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父又指着一些建築,告訴他們那裡是水榭,夏日待客的地方,那裡是閣樓,沈家的藏書樓……
一行人邊走邊說,大約走了半炷香的時間終于到了。
老太太住的正院叫世安堂,白牆墨瓦,兩邊連着抄手遊廊,院中山石草木點綴,正房門上挂着大紅的毛氈簾子。
“奴婢給三爺三夫人請安。”早有老太太身邊的嬷嬷候在院内,見了人忙接進了屋内。
一進門隻見裡面烏泱泱一堆人。沈妩隻來得及掃一眼上首榻上卧着的金松萬字紋錦衣的老婦人,這應該就是沈家老太太,她的祖母。
随即就跟在安氏身後下拜請安。
老太太終于見到了日思夜想的兒子,不由激動的老淚縱橫。“你這孽障,這麼多年在外面,連父母都不要了。如今總算舍得回來了。”
“兒子不孝。”沈父亦是哽咽難言。
衆人見狀,忙紛紛勸慰起來,“老太太,今兒三爺回府可是大喜事,您該高興才是。”
“是啊,日後三弟必能長長久久陪在老太太身邊了。”
如此一番,老太太積在心裡的母子分離,不得相見的苦悶終于散去。
又看見安氏身後的幾個乖巧的孫子孫女,瞬時高興起來,對着安氏和顔悅色道:“老三媳婦,這麼些年照顧你家老爺,教養兒女苦了你了。”
安氏忙自謙剖白道:“兒媳慚愧,這些年不能在公婆膝下侍奉,實在不孝。”
老太太倒是理解的很,“我和老太爺好好的在家裡,有你兩個嫂嫂看顧,倒是你們,老三在外地做官不容易,多虧你在内宅替他盡心打理,如此我才能放心。”
說罷,又道:“你和老三多年在外,連帶幾個孩子也跟着受苦,長這麼大骨肉至親也不認得。快帶他們見過兩個伯母。”
于是,沈妩等人被安氏帶着認了一圈的人,行了一圈的禮。
大伯母柳氏三十來歲的年紀,身穿一身香色繡雲鶴紋長襖,面容看着有些嚴肅,但眼神卻溫和。
二伯母甄氏,看着比安氏稍年長幾歲,一身松花色瓜蝶紋緞面寬袖襖,笑容可親。
除了兩個伯母,還有大少奶奶小柳氏,她是沈家大房嫡長子沈謙的妻子,面容清秀,氣質端莊溫婉。
至于兄弟姐妹,人數太多,沈妩一時也隻認了面熟。
一圈禮畢,衆人方才重新入座叙話。
老太太頭一回見沈諾和誦哥兒,拉着孫兒的手舍不得放開。
親香了好一會兒,大夫人柳氏就道:“母親,三弟三弟妹舟車勞動,不如先讓他們回去歇息一番,等晚上家宴大家再聚。”
“你慮的很是。”老太太看沈父面上的風塵,一時心疼,說道:“你父親今日出門訪友,等晚上回來你再去拜見,這會子先回去歇一歇。”
又叮囑安氏:“兩個哥兒頭回回來,難免生疏,讓身邊丫鬟婆子仔細看顧。”
沈父和安氏一一應了,這才出來世安堂。
大夫人柳氏和二夫人甄氏也随她們一道出來。
柳氏與安氏道:“弟妹,西院那邊已經讓人提早收拾了,一應擺設若有不合心的,隻管打發人來取。”
安氏面露感激道:“讓大嫂費心了。”
柳氏道:“弟妹太客氣。這些年你們在外面,大老爺日夜惦念三弟,如今可算回來了。”說罷就要親自送三房的人過去。
安氏卻推辭道:“大嫂事忙,怎好耽誤。”
這時,跟在她們身後的绯衣少女道:“大伯母,還是我送父親母親回去吧。”
如此,沈妩便認出這就是沈婍,沈父的長女,沈家三姑娘。
柳氏聽到這話,便也不再堅持,“也罷。西院婍姐兒這幾日也看過幾回,收拾布置還出了不少主意,一應都是熟悉的。”
于是,安氏與柳氏甄氏告辭,由沈婍引着往西院去。
西院的格局是五間正房,兩邊各三間廂房,都各帶一個耳房,還有一排後罩房。
正房自是安氏和沈父住,沈妩等幾個姑娘住了廂房,花姨娘等妾室還有丫頭婆子住後罩房。
沈妩依舊和雲筝一起,住了西廂房,沈婍和沈媛年長,住了東廂。
安氏安排丫頭婆子安置箱籠,沈婍道:“母親,我平日還要侍奉祖母,祖母那裡為我留了住處,這邊的房間還是留給三位姐妹吧!”
這是不打算回來三房住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