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武林,争鬥不休。人心詭谲,江湖悠悠。
在遠離喧嚣的湖心,一位須發皆白的老漁夫坐在破舊的小舟上,手中劃槳。
老漁夫身邊是一個活潑靈動的小女孩,不過七八歲的年紀,身着一襲素淨的布衣,看着湖面的水波,眼中閃爍着好奇。
“爺爺,你說這條河流的盡頭是什麼地方?”
老漁夫聽罷,徐徐答道:“那裡以前是珈藍宗,現在是清水劍派。”
“爹和娘去了那裡要多久才能回來?”
飽經滄桑的手握緊了船槳,正當老漁夫不知該如何回答這個問題之際,船底似乎被什麼東西挂住了,船身一下子沉重起來。
怕是水草之類的東西,老漁夫放下船槳,換了竹竿去撥弄,卻見一抹紅色浮現。
老漁夫暗自慶幸,還好不是血,而像是什麼布料的碎片。
下一瞬,沾濕了水的陰冷紅練瞬間纏繞上了老船夫的脖頸,“嘩啦——”,一道身影從水中破水而出,李意言持着紅練的另一端,略微收緊便使得老船夫動彈不得。
“爺爺!”被這變故驚到的小女孩就要撲過來,李意言回頭一彈指,小女孩軟軟倒下。
老船夫隻覺紅練上的水順着自己的脖子往下流,刺骨冰寒。
“靠岸,否則,死。”
被李意言松開的老船夫重獲新生,先是查看了下孫女的情況,隻是暈了過去。
僅憑内力便能隔空點穴,不知道又是哪路殺神,趕緊送走為妙。
老漁夫到船頭拿起槳調轉船頭,向岸邊靠去。
回頭往船尾一望,卻見夕陽下,那一位手握紅練,身穿白衣,背倚船沿,背影與波光粼粼的湖面形成了一幅絕妙的畫面。
被看之人察覺到目光,回眸警告。
身量不過二十幾歲的少年郎,雖然渾身濕透、手臂帶傷、形容狼狽,但那一眼中的莫名情緒,卻讓人見之難忘。
——
少華山巍峨聳立,雲霧缭繞,其上便是聲名赫赫的少華派。不僅少華劍法無人不知,更是以其精湛獨到的藥術聞名于世。
山腳下有座上陽城,從上陽城的北門出去不多遠,便是少華派的山門。
上陽城因毗鄰少華派而吸引了不少勢力與商販,往來之人絡繹不絕。
一個十五歲的少年背着行囊,站在城外,擡頭看了一眼城門上的字,确認後便徑直邁入。
上陽城正中心,最好的地段卻沒有建成商鋪,而樹立着一座古樸莊重的建築——少華派的辦事處,山上一應用度的采買,每年招收新弟子,遇到緊急情況時的聯絡之用。
少華派招收新弟子的時間并不固定,可能一年兩次,也可能幾年才招一次。
這一天,天氣悶熱,天空陰沉沉地,似乎馬上就要下大雨,李意言手持引薦信,在城中快步走至少華派的招生處門前,緊張而又期待地步入其中。
恰巧此時,醞釀了許久的雨落了下來,一陣陣疾風裹挾着雨滴在山腳下的城池中肆意揮灑。屋外的陣雨如珠簾般垂落,敲擊着青石闆路。
“幸好幸好!否則我就要成落湯雞了!”李意言拍拍胸口,暗自慶幸,随即打量四周。
這無疑是一座宏偉大殿,殿堂四壁鑲嵌着珍貴的碧玉和白玉,映襯得整個空間格外明亮通透。
金色的琉璃瓦頂在雨水的洗禮下更顯得流光溢彩,宛如龍蛇起舞。殿堂内布置得氣派而不失雅緻,雕梁畫棟、飛檐翹角。
高大的門楣上懸挂着一塊牌匾,寫着“少華新秀”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其下是一幅描繪少華山脈一山貫九峰的壁畫,氣勢恢宏。
盡管窗外風雨交加,但室内卻是一片甯靜。大廳中央,一座精緻的紫檀木案幾後端坐着一位年輕而氣度不凡的男子,他身着一襲青色衣袍,眉宇間一派儒雅神色。
說來也巧,今日負責招錄的正是少華派藥峰的賀悉觀。
李意言看了賀悉觀一眼,開門見山道:
“在下李意言,年方十五,希望能夠加入藥峰學習,這是之前師門的引薦信。”
當今中原武林正道團結起來,共同組成了“天道盟”,号稱“風雨同舟共進退,同道攜手震乾坤。”但占個山頭的小門小派與清水劍派、少華派等大宗門完全沒有可比性。
從地方門派出來的弟子,想加入大宗門,也是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