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店後,管财務的張才易見大家都無精打采,忍不住提議:“東家,我們這個店名,要不還是改回錢莊吧,銀行什麼的,老百姓都沒聽過,他們把錢看的重要,都小心謹慎着呢。”
負責安保的劉虎也附和道:“是啊是啊,本來是想着借着百姓們的好奇心,吸引他們進店,沒想到這銀行二字,反而把他們唬住了。”
崔茂在今日雖得到了行長的稱号,但他也覺得如此奇怪的叫法反而讓人疏遠開來:“東家,要不我們留着銀行的名号,但也做上錢莊的标記?這樣也好讓百姓搞明白我們是做什麼的?”
薛時音搖了搖頭:“不可,我改稱銀行,就是為了和錢莊區分開來,若重新宣傳錢莊,豈不是偏離了本意?今日應該是我們的宣傳方法出了問題,我們明天換主動出擊,再試試效果。”
想着進廠入村,外出跑業務的客戶經理,薛時音結合了當下的情況,立刻做出新的規劃。
第二天,崔茂帶着楊石和林白這兩位能說會道的夥計,跟在薛時音身後,來到集市,一一詢問店家有無資金方面的需求。
幾人宣傳了銀行的賣點,無需抵押,利息便宜,但依舊是遭到了店家們警惕的拒絕。
萬事開頭難,薛時音并沒有氣餒,在店家拒絕的方式裡總結經驗,換到了豬肉鋪時,她花了一兩銀子,主動買了十斤豬肉,然後同店家聊起天來。
尋常人買肉,都是幾兩幾兩的買,這一下子賣出那麼多,店家無比高興,對薛時音的家常閑聊有着熱情的回應。
這期間,又來了幾位百姓,剩下為數不多的豬肉很快就被一掃而空,頗有一種供不應求的樣子。
“敢問店家,這豬肉賣的那麼好,為何不多備一些呢?”見老闆開始收拾東西準備打烊,薛時音切入正題。
肉鋪老闆笑着說道:“不瞞這位爺,以我現在可用的銀兩,隻夠從養豬人手裡買得二十斤豬肉以供販售,好在每天都能賣完。等我攢夠足夠的銀兩,必當準備更多的豬肉,屆時還請爺多多照顧本店生意。”
薛時音見這店家生意好,不冒進,如此符合借款條件,趕忙敞開說道:“我不僅能照顧你生意,還知道有地方可以借你五兩銀子,供你多買一些豬肉,而且一個月後歸還,隻需200文的利息,你看如何?”
“200文的利息?當真那麼便宜?是哪家錢莊?或是哪家當鋪?我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可以典當,也可以嗎?”老闆一聽,立刻來了興趣。
從銀行出來前,薛時音有教過崔茂他們一些簡單的營銷技巧和産品說明,當下顯然是進入了洽談流程,在薛時音的暗示下,崔茂身為名義上的行長,主動上前做起了介紹。
“實不相瞞,在下崔茂,新開了一家括雲銀行,目前并不需要什麼典當的東西,隻要找一位有一定實力的老闆來做擔保,這五兩銀子,簽完字後立馬奉上。”
“擔保?”
“啊,就是這位擔保的老闆需保證你能歸還銀兩,如果還不出來,就由他來償還所欠的銀兩和利息。”見肉店老闆有着和自己一樣的疑惑,崔茂馬上把薛時音同他的解釋,轉而向肉店老闆又說了一遍。
老闆哈哈大笑起來:“這個簡單,誰人不知我鄭老大言出必行,說一不二,絕不會有欠錢不還的事情,就是你那個什麼括雲什麼來着……”
“是括雲銀行。”崔茂恭敬補充。
“對對對,括雲銀行,這名字聽着就讓我有了興趣。今日難得收工早,可不得過去看看。”鄭老大畢竟是生意人,該有的恭維也是少不了的。
幾人很快回到了店中,小滿立刻給鄭老大端茶送水。
習慣了低聲下氣找錢莊借錢的鄭老大感到受寵若驚,看到遞上來的合同裡真的寫着每借一兩銀子,月利息40文,他二話不說,就跑到布店,将關系好的孫掌櫃拉來擔保。
較之鄭老大的幹脆,孫掌櫃同大多的集市老闆一樣,顯得猶豫和謹慎。但有鄭老大在場,他也不好當面質疑什麼,隻是拿着借款合同翻來翻去。
薛時音見此,忽然對崔茂說道:“掌櫃的你看,鄭掌櫃是我們銀行的第一個借款人,我們是不是可以給一個優惠,這個月的利息,就給他免了?”
崔茂明白薛時音的意思,故作為難道:“這個自然沒有問題,隻是鄭掌櫃是不是第一人,還得看這期間有沒有其他人,先把合同給簽了。”
鄭老大自是聽得出畫外音,他趕緊催促孫掌櫃:“老孫,你是信不過我還是咋的,趕緊把字簽了,我明天提一斤肉給你。”
尋思着就簽個字,對自己也沒有什麼損失,孫掌櫃匆匆把名字往擔保人那位置上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