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推了推眼鏡,鋼筆在文件上沙沙作響:“理論很新穎,但成本預算如何控制?”
“用新型節能材料,雖然初期投入稍高,但從長遠來看,能節省30%的能耗。”我将數據報表輕輕推過去,“這是詳細測算。”
他挑眉,目光在數據與圖紙間來回遊移:“下周一來試崗。”
入職後的半年,我像台精準的機器,安靜地完成着每一項任務。直到某個加班的深夜,我抱着修改後的設計圖敲開許澤言辦公室的門。他正在核對項目進度表,台燈的光暈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長,落在鋪滿圖紙的桌面。
“許總,”我将圖紙展開,“客戶要求增加商業區域,但這會破壞整體的美學平衡。”
他放下筆,鏡片後的目光專注:“你的建議?”
“我們可以采用錯層設計,将商業區隐藏在建築的幾何結構中,既不破壞外觀,又能滿足功能需求。”我指着圖紙上的線條,“這裡,還有這裡,通過光影的變化來引導人流。”
他沉默許久,手指在圖紙上輕輕劃過:“成本呢?”
“經過重新核算,隻比原方案增加5%。”我遞上測算報告,“但換來的是項目價值的大幅提升。”
他終于露出贊許的神色:“很好,按你的方案推進。”
又一次項目會上,團隊陷入僵局。客戶臨時要求提前工期,所有人都面露難色。我盯着牆上的設計圖,忽然開口:“我們可以優化施工流程,采用模塊化建造。”
許澤言轉頭看我:“具體說說。”
“将建築拆分成标準化模塊,在工廠預制,現場組裝。這樣能節省至少20%的時間。”我調出模拟視頻,“雖然初期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協調,但從整體來看,效率更高。”
他仔細研究着方案,許久才道:“有可行性,你來負責協調相關部門。”
散會後,我收拾資料時,聽見他輕聲說:“夏之煥,你的設計總帶着一種理性的浪漫。”
我擡頭,正撞上他難得柔和的目光,心跳漏了一拍。窗外的夜色漸深,城市的燈火在玻璃幕牆上閃爍,如同無數細碎的星辰,而這一刻,那些素色的線條與冰冷的公式,似乎都有了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