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就到了入宮的日子。
一大早,姜澂魚便被叫起來梳妝打扮。
今日是同其餘伴讀第一次碰面,不宜打扮得太過招搖,當然也不能失了體面。
她挑了一件藕荷色百花曳地裙穿上,頭飾則用了樸素卻貴重的羊脂玉和南珠為飾。
在绛朱的竭力堅持下,還給她上了全妝,更是襯得她燦若春華。
孟氏過來仔細檢查了一番她的穿戴,确定沒有纰漏後,才登上馬車,親自送她到宮門口。
她們來得并不是最早的,宮門處停着幾輛馬車,看規制應是此次一同入宮伴讀的另外幾位貴女的車輿。
葉蘭蕙住的地方離皇宮最遠,是以她也是最後一個到的。
等到六輛馬車都穩穩停到宮門邊上,負責帶路的谒者監見人齊了,才高聲喊着:
“請衆位貴女下轎移辇。”
姜澂魚一下馬車,便感受到了四面八方似有若無投射過來的目光。
畢竟此次入宮伴讀的人選中,隻有她是剛回京還未出現在人前過的。
這些目光裡有正大光明打量着她的,有悄悄斜着眼偷看她的,也有見她不順眼冷哼一聲直接無視她的。
毫無疑問,無視她的那位,正是安陽侯家的嫡女許蘭茵,上次她幫着葉蘭蕙說話,讓這位許姑娘暗自氣了好久,至今郁結于心。
一行人打了個照面便匆匆上了進宮的車辇,宮人連忙将她們帶的行李都搬至馬車上,人和行李一起被送往公主所居住的福安宮。
到了福安宮便有專門的宮婢前來接引,六人由宮婢領着,前往主殿拜見靜太妃。
靜太妃依舊是一身宮裝端坐于主位上,左手邊站着的是昌平公主,她安靜地站在一旁,頭上梳着兩個垂髻,倒是顯得格外乖巧。
右手邊站着的則是福安宮的掌事姑姑梁姑姑,她是一品女官,大家都稱呼她梁宮令。
六人齊齊上前拜見,靜太妃面帶笑意讓大家起身落座。
且看底下六人的落座順序:
左上首坐得自然是六人中品級最高的姜澂魚,她父親是國公,因此一出生姜紹就為她請封了縣主。
右上首是郡君許蘭茵,因着同靜太妃是姑表親,所以也是六人中同昌平公主關系最近的。
其餘四人便是按照父親職位高低落座的。方婵的父親本職翰林學士雖是三品官,但他還被加封為從一品的太傅,位列三師,是四人父親中官職最高的,她坐在了姜澂魚的下首。
再其次就是正二品的禮部尚書之女鄭嘉,坐在許蘭茵下首。
然後是從四品的國子監祭酒之女吳希娴,坐于方婵下首。
最後是出身平民的葉蘭蕙,她坐在鄭嘉下首。
等衆人都坐定,靜太妃才放下茶盞悠悠開口道:
“你們當中有我從小看着長大的,也有滿腹詩書名聲在外的,都是品性端正、知根知底的好孩子。打今兒起,你們就在一處讀書學藝了。本宮不願太拘着你們,有什麼住不慣的,盡可同梁宮令說,她會盡可能為你們安排妥帖。隻是有一點,要守好内廷和外朝的界線,未經準許不可随意在這宮中四處行走。你們可都記住了?”
衆貴女起身離座,齊齊再拜道:“臣女/民女謹遵娘娘教誨。”
靜太妃讓大家起身,又和聲交代道:
“今日諸位有的是第一次見,有的是原先就相熟的,為了讓大家盡快熟悉起來,本宮特意給你們安排了住處,每兩人一間。一會兒梁宮令會先帶大家去住處安置好攜帶的行李,至于與誰同住,你們可以自行商量決定。好了,都先下去吧。”
衆貴女起身跪謝,随梁宮令前往住處。
宮中忌喧嘩,在正殿她們想給太妃留個知禮的好印象,因此都緘默得很。
等到出了正殿,走得遠些了,便都各自在心裡盤算起來要與誰同住。
梁宮令在前面領路,姜澂魚同許蘭茵緊跟在後。
按理說她們都是武将之女,身份也相當,最适合住在一塊,但是她倆性格合不來,因此都把彼此第一個排除在寝友之列。
姜澂魚回頭看了一眼隊伍最後面的葉蘭蕙,前世,這幾位伴讀她都或多或少的接觸過,對幾人還算是了解,但要說最熟悉的,當然還是這位舊友。
況且如今葉蘭蕙在衆人中身份尴尬,她不能讓她落單。
想到此,她遞給葉蘭蕙一個眼神,後者心領神會地點點頭,二人會心一笑。
許蘭茵也早就盤算好人選了,她同身後的鄭嘉關系不錯,經常一起出席宴會、遊玩什麼的。
因此,她回頭快速地看了鄭嘉一眼,鄭嘉不好拒絕,隻得點了點頭,便算是通好氣了。
方婵本想問一下走在自己前面的姜澂魚願不願與自己同住的,她父親和姜澂魚的長兄姜問渠同在四輔臣之列,論身份也是相當,見她先選了别人,心裡稍顯失落。
剩下的隻有她和吳希娴了,見大家都默默私下約定好了,她二人沒得選,便隻能苦笑一下,默不作聲地向前走着。
福安宮如今就隻住了靜太妃和昌平公主兩位主子。先帝在時,妃嫔不多,有子嗣的更是少。
仔細想來先帝也并非濫情之人,當年鄭貴妃寵冠後宮,接連誕下了二公主、三公主、二皇子與四公主。
大公主是先帝還未即位時正妃姜氏,也就是如今的太後所生,可惜福薄,一歲多便夭折了。
鄭貴妃所生的幾位公主皇子也都沒有好下場,四公主不到兩歲便早夭,二公主、三公主雙雙被卷入二皇子謀逆一案中,最終也都自刎謝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