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周勻和坐在辦公桌前,為《遇見國寶》第一季的收官做準備。
《遇見國寶》,每一期的劇情都由專業的編劇團隊為文物量身打造,加上周末的黃金檔和央視的頂級舞美,長時間霸占綜藝的榜首。
直到《代号:溯源》的出現,榜首的位置才稍稍撼動了幾分。
不過不重要。
榜一榜二都是他的團隊,自家人關起門來好說話,節目聯動互cue也是常有的事情。
至于評分,首周開分是9.4,收官不說漲分,最起碼得維持原來的分數才算合理。
點開軟件,再點擊排行榜第二。
8.9。
周勻和:?
最後一期的成片他們反複細化了3次,不漲分也就罷了,怎麼開頭還掉到8了?
鼠标點擊評論,首頁高贊的早期評論幾乎是清一色的五星。周勻和抹了把臉,突然想到了什麼,把右上角改成“按時間排序”。
2星,1星,1星……
近一個月内的評分都集中在1星2星之間,頁面裡隻有廖廖幾個5星,而低星的評論裡,蘇聞青的名字赫然在列。
評論要求把蘇聞青的那一期下架,說劣迹藝人不能在央視的綜藝上蹦哒。
如果不下架,他們絕不修改評分。
周勻和的眉頭緊皺。
這不瞎搞嗎?
上央視的藝人,他在此之前就已經做好了全方位的背調。
蘇聞青的身世他不敢保證,但人品有沒有問題背調組可謂是了然于心,況且她的綜藝效果一流,後續必然還有合作。
所以對于這個潛力股,周勻和無法放任不管。
其實早在事情發酵的第二天他就有和蘇聞青的工作室聯系,隻是被Amy沿途阻攔了下來。
Amy對待網上的惡評視若無睹,隻說再等等,這是蘇聞青飛升的必經之路。
聽了她的話,周勻和隻覺得好笑。
這場鬧劇并不隻針對于蘇聞青一人,甚至于大多都在批判她這個幕後裁決者,對于網上的惡評,她真就一點也不在意?
然而周勻和幹着急也沒用。
Amy不發話,他一個外人要怎麼插足?
夜色濃重,周勻和癱在電腦前,神色迷離地吞了口黑咖啡。
第二天早上,蘇聞青被手機鬧鐘吵醒。她從被窩裡撈出手機,時間正顯示八點半。
大腦昏沉,她磨蹭了一陣才下床。
廚房的油煙機開着,黑色的身影在櫥櫃前走動。臂彎寬闊,身形高大卻并沒有壓迫感,烏黑的短發服帖的順在後脖頸,領口上方隻露出一小片冷白的皮膚。
手上的動作閑适而自得。
廚房的工具齊全,櫥櫃和器具被擦拭的一塵不染。
聽到背後的腳步聲,陳默轉過身,把盤子壁裡的三明治和牛奶遞給她。蘇聞青接過,碗壁還有餘溫,松軟的面包散發出小麥的香氣。
“全麥面包,夾心是水煎蛋和雞胸肉,沒有放油。”
蘇聞青叼起三明治含糊不清地說:
“你在哪學的?”
陳默看着她被食物撐開的臉頰,笑了笑。
網上的演員食譜很多,隻要有心,沒有學不會的東西。
飯剛吃完,蘇聞青的手機響了。
“Amy,呃…你在樓下?”
通話時,蘇聞青沒控制好力度,把拖鞋踢得老遠,她盯着陳默的背影,眼神有些飄忽。
“哦,好。”
陳默把拖鞋從遠處撿起來,放在她的腳下。
“Amy在樓下,你……”
啪嗒一聲,門開了。
“都在呢?”
Amy把手提包挂在門口的吧台,感受到客廳内的氣氛不同于往常。
陳默穿着淺灰色襯衫蹲在蘇聞青的面前,手上拿着一雙拖鞋,正半跪在她的腳下。
Amy隻略略掃了一眼,并沒有感到太多意外的神色。
“匿名發帖的人找到了。”
等蘇聞青穿上拖鞋,陳默重新回到椅子上,Amy才慢慢悠悠地吐出這句話。
蘇聞青用胳膊肘悄悄戳了一下陳默的側腰,眼神不斷往門口張望:
商業機密,閑人勿聽。
“他不用走,”Amy撇了陳默一眼,“也算是自己人。”
說完,Amy把文件夾放在蘇聞青的面前。
“又是姜非和娛樂圈扒哥?”蘇聞青看清上面的文字,頓時倒吸一口涼氣。
前幾天談話,Amy說她能記住得罪過自己的所有人。蘇聞青原以為這是天蠍座的慣用口頭禅,可沒想到她真的能從蛛絲馬迹中找到躲在屏幕後面的人。
宋豫從前的經紀人姜非,偷稅漏稅,私聯粉絲,非法集資。在内娛流量為王的時代,某些時候Amy也不得不低頭,忍受姜非在她這裡奪走許多資源。
至于娛樂圈扒爺,Amy和他可是老相識。
他早年是香港的娛樂記者,靠誇大的标題博人眼球而走紅。彼時Amy還是個新人,混香港娛樂圈的時候也曾收過他的脅迫。
港台電影沒落以後,此人也轉到内娛當起了營銷号,風格也延續了他的老本行——
誇大事實,故弄玄虛,以散播虛假黑料來獲利。
人的習慣很難改變。
就比如娛樂圈扒爺在書寫文案的時候,第一段的總會縮進三個字符,比常人多出一個,感歎号和問号後也要加一個空格,逗号則習慣用英文的小寫符号。
縱然這幾年他在積極改正,可發匿名貼的時候,不知道是想起了往事還是仗着匿名有恃無恐,從前的習慣又暴露了出來。
那些抹黑過她的人,說話方式,語氣口吻,以及在媒體上慣用的輸入習慣,Amy曾列了個表,每天睡前都要背誦一遍。
新仇舊怨加在一起,自然給她逮了個正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