不該阻止,這是上天的規律。完全抛開以前的恩怨:我赦□□亡匈奴的漢人的罪過,單于也不要再提逃往漢朝的章尼等人。我聽說古時候的帝王,誓約明确并且從不違背諾言。單于留意盟約的内容,天下就會特别安定,和親以後,漢朝不會率先違背盟約。希望單于明察這件事。”
單于已經訂立盟約與漢朝和親,于是孝文帝就下诏命令禦史說:“匈奴大單于送信給我,說和親的事情已經定了,流亡之人不足以成為劫掠人口和擴大土地的借口,匈奴不進犯關塞以内,漢朝也不出擊關塞以外,違犯這一盟約的人處以死刑,可以長期維持友好關系,以後就不會再有悔恨了,雙方都有便利。我已經答應他了。向天下發布公告,使人們都能明确地知道此事。”
孝文帝後元四年(前160年),老上稽粥單于死了,他的兒子軍臣即位。軍臣單于即位之後,孝文皇帝再次與匈奴和親。同時中行說繼續侍奉新單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