哒哒哒......
馬車緩緩駛入道明街,晃動的車簾帶入窗外的風光,春風料寒卻絲毫不影響街上的熱鬧。
“二小姐,三日後是一年一度的采春節,各家各府都忙着呢。”
閉目養神一路的李琉璃瞥了一眼窗外,心情頗好的解釋道。
“采春節?”
“七年前由皇後牽頭,為京都未婚世家公子、小姐們舉辦的大型相看,現在是安南公主負責此事。”
“安南公主回朝了?”鄭媛媛眸底閃過一絲難以置信。
“三年前,突厥王離世,安南公主請旨歸京。”
“陛下同意?”
“與請旨書同時抵達邊關的是求救信,接信後,李鋒大将軍立即派人深入突厥接回了安南公主。”
“哦,李大将軍擅自出兵就不怕被陛下斥責?”
鄭媛媛透過窗簾縫隙盯着越來越近的鄭府匾額,問得雲淡風輕,唯有藏在衣袖内掐出血的手心,洩露了她的憤怒。
呵,殺謝朗的理由似乎又多了一個。
“何止是斥責,若不是被攔下,李鋒已經被抄家滅族了。”
“……李大将軍确實是有福之人。”
此話過後,二人不再交談,鄭家到了。
鄭家當家主母謝氏領着鄭家少夫人王氏、鄭家小小姐鄭玉姝站在大門外等候,足見鄭家大房對鄭家二房的兩位小姐的重視。
鄭歲歲與鄭媛媛下了馬車,快步上前與其見禮。
“歲歲/媛媛,見過大伯母。”
“好,好,回來就好。”謝氏一手拉着一個,濕了淚眶。
鄭歲歲上前一步挽住謝氏,鄭媛媛默契跟上挽住另一邊,而後齊齊看向王氏,“嫂嫂。”
“大妹妹、二妹妹。”
王氏也很是激動,她嫁入鄭家時,二房的兩位妹妹都還是可愛的糯米團子,這一眨眼都長成大姑娘了。
尤其是鄭歲歲,這容貌在京都也是不怯任何人的。
“嬌嬌,快給你大姑姑、二姑姑見禮。”
一身鵝黃衣裙的小姑娘從王氏身邊走出來,露出粉嫩可愛的小臉,帶着好奇打量的朝二人行禮。
“大姑姑、二姑姑。”
“哎。”
“哎。”
二人大方的受了鄭玉姝的禮,一行人親熱的往裡走。
邊走,謝氏邊給二人講鄭家的情況,“京都的初春冷的很,父親要在溫泉莊子住到下個月才會回京,老爺在書房等你們,興哥兒上朝去了,煜哥兒如今在《太學》上學,得旬休才會歸家。”
鄭歲歲與鄭媛媛默默的聽着,謝氏口中的興哥兒,是她們的堂兄鄭興,鄭家的頂梁柱在大理寺任寺卿,算得上年輕有為。
煜哥兒是鄭興與王氏的長子鄭煜,據說讀書的天賦也很高。
一行人到了謝氏的蘭華院,寒暄過後,王氏就帶着鄭玉姝告退,王氏掌家事忙,鄭玉姝則是接下來的談話不适合她聽。
謝氏揮退下人,看向鄭歲歲,“歲姐兒,你們今日剛到家,原不該如此急,然距離歲姐兒的生辰已不足兩月......”
鄭歲歲滿眼孺慕的看向謝氏,“歲歲知道,勞大伯母操心了。”
“三日後的采青節,我已把你二人的名諱報了上去,這份名單你們這幾日好好看看,到時心裡才能有數。”
“謝大伯母。”
鄭歲歲雙手恭敬的從謝氏手中接過名單,心中滿是感激,謝氏身為禮郡王嫡女是當今的堂姑姑,大烨立國後獲封蘭華縣主,卻從不在鄭家擺縣主的架子。
她手中這份名單如此詳盡,要從戶部拿到也非易事。
“歲姐兒,聽伯母的,不拘家世,人好、家中簡單才是首選。”
謝氏怕她們在山中待久了,初回京都被繁華迷離眼,昏了頭,忍不住叮囑道。
“好,我聽伯母的。”
若隻是單純的嫁人過日子,人好、家中簡單确是上上之選。
可她不是,她從很早之前就清楚知道她的内心不向往情愛、不想困在内宅。
她更向往她妹妹給她的承諾,兵願為之傾盡所有。
“去吧,給你們伯父問好後,早點休息。”
從進門到現在,二房的兩個姐兒都目不斜視很是沉穩,謝氏懸着的心總算放了下來。
“是,歲歲/媛媛告退。”
人口簡單的好處就是,從進門到安置完休息也不過費了一個時辰。
姐妹二人湊到一起研究謝氏給的那份名單,名列榜首的赫然是,當朝首輔陸簡。
陸簡,年二十六,未曾娶妻,父母皆亡。
乍一眼看去,即符合謝氏所說的人好、家裡簡單,又符合鄭歲歲要的位高權重。
鄭歲歲卻直接挪開了目光往下看,也不知是出于自家孩子被嫌棄的老母親心理,還是别的什麼,反正,鄭媛媛不幹了。
“姐,你就不考慮考慮陸大人?”
“不考慮。”
“為什麼?陸大人不僅位高權重,名聲還好,最重要的是他内院幹淨簡單,連個通房侍妾都沒有。”
鄭歲歲放下名單,盯着鄭媛媛的眼睛,“首先,他年紀輕輕就穩居首輔之位多年,還贊譽頗多,這份心智就不是我能比得過的。”
“第二,他多年不婚,更未傳出與任何女子親近的傳言,不是心有所屬,就是……就是好男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