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最近約好了的訪談處理完,資料整理好了,也去老頭那裡挨罵完,算是提前完成暑假給自己安排的任務的遠璃,準備回家過快樂的暑假去了。
其實也不算是回家,她是要去羅平鎮找爸爸媽媽。
遠璃的爸媽是基層扶貧幹部,在她很小的時候父母就一直駐紮在羅平這個極度貧困的小鄉鎮裡。
噢,羅平鎮現在算是擺脫了絕對貧困了。
經過像她父母那樣一群人的努力,在全國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羅平鎮迎來巨大的收獲,徹底擺脫絕對貧困。
那裡的生活,對比之前,稱得上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
想起自己第一次去羅平鎮找爸媽時的情景,遠璃記憶深刻。
從地級市火車站下車後,兜兜轉轉搭了将近一天的車才到了鄉鎮所屬的縣級市裡,然後需要從縣裡搭鄉村大巴兩三個小時才到鎮上,最後再從鎮上轉搭三輪車進爸爸媽媽所在的工作站。
在鎮上乘坐三輪車時,遠璃還記得自己摔了一跤。
那時候剛下過一場大暴雨,那泥濘的鄉路,她摔下去,滾了一身泥巴,當場大哭拉着送自己過來的舅舅說要回家,再也不要來了。
舅舅哄了她好久也無補于事,最後三輪車司機不知道從哪裡摘來了鮮紅鮮紅的果子,饞得她不斷咽口水,勉勉強強才止住了哭聲。
羅平鎮當地的水果和糧食其實并不貧瘠,隻是交通不方便,種出來的東西也沒辦法銷售到外面去。
所以經常鄉親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成果,最後都是爛在地裡浪費掉了。
這樣的情況,不僅影響到了鄉民的生活,也巨大打擊了他們的積極性,覺得守在家裡沒有前途。無奈之下,和大多數偏遠的鄉鎮一樣,年輕人都往外跑,婦孺老幼留在家。
可沒有年輕的勞動力,鄉村該如何談發展呢?
像她父母那樣的一群人,就是懷揣着要改造村容村貌讓人們過上幸福的生活使命而去到羅平鎮的。
經過了十多年的努力,他們那群人和當地鄉親們一起努力,把這個願望在逐步實現當中。
如今的羅平鎮再也不是過去那個需要花上整整兩天時間才能達到的偏僻的小鄉鎮,而是一個在全國都有了一定知名度的旅遊鄉鎮。
當然除了由旅遊帶動起來的配套産業,羅平鎮也積極發展起了手工業,還形成了産業鍊。
現在的鄉親們不用外出打工,留在家裡也能過上相對富足的生活。
而在這十多年的時間裡,爸爸媽媽回家的次數屈指可數,從初中開始,幾乎每一年的暑假,遠璃都會去羅平鎮找爸爸媽媽,過一段一家三口待在一起的幸福時光。
她也算跟爸媽一起見證那裡的改變,那裡也是自己的第二個家。
遠璃在羅平鎮,有親人,有算是一起長大的好朋友,有親手種的樹,有養的雞......她也是羅平鎮的一員。
收拾好東西,遠璃便給媽媽打了個電話,想告訴他自己哪天出發。
“媽,我過幾天就回去了。”
“别别别,今年暑假别回來了。”
媽媽連忙拒絕的嗓音快速響起。
“我都給忙忘記了!忘了跟你說了今年的暑假,你不用過來了。”
不同往年開心的表現,今年的媽媽居然還拒絕她回去,遠璃充滿疑問:“為什麼?我不是每年都去幫忙的嗎?”
她每年暑假過去負責打下手,過去還負責給村裡的孩子上課,能分攤不少父母工作小組的任務。
媽媽輕輕的笑聲從話筒裡傳出,解釋說“這兩年鎮裡的情況好了很多,也很多志願者過來幫忙,你回不回來都沒關系。”
語氣很是放松和喜悅。
最近這幾年,随着越來越多的年輕勞動力回流在鄉鎮,也不少外地志願者駐紮在羅平,爸爸媽媽的工作是輕松了不少。工作壓力沒那麼大的他們,感覺都年輕了幾歲。
遠璃放軟嗓調撒嬌說:“那就算不用幫忙,我也想見見你們嘛!”
不誇張地說,他們一家三口一年當中也就這麼點相處時間了。
媽媽卻還是拒絕說:“今年如無意外,爸媽會回家過年,咱們到時候見也一樣的。”
之前因為工作忙碌,爸媽并不是每年都回家過年,去年他們就沒有回來。
然後媽媽才說起不讓她過去的原因,
“今年不讓你來呢,主要是我給你找了份工作。”
“給我找了份工作?”
遠璃有些反應不過來,
“你怎麼給我找了工作?”
“前年回家過年的時候我不是去參加同學聚會了嗎?加了個以前高中玩得挺好的同學的微信,她跟你一樣也是社會學畢業,現在在南城統計局工作。最近她做了外來人口統計的項目,缺人手錄入數據和做分析報表,我就向她推薦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