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
沉悶的鼓聲敲碎了黑夜。
擊鼓為号,預告着長達着三個月的關門節正式開始。天還沒亮,穿着白色傣裝的傣家人魚貫而出,背上的竹籃中裝滿手工制作的蠟燭條、白布與供奉給僧人的齋飯。
顧若不是傣家人更不信奉南傳佛教,默默地跟在導師身後,當一個沒有存在感的小尾巴。而師姐作為寨子的一份子,早已換上傣裝,從容行走在赕佛的隊伍中。
顧若踮起腳望了望師姐,心中暗想師姐雖然看上去有些纖薄,力氣可真不小,每個傣家人背上的竹籃都放得滿滿當當,重過高三生的書包。
寨子裡遊客數量不少,許多行走其間的遊客的面容都與顧若等人迥異——他們是周邊國家的來客。與其說他們是遊客,不如說是前來朝拜的信徒,其中甚至不乏頭發修剪得極短的僧侶。他們每一個動作都靈活又安靜,明明有那麼多人,顧若一時間卻隻能聽到衣擺相互摩擦時發出的“沙沙”聲。
導師拉了她一把。
顧若回頭,見導師略微俯了身,湊近自己的耳朵,聲音壓得極低:“别一直盯着人看,出門在外,自己多注意些。”
她這才驚覺自己被着這看上去略顯奇幻,卻十分莊嚴的景象攝走了心神,已經目不轉睛盯着那些逐漸走進佛寺的金紅身影好一會了。
“導,能拍照嗎?”她也壓低了嗓音問道。
“拍吧,記得把快門聲關了。”導師不置可否,作為一項非遺,總有人會好奇的。現在也是科技時代了,不能不太近人情,不能拍照,一手資料哪裡來呢?
顧若不敢太明目張膽,抓緊拍了兩張就匆匆發給言未遲,還有費了半天功夫才被她想起來的臨時戰友徐行戈。
【綿綿】:今天關門節就正式開始啦,過會我可能得記錄信息,沒時間回消息哦,遲言太太你有事給我留言就好啦,急事就打我電話!我開了震動模式能收到的!
其實言未遲哪有什麼急事能找顧若呢……她隻是想找個借口和言未遲聊天罷了。
作為遊客與學者,一老師一學生走在最後,等兩人到寺廟中時,大殿中已經跪滿了赤足的傣家人。顧若昨天見到的佛爺盤腿坐在上首,眼簾低垂,口中緩緩念誦着顧若聽不懂的詞句。
經文發音饒舌又冗長,其中夾雜了很多難讀彈舌音,聽得顧若一陣頭暈,而密密麻麻跪滿了整個殿堂的傣家人神情愈發虔誠。
“老傣文。”她聽見耳邊導師極低的一聲歎息,“可惜你不跟我學上座部佛教,不然老傣文和巴利文你也是要學的,算了,什麼學生都是緣分。”
自己顯然是段孽緣。顧若背後一涼,笑容都尴尬了起來。她可沒什麼語言天賦,一門英語就學得她痛不欲生,可别說學什麼純粹作為典籍用語的老傣文與巴利文了……
誦經聲彌漫于殿堂的每個角落,繞梁不絕,顧若跟着導師站在一邊,腿都站麻了也不敢動。如此反複念誦了近一個小時,聽得顧若口幹舌燥時,上首的佛爺誦經聲戛然而止。佛爺率先起身,人群中随之站出一個高大男子,他向佛爺行了一禮,然後出口又是一串長長的饒舌的傣文。
導師低聲給茫然的顧若解釋:“這位是‘波章’,波章代表了什麼角色,你知道吧?”
顧若恍然,“波章”是世俗百姓的代表,是百姓與僧人之間溝通的橋梁,她回想着以前看過的文獻,大概猜測現在是到了“波章”代表世俗向“神聖”通報所施财物與所行功德的環節了。
佛爺點了點頭,伸出一隻手來,這仿佛是某個信号,殿堂内擠擠挨挨的人群各自從腳邊拿出兩對蠟條,一對拿至佛前,排隊點燃,插進香爐,一對則在腳邊點燃。無數火光頓時将正殿照得光明無比,朦胧的光暈照在佛像金身上,幾乎讓人不能直視了。而前來赕佛的人們身前已經放置了一滿一空的兩個盛水容器,橙紅明亮的點點燭光躍于水上,十分耀眼。
佛爺又說了什麼,還是顧若聽不懂的傣文,于是所有人都一手合十,一手握住面前那隻盛滿水的杯子,水一滴一滴滾入空杯之中。而每個滴水人面上都平靜而溫和,唇角帶着微笑,眼中滿是虔誠。
“滴水回向……”她喃喃,殿中實在是太過莊嚴肅穆,她甚至不敢再問導師能不能拍攝了。
水滴完了。
佛爺微微晃動身子,坐直了,開口吟誦:“Kara?īya Mettā Sutta,Kara?īyam-attha-kusalena yanta? santa? pada? abhisamecca……”
他的聲音似乎與之前比又發生了變化,十分低沉,如水一般流淌而過,雖然還是沒什麼音調變化,但帶着說不出的奇特韻律。
“善于行善并且希望得到安祥的人應如是做:
“ 能幹、直接、正直、 溫順、溫和、謙虛、
“知足、易養、少管事、生活簡樸……”
導師也跟着低低誦念起什麼,因為聲音太輕,顧若死命支楞着耳朵才在大佛爺的念誦聲中聽清她在說什麼。
《滴水經》的漢譯。
顧若的表情一秒變得一言難盡,不由輕聲提醒她:“導,你别忘了你可是黨員……”
導師沖她微微一笑:“職業病,論文寫多了就是這樣的。”
顧若:“……”
誦經結束,佛爺舉步而出,人群跟着佛爺連成一條長龍,水流被緩緩倒入大殿外的樹下。
“Idam me ?atinam hotu,sukhita hontu ?atayo……”
水流盡,這次無須佛爺開口,他身後跟随的信衆們便自發開口,反複三次,盡管人多到一眼望不到頭,卻衆口一聲,整整齊齊,聲浪如海,震耳欲聾。
“願以此功德,回向于親眷;願以此功德,回向于衆生。”導師歎了口氣,聲音終于大了些,不用顧若費神去聽了,“……很多年沒見過這麼多人同時參加的關門節了,希望你師姐能把她畢業論文寫出來吧,寫不出來,就隻能延畢了。”
顧若從導師口中聽出了一絲淡淡的惋惜,卻不知道導師在惋惜什麼。
滴水回向後,佛爺又領着衆人返回大殿,依舊是一列一列跪坐于佛前,分毫不亂,然後自一個一個上前,手捧各自不同的物事遞到佛爺面前。佛爺手持長柄扇輕輕碰過,一個結束下一個立刻跟進,井然有序,直到殿中最後一個村民也扇完才算結束,人群又魚貫而出,徒留幾個僧侶與義工孤零零留在大殿中。
“關門節之後和尚沙彌們就不能出廟啦,”見顧若還在探頭探腦,眼睛跟着幾個和村民一起出去的義工跑,導師嘿然一笑,“結束咯,還看什麼?他們去分‘赕’過的物品了,你也有要分的?”
“沒,沒,我可不信這個。”顧若與導師拉開距離,連連搖頭,“我就是沒見過好奇咯,然後想問問能拍照了嗎?佛爺不能出寺,我也不好再跑進去問呀。師姐呢,師姐怎麼沒出來?”
導師又笑了一聲:“你師姐明天有得忙呢,你要看就跟過去看看,傣家人不會說什麼,可你别說什麼不該說的,說了也别說你是我的學生。你跟着這麼一動不動站了一上午,還是多活動活動吧,你導我是老骨頭了,先回去了。”
她說完,真一個人慢悠悠向着住處走了,顧若愣了愣,掏出手機,哒哒哒哒給言未遲發消息,一遍溜溜達達往村民離開的方向接近。
【綿綿】:結束啦!真是累死我了,站了一上午,感覺腿都不是自己的了,軍訓的時候都沒這麼累過
【綿綿】:[肥肥癱.jpg]
【綿綿】:不過真的好多人啊,甚至還有外國來的……說起來,我都沒怎麼見過非漢族的人呢,他們好厲害啊,我站着都累,他們就這麼跪了快一上午
【綿綿】:當了二十三年肥宅,忽然好想出去玩啊
【綿綿】:[圖片.jpg]第一次看見正宗的傣裝,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
【遲言】:回去泡個腳吧,不然第二天會不好過。
【遲言】:你沒怎麼出去過嗎?
【遲言】:傣裝确實很美,你穿應該很好看。
遲言有些困惑地看着顧若發來的消息,在她的感官中,顧若的家境絕對不差,不說随便出國旅遊,總不至于讓孩子在國内走走都做不到。
而另一邊,言未遲完全不知道自己無心的一句誇贊不知不覺間讓顧若臉頰爆紅,熱到燙手,然而下一句話又将顧若打進冰冷的地獄。
心緒複雜的顧若一邊觀察村民們在做什麼,一邊有些苦澀地打字。
【綿綿】:……我爸嘛
【綿綿】:遲言太太你也知道我爸這個人……他很固執,也沒人能改變他的想法
【綿綿】:他一直覺得放我出去玩會讓我學壞,心思會野,會認識狐朋狗友……反正他是一直在試圖掌控我的朋友圈的
【綿綿】:不過他顯然……很失敗嘛,至少在我交朋友這方面他的幹涉根本沒有什麼用,他控制我經濟情況又怎麼了嘛,我又不是拿錢去買朋友的
【綿綿】:以前我還對他有點期望,現在來看完全就是傻X一個,抛棄幻想,堅決抗争!
【綿綿】:然後我媽在我小時候也沒什麼錢,上班又忙,就更不可能帶我出去啦,再後來我上大學後每次想出去,總是因為各種原因沒去成,最後就安心當宅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