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久天長總能變好的。
“我知道了。”
淩家祠堂來了很多嫡系宗親,這些人看姜芾都沒什麼好臉色。
姜芾不認識他們,也不敢冒昧上前喊人,一直跟在淩晏池後頭,他點香,她便點香,他跪拜,她也跪拜。
焚香跪拜後,便是開族譜添名。
姜芾終于上了淩家的族譜,成了他明媒正娶的妻。
她有些開心,隻是望着他,便很開心。
要是他再與她多說兩句話就好了。
她随淩晏池走出祠堂,遠處有兩個丫鬟打着傘走來:“大爺,少夫人,夫人在存雅堂等候多時了。”
新婦進門第一日便要給公爹婆母及長輩敬茶,這是素來的規矩。存雅堂那邊等得有些急了,難免覺得姜家一個破落戶,女兒剛進門倒擺起架子來了。
淩晏池對秦氏向來淡漠,若是父親在,他必得去一趟,父親不在他是見也不想見的,更何況他心系周濛初的案子,更不可能在家多呆。
可按規矩,姜芾是要去的。
他在垂花門處與她分别,“我有要事在身,你跟着她們去存雅堂。”
姜芾點點頭,再三躊躇之下,喊道:“夫君,那你早些回來。”
淩晏池不予理會,徑直而去。
雨水紛揚,姜芾鞋襪都濕了,萬幸裙擺長,旁人瞧不出失态。
那兩個丫鬟對她狼狽窘迫的樣子視若無睹,“少夫人,快些吧,夫人怕是等急了。”
姜芾拖着濕重的裙擺走了大半個院子,終于到了存雅堂。甫一進來,地龍燒的旺,爐中燃着香,她渾身都舒适了不少。
裡頭坐滿了人,個個錦衣華服,珠翠環繞,她數了數,應是有三位主子,
正座上的是國公夫人秦氏,左側坐着的樣貌嬌豔的女子是四娘子淩可清,右側坐着抱孩子的年輕婦人應是二爺淩明珈的夫人阮氏。
淩晏池執意不娶親,聽聞定國公拿他無法子,便也随他去了。可全家不能陪他一個人耗,秦氏便早早替親生兒子張羅婚事,如今孫子都一歲了。
她在姜家時姨母同她講過淩家的人際,她如今一對,應是不會有錯。
“見過母親。”她朝秦氏福了福身。
阮氏與淩四娘算是小輩,她不需要向她們見禮,隻需拜見秦氏這個名義上的婆母便夠了。
“母親,允哥兒這幾日不肯喝奶水,都換了三個乳娘了。”阮氏像是沒瞧見她似的,抱着孩子往秦氏身旁靠。
秦氏隻顧逗着白胖的孫子,“允哥兒如今可以吃些細膩的米糊了,吩咐你們清濤院的婆子,米糊要拿牛乳熬制,馬虎不得。”
淩可清也湊了過來,“不如将小侄子抱去我房中,我房中有好多好吃的。”
“你隻顧自己吃吧。”秦氏數落她,“他哪裡能吃你那些東西。你看你,都要胖成個球了,就知道吃。”
淩可清捂臉惱道:“母親,你就在外人跟前這般數落我吧!”
外人兩個字晃晃刺入姜芾耳中。
她的腿都要麻得沒有知覺了。
她看清了,她們是故意刁難她。
淩四娘提了一嘴,秦氏這才裝模作樣朝她看過來,“老大媳婦來了,怎麼站在那不上前來啊,你瞧我,我都沒看到。”
她待淩晏池算不上親厚,可她也知她生的老二就不是個讀書的料,世子的爵位本也就落不到他頭上。
老大雖不是她生的,但他十七歲高中探花,如今官至大理寺少卿,是家中最有出息的孩子。本還盼着他娶個高門貴女再漲一漲淩家門楣,也好讓她這個做主母的面上生光,可偏偏娶的是個落魄八品小官家的女兒。
雖是聖上賜婚,可被人恥笑的卻是她淩家。
她越想越氣,看姜芾哪裡都不順眼,正好擺擺婆母的架子給她個下馬威。
下人奉上一盞熱茶,這是示意姜芾去給秦氏敬茶。
姜芾欠身接過,上前幾步,垂下身:“母親請用茶。”
秦氏還在逗孫子,并未接茶。
茶水滾燙,姜芾有些拿不住,手心像捧着一團火。
“母親請用茶。”她蹙着眉,又拔高聲色。
秦氏掀了掀眼皮,才喚阮氏來抱孩子,接過茶水抿了一口。
姜芾如蒙大赦。
低頭一瞧,手心果然燙紅了。
她在心裡道:忍一忍,又不是日日都來敬茶。
秦氏不曾叫她坐下,她便站在那處,見了阮氏和淩四娘,覺得還是要說些什麼,鼓足勇氣開了口:“這便是允哥兒吧?真是白胖可愛,令人歡喜得緊。弟妹賢淑端莊,光彩照人,不愧能生養出允哥兒這般康健的孩子。”
阮氏這才打量她一眼,眉梢泛起喜色,不疾不徐道了句:“大嫂真會說話。”
姜芾心中緊張,生怕說錯了話。
可看阮氏的反應,便知這番話說對了。
她捏緊手心,又看向淩可清:“去歲便聽聞四妹妹及笄了,如今一見,真是楚楚動人,千伶百俐,隻怕是府上的門檻都要被那些郎君踏破了。”
淩可清依偎在秦氏身旁,埋頭羞澀一笑。
姜芾如渡劫一般,總算舒了一口氣。
人人都愛聽漂亮話,她勤學苦練,日日背這幾句話,萬幸說對了,說對了,她們應當不會再刁難她。
她渾身都冷,牙關發顫,實在是想回去換雙鞋襪。
本以為秦氏要發話讓她走了,阮氏卻又喊住她,也不知是有心還是無意:“大嫂頭上這根簪子真好看,怕是花了不少銀子吧?”
姜芾也以為頭上這根芙蓉流蘇簪貴重無比,覺着是方才那番好話令阮氏與她親近了些,笑了笑:“許是吧,這還是……母親替我打的。”
淩可清撲哧笑出聲,早就聽聞她這大嫂是個廟裡長大的鄉巴佬,這樣一根破簪子還當做寶。
“什麼呀,二嫂眼光何時這般差了。”
她性子直爽,全然不明阮氏話中之意,凡事就要争個是非分明,特地喚了貼身丫鬟碧蘿過來,“你們看我這丫鬟頭上戴的,這成色和花樣不就跟大嫂頭上這根一模一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