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蕭氏是能做到,甚至比給施元夕尋一門合适的婚事要簡單。
可問題在于,蕭氏的小女兒施雨煙如今正在國子監内就讀。
國子監女子入學有規制,四品官員家中,隻能有一人就讀。
施雨煙也是等到了施婼成婚,從國子監中退學,方才頂替了姐姐入學的。
現在施元夕要入國子監,哪還有多餘的名額給她。
施元夕道:“我不通過蔭監入學。”
所謂蔭監,就是給京中四品以上官員的優待,讓他們的子女可以直接入讀國子監。
她也清楚,就算是為了施婼,蕭氏也不可能讓她頂了施雨煙的位置去國子監,這是在割蕭氏的肉。
“你想要走尋常的升學制?”蕭氏立馬反應了過來。
大梁女子進入國子監的方式,比男子入學要少,僅有兩種。
除了蔭監外,就隻剩下了一種方式——升學推薦制。
即是在原本就讀的書院内表現優異,且持有書院山長親筆所寫的推薦信,便可以進入國子監就讀。
若是如此,倒是要好辦許多。
當年他們有心要給施元夕尋幾門對府中有幫助的婚事,她便利用此事,說服了她大伯父,讓她到了京中的女學就讀。
京中的女學所教導的琴棋書畫禮儀等,她學得也極好,每門都有甲等評分。
倒是符合了其中一項條件,也就第二項麻煩了點。
主要還是施元夕如今在京中名聲不好,即便成績優異,女學山長也未必會給她推薦信。
但這件事,對于蕭氏來說,反倒是最容易的。
她此前說過她出身鄞州蕭氏,京中女學的山長,正是蕭氏之人。
她若出面,此事必然能成。
蕭氏看向她:“你倒是思慮深遠,将你從前的師長都算計了進去。”
施元夕笑:“夫人謬贊。”
蕭氏:……
“既然你已經想好了,那便做好準備,三日後我便帶你上門,面見山長。”
國子監管教嚴格,送施元夕進去,蕭氏也怕她會為家中招惹事端。
但施婼的事迫在眉睫,蕭氏也沒時間猶豫。
實在不行,她也能将施元夕再次送回越州。
“多謝大夫人。”
三日後,施元夕就跟着蕭氏,搭乘着馬車離開了施家。
蕭氏提前遞了帖子,入府後便被引到了待客廳。
雖是女學,書院的山長卻是男性。
他與蕭氏乃是同族,平日裡也有來往,蕭氏親自登門,遞的還是她夫君禮部侍郎的帖子。
山長自不會推辭,隻聽完了她們的來意後,便讓人備好了筆墨,當場為施元夕寫了一封推薦信。
在等待墨迹晾幹時,山長擡眼,掃向了幾年未見的施元夕。
“……推薦信雖是寫了,但有一事需告知與你。”山長微頓:“今歲國子監入學的規制有所變動。”
“這次學子入學,除了蔭監生外,其餘學子都得要參與入學考試。”
“考試不通過者,不允入學。”
這話一出,連蕭氏的神色都變幻了瞬:“也包括了女學子?”
“是。”山長沒說的是,絕大部分女學子都是蔭監入學,就已經被這條例排除在外了。
具體的緣由他不便細說,總歸是朝堂内争鬥的結果。
受波及的學子衆多,也不隻是施元夕一個。
可入學考試向來都不分男女,這些年參加的女學子也很少,隻能說,是她運氣不佳。
“多謝師長提點。”施元夕微頓,神色不明。
山長見她如此,就未在多說,隻在墨迹幹了以後,蓋上了他的印泥。
回施府前,蕭氏派人将一應信件交給了底下的人,送去了國子監。
這樣一來,蕭氏答應施元夕的事,就算是做到了。
回府路上,蕭氏淡聲道:“你要的東西已經幫你拿到了,入學規制變動,你若考不中的話,便隻能再多等幾年。”
話雖如此,他們都清楚,國子監規制改動不受控制,可學子的入學年紀卻是有明文規定的。
男子有功名者,不得超過二十五歲,女子則需在二十二歲以前。
施元夕今年已有二十一歲。
在大梁,似她這個年紀,還想着要去國子監的,實在是極少數了。
也正因如此,她想進國子監,便隻有這麼一次機會。
“過幾日,我便會讓人将姜浩請到家中。”
施元夕不置可否,擡頭卻見蕭氏定定地看着她。
她便道:“還請大夫人放心。”
蕭氏做的事簡單,施元夕要做的,就更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