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隻要在小聯賽上展現出足夠的價值就行。”
以氿泉那副神神叨叨的樣子,用不着十二裝蠢,隻要沒拒絕他的要求,他已經認為十二已經被他拿捏住了。
“不錯。”
“但是我人還沒找齊。”
祁轭驚訝:“人緣這麼差?”
差倒是不至于,但也絕對說不上好就是了。況且小聯賽考核方式多變,奔着奪冠去的隊伍組成并不是一個人緣好就能解決的。
十二分析過,目前的幾個隊友裡,戰局分析有祁轭,止戈的遠程攻擊和近戰都不差,樂宴的綜合能力足夠擔下偵查的位置,戰局瞬息萬變,她自己剛好能充當一個萬金油的位置,聽上去是非常頂級的配置。
但問題剛好就出在這裡——個人能力越是出衆,團隊配合就越容易出亂子。
聽到這裡,祁轭也有些頭疼:“确實是個很大的問題。”
如果小聯賽的時間在明年,甚至是在下學期,他們都有起碼一次的實訓經驗。但小聯賽的難度也正體現在此,一年級新生隻有入學三個月後這一次機會參賽,再往後便要等一整年。
在這等待的一整年中,沒有在小聯賽中取得成績也沒有通過校隊考核的人,大概率整個軍校生涯都和大聯賽無緣了。
畢竟掌聲和鮮花永遠都偏愛天才,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祁轭這樣有足夠的底氣,不露面也能有歡呼聲圍繞。
不過小聯賽的考核模式自創立來就少有重複,評分标準也頗為多樣化,既不會讓有能力的人因賽制埋沒,也不給“應試教育”投機取巧的機會。
換句話說,硬實力賽過一切專項訓練。
“先好好訓練吧,等下一個休息日一起去團隊作戰模拟室試一試。”
.
胥曜答應補給十二的機甲私教課因為老師的行程變動排到了今天晚上,十二在和祁轭約好團體訓練的時間後便沒多在模拟艙逗留,火速趕往機甲實訓室。
機甲實訓室和天梯隔了半個校區,作為紀律嚴明的軍校,幾乎沒有教官不讨厭學生遲到,體力脆皮選手十二難得在非訓練時間一路狂奔。
“報告教官,一連十二前來報道。”
“進。”
是一道并不十分嚴肅的女聲。
短發的教官似乎也并沒有比十二早到多少,見十二氣喘籲籲,笑問道:“跑着來的?忙啥呢?”
十二面不改色回答道:“在和小聯賽的隊友磨合。”
“不錯的,趁早準備最好。”她将教具穿戴整齊,對十二道:“我姓朱,叫朱钰,你叫我朱老師就好。”
她示意十二去那巨大的鋼鐵巨人腳旁:“先上機試試,讓我見識見識能讓胥校說天才的人到底有多天才。”
十二張嘴,不想把胥曜說得這麼滿的話認下,但說自己不是天才吧,這種謊她也說不出口。
所以最後隻是禮貌又矜持地說了句“好”。
機甲實操室由于功能特殊,設計得不比訓練場小,完全能容納十幾米的龐然大物在室内自由活動。
教學機甲和十二在機甲之巅見到的新手機甲相差不大,作為引導機甲,它們都沒有花太多的心思在參數上,隻是具有機甲的基本功能。
十二走到機甲腳下,穿戴上由共振金屬志成的成套感應器,握着機甲身上的零部件爬進開着門的操作室裡。
想打出什麼騷操作的心必然是有的,但對于她一個第一次接觸機甲的人來說未免有些操之過急,十二選擇先連接上共振金屬走兩步試試水。
同樣是共振類儀器,連接機甲和在模拟艙裡操縱機甲的感覺有些類似,但在細微的感受上卻又大相徑庭。
操控機甲就像是在高重力環境下進行作業,十二需要耗費更多的精神力來行動,比起模拟艙裡能明顯感覺到自己是在操縱模拟機甲的感覺,實操就是自己完全變成了參天巨人。
十二低頭,她的視線也跟着低頭的動作轉向地面,原先比她高一個頭的朱老師此時隻看得到一個頭頂,此時正聽到金屬摩擦的聲音滿意地擡頭,和十二的目光對上。
“不錯,走兩步試試。”
機甲在十二邁出的步伐中響起顫巍巍的摩擦聲,讓十二陷在随時要賠償的恐懼中,但在操作上,除了視覺有些不習慣外十二感覺一切良好。
不過,用機甲走路可真快啊!這麼高的移動速度,要是能用來上課趕路該有多好!
朱钰顯然不知道十二心裡的這麼多無用的小九九,要是知道了肯定要怒其不勤了,但她此時正滿意地觀察着十二流暢的動作。
沒有眩暈,沒有動作卡頓,最重要的是她走了這麼多圈,沒有出現明顯的斷連,或者是壓根就沒有接觸不良的情況出現,就好像她本人就是一塊共振金屬,是機甲最核心的零部件。
印象中隻有祁轭第一次上機時有這麼高的流暢度,其餘的雖說也不差,但都因為熟練度不高有一些操作上的小瑕疵。
“掏把槍出來試試。”
朱钰一說,十二才意識到實操并不像在機甲之巅那樣,系統會自動提醒她武器裝備信息。坐在操作艙裡,一切信息接受、具體操作都需要她主動執行。
在戰場上要兼顧戰場信息觀察、閃躲和挑選合适的武器攻擊可不是容易的事,一個普通的戰士光是要做到在戰鬥中熟練地配合動作使用武器就需要三個月以上的訓練。
怪不得說機甲難開,單兵易死呢!
好在朱钰要求的隻是簡單的單一操作,哪怕十二是個新手,做起來也沒有什麼難度。
老舊的教學機甲的武器庫裡自然隻有兩種武器供訓練用,十二從武器庫裡拿出熟悉的兵器——激光刀握在手中。
朱钰不懷好意道:“不拿槍嗎?”
那破槍和激光刀比起來也沒強多少,十二堅定搖頭,然後很快就懂了朱钰那意味深長的眼神。
在頂級的教學設備支持下,朱钰隻需要向一旁的計算機輸入相應指令就能達到和十二“對戰”的目的。
等十二看到子彈飛來開始閃躲時就已經有些來不及了,雖說反應及時護住了對機甲來說最重要的能源艙和操作室,但機身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