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雯被道明心思,尴尬的将手指攪和在一起,可憐兮兮緩緩出言道:“宮中需每日給皇後娘娘請安,各宮有些來頭的嫔妃必然要去,你曉得女兒性子内向,是不喜這些交際場面的,更何況現下女兒身份尴尬,真不知該如何面對那些。”
“洛汐,你膽子如此小!怎能成事?”姜正淵最不喜姜雯未遇事便先怕事,搖頭歎氣,但想到一事,又點頭同意:“不過搬出宮去也好,要不是陛下指婚,爹本不願你入宮,這宮中确是龍潭虎穴,當年你姑姑就... ...”
姜正淵停頓一下,意識到和小輩說那些陳年舊事不妥。
“爹這就去求陛下首肯,你且等消息罷。”
已經被家中人說過無數次膽大些,早已聽膩當耳旁風的姜雯見爹爹這便要去,趕忙提醒:“爹爹,此事若不成萬不可強求,觸了陛下黴頭。”
“爹知曉,”說罷,姜正淵拂袖而去。
爹爹走後,姜雯猶豫再三,還是去了坤甯宮給皇後娘娘請安。
沒有預想中的各宮嫔妃皆來坤甯宮請安的場景,皇後憂心太子之事無心後宮,免了各宮請安,早知會了各宮。
姜雯本想打道回東宮,被皇後貼身嬷嬷桃紅攔下,請入殿中,單獨與皇後娘娘見了一面。
姜雯全程說話輕聲細語,以免嗓音令皇後娘娘生厭。
皇後娘娘雖氣度威嚴令人生畏,卻待姜雯十分和藹,還賜了姜雯新婦的禮,滿翠玉鑲金梅镯子一對。
不過幾句簡單交談,皇後覺出姜雯緊張難以放松,便放姜雯回宮了。
往返坤甯宮路上,見着不少宮女。由于昨夜大婚之禮未成,有些宮女見了姜雯,都要糾結一番,是該稱呼姜雯姜小姐還是太子妃。
姜雯還見着幾個偷偷講自己閑話的小宮女。
“先前還覺着這位太尉府的姜小姐有着那樣一幅嗓子,當不得咱們太子妃,現下看也是個可憐人,年紀輕輕守了活寡。咱們宮女待年齡到了還可出宮相君,這位姜小姐就算回了太尉府,又有誰敢再娶啊。”
“是啊,本以為是那天上鳳,怎料是隻地上雞,真是個沒福氣的。”
“這幫碎嘴的宮女!”
錦繡聽得哪些閑言碎語,正要上前教訓那幾個小宮女,被姜雯一把拉住,“我初到宮中,又逢太子身死,不怡惹事讓姜家太出風頭。”
見錦繡将氣焰悶進肚裡,姜雯趕緊靜悄悄領着錦繡快步遠離,以免她們發現閑話正主就在旁邊。
回到東宮,午時左右便有宮女傳來消息。皇帝允了太子葬禮後,姜雯前往寺廟為太子往生祈福。
叫姜雯好生松了口氣。
------------------
太子葬禮舉行七日,普天同悼,許多百姓門前挂起麻布以示哀意。
太尉府馬車搖搖晃晃走出城門,姜雯撩開車簾,城門上還挂着未取下的麻布條。
爹娘和大哥三哥站在城門外,遙遙望着這邊。
今日一别不知多久才能相見,姜雯擡手朝那邊揮了揮。
清明寺位于京城十裡外一座深山上,由于京城内與京城外三裡内都各有幾處寺廟,山高路遠的清明寺香火便算不得旺盛。
姜雯知道此處,還是因為自家吃齋念佛的祖母,早年最常做之事,便是前往京城各處寺廟祈福。
捐了大筆香油錢後,姜雯便在清明寺後院一處專供香客居住的僧舍長住下。
身邊隻帶了大婚随嫁的丫鬟錦繡。
寺廟日子清靜,生活平靜無波,轉眼過去半年,從酷暑到此處,此時已至初春,隻覺時光匆匆。
不同于剛住進山中寺廟隻覺處處不便,久了之後竟生出怡然自得之感。隻偶爾饞肉,姜雯便會領着錦繡下山,嘗回腥味兒。
天近黃昏,姜雯行走在山間小道上,砸吧了下嘴,回味剛剛吃的八寶鴨、魚香肉絲、闆栗炖豬肚,時蔬小炒肉,隻覺滿齒留香。
“錦繡,你瞧瞧我,嘴上可幹淨?”
錦繡細細看向姜雯,特别是那紅潤小嘴,“小姐,幹淨着呢,小姐你看看奴婢今日嘴上可有肉漬。”
姜雯想到錦繡上回被老方丈發現下山食肉,被訓斥以後上山前先擦幹淨嘴,就想笑。
“沒有,幹淨的很哩。這次定不會被方丈抓住把柄。”
錦繡想到上回之事,亦忍不住噗嗤笑出聲來。
低啞的笑聲在山間回蕩,腳下突然被什物絆倒,向前栽去,姜雯隻覺膝蓋痛的發麻,笑聲戛然而止。
“小姐,沒事吧?”
“無礙... ...啊!”
姜雯剛回應錦繡無礙,便望向那絆倒自己之物,細看之下,竟是橫亘在石闆道上的一雙人腿。
那人上半身埋進道上還帶雪的野草堆裡,瞧不真切,隻一雙穿着黑布衣的腿,橫亘在人工開鑿不足二尺寬的石闆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