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顯示自己的愛民,縣長特地親自持犁體驗。
在聞棠的提醒下,縣長耕作時将犁稍稍向上提了一下才開始耕作,他驚訝的發現這新式犁用力不大,隻需要保持穩定,犁就可以順利前行,而且深耕淺耕都可以操縱在自己手裡,既耕作速度快,效率高,又平穩省力,可比之前那些不能翻土造壟,笨重的大犁要強上百倍。
聞棠在一旁講解,這個新犁調節角度也方便,能根據農戶的身高調節長短,縣長也發現它越用越順手,很快就開完了一壟的溝,田曹是專業掌管農桑的官吏,因此要比縣長敏銳許多。
剛才縣長開荒的時候他一直在計時,換算下來縣長一天能開荒一畝半左右,如果是耕種熟練的老手來幹,一天能開荒大約兩畝甚至更多。
随後縣長順手将手中犁交給身邊其他官吏,示意他也試一試,那官吏将其拿在手中,依照縣長所言,自己也開了一壟地,發現果然幹活更快更輕松了。
還有耧車,這東西看着複雜,沒想到使用起來卻特别簡單,隻需一牛一人操縱即可,再也不用像之前那樣彎腰播種了,而且看這個速度,如果認真勞作,一天怎麼也能播種個五六十畝地。
看完新農具的好處,衆人臉上全都喜氣洋洋,笑得極其燦爛,再看聞棠時,眼神都就變得既尊重又崇拜了,比對以往任何術士都要崇拜。
窳渾縣是個新建的縣,這裡的百姓來自大漢各地,比如巫觋文化盛行的荊楚之地,或者因為臨海産生海市蜃樓之景象所以仙神文化盛行的齊地人,這些人之前見過許多自稱能召神引鬼,長生不老的巫觋和術士,但那些都是為權貴人家服務的,再不濟也是有錢的小富之家,像他們這種常年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根本沒人搭理。
但聞仙使可不一樣,她研究出來的這兩件新農具是紮紮實實落實到土地和收成上的,可比那些虛無缥缈的鼓吹要有好處。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來這裡屯墾戍邊的士兵,他們的任務就是屯田為攻打匈奴的将士們提供糧草,有了這兩樣新農具,定能多開更多土地,種植更多糧食。
負責這方面的田官則在想雖然現在已經開荒的差不多了,但是隻要工坊加急做出一批耧車,還能趕上撒種。
縣長高興道:“多謝仙使,這仙物真是好用。”
仙使?
這什麼稱呼?聞棠總感覺有些怪怪的,但縣長卻不這麼認為,既然有仙人入夢奇遇,那就是仙人來到凡世的使者,仙人的使者簡稱仙使,這不是很正常嗎!
聞棠連忙推脫,言說自己也隻是在夢中偶然看見此物,這才特意記了下來,隻要對大漢有益,對百姓有益就好。
接着又是一套高情商官方話術,說得在場衆人臉上笑臉越來越燦爛。
怪不得仙人會選擇她,聞仙使可真是個品行高潔的大好人啊。
還有,腦子肯定也聰明,否則不會隻根據記憶就畫出這麼詳細的圖紙。
這一刻,聞棠成了他們心中最完美,最聰明,最善良的人了。
若是聞棠知道他們的想法,肯定會想,這怎麼不算是另一種角度的萬人迷呢?
正說着呢,遠方突然傳來一陣大大的馬蹄聲,衆人循聲望去,幾匹油光水滑的高頭大馬在地上揚起一陣陣塵埃,朝着這邊跑來。
到了近前,馬上之人從衣着。氣度來看皆是不凡,他拉辔下馬,衆人這才看清他的面貌,這不是當時衛将軍大勝歸漢時來,從長安趕來傳陛下旨意的使者麼?
縣長湊到使者跟前,語氣恭敬道:“這位使者,您來這偏遠小縣有何貴幹,若有需要,在下一定拼盡全力相助。”
使者倒沒什麼事情需要他幫忙,隻是詢問一句聞棠在哪裡,雖是問句,但看到衆人中心的聞棠,心中已經有了答案。
他一進城就匆忙趕往縣衙,結果發現縣衙裡縣長不在,田曹也不在,問了個皂吏才知道都看那個什麼新農具去了,于是使者便根據皂吏的指引來到這片田地。
聞棠:啊,找我嗎?
聯想到前幾天那百分之七十的好奇,該不會是劉徹那家夥派使者來召自己去長安了吧?
天啊,聞棠心裡懊悔,早知道前幾天我就臨時突擊,好好學習了。
好在不是聞棠想的那樣,在确定後,使者開始面對聞棠宣讀天子文書,大緻就是就是聞棠獻地圖有功,幫助大漢擒獲右賢王等話,封聞棠為廣牧君,享廣牧縣食邑四百戶。
聞棠心喜,沒想到劉徹對我也這麼大方,她以為最多給個房子(長安的)給點金子,結果居然直接封君了。雖然隻有四百戶封邑,但這也意味着聞棠從此跨越階級。
最明顯的一處,就是她從前隻能穿純色的麻布衣裳,現在卻可以穿有色彩的印染和刺繡衣裳了。
聞棠行禮謝恩,又拿了一些金餅送給使者,無論她心裡多麼激動歡喜,表面該有的禮節卻一分未少,使者對她的态度也很禮貌,将代表身份的印綏交給聞棠,告訴她自己隻是代為傳聖意,稍晚些會有專人助她處理食邑内事。
直到使者離開,衆人才又自在起來,對聞棠還帶着點驕傲,雖說這份榮耀和他們沒什麼關系,但絲毫不妨礙他們與有榮焉。
不滿十四歲就以軍功封為縣君,這可是他們縣出的好苗子,莫說他們一個新建的小縣了,就連靠近京都那些繁華城鎮都沒有,他們高興高興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