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三魂七魄中,還包含了物質。
物質,與精神的虛無相對。
是普通人都看得見,摸得着的,為實物,有質感,簡稱物質!”
老者這樣解釋,玉飛幾個小孩才大概聽明白些。
“人,以道祖的分法,就隻有虛與實、魂與魄、精神與物質。這遠比三魂七魄一說,簡單明了,更和常理。”
衆人無不恍然,深以為是。
老者繼續:
“所以,老夫也以為,修道的根本,更準确的概括是:在于精神!
或者說,專注于靈魂!
這也是我們修士,靈魂決定修為,屍解而後飛升,的由來!”
老者說完,停下,喝茶,由得衆人細細揣摩。
......
歇過,老者又繼續了:
“萬物負陰抱陽。而修煉,專注于靈魂。
因此,靈魂,就也有必要分個陰神、陽神。”
說到此處,老者又轉問靜逸:
“你們蜀山,對陰神陽神,做何解?”
“真神見形,謂之陽神;無複形影,謂之陰神。陰陽相沖,以之為和!”
老者聽罷,發表評論了:
“這,也是老夫,頗為诟病的地方——太過晦澀!”
說完,沒等人詢問,徑直繼續:
“老夫昔年,曾随凡人輾轉天竺。
費盡艱辛,有幸覓得,西方大能之士所著之書。
其對陰陽二神的理解,私以為,更為明确!”
衆人自是大為驚奇,既是對老者的經曆,更是對西方修士之書。
“哦?西方修士,又是怎麼說的?”
老者仔細回憶了片刻,細細組織了下語言才緩緩道:
“那位大能的解釋有些獨特......雖然淺顯,但還要看你們能否放下固有成見......他是這樣說的:
人,清醒狀态下的認知,為意識;
不知不覺狀态中、沒有意識的認知,為潛意識。
人的精神,如此兩分。
當意識與潛意識都處于一種微妙平衡的時候,就是修煉!
這樣,方能全面錘煉人的精神!”
老者頓了頓,再才繼續解釋:
“也就是說,他認為:
陽神,即為意識;因掌管人清醒的部分,故感之有形;
陰神,為潛意識;掌管人不清醒的部分,故感之無影。
如此二分,淺顯、明白!”
老者頓下,喝茶,由得衆人細細揣摩......緩了緩,放下茶杯,又轉向靜逸,意有所指,輕語道:
“你不如聽老夫所言,按這個思路,嘗試一下......”
靜逸沉默。片刻,微微點頭。
......
衆小孩自是不知長輩的談話。
而老者說完,也立刻揭過,轉而聯系玉禅的實例了:
“玉禅之疾,其實,就是潛意識裡的毛病。
換句話說,陰神之患。正是陰神壓過了陽神,以緻陰陽失調,止步修煉!”
自然地,老者引出另一個更重要的,今日布道的主旨:
“陰神之患,雖然現在,隻是玉禅有;但是将來,爾等,卻也肯定會有。
或者說,天下間所有修道之士,都會有!”
此言一出,衆人大為不解:“為什麼?”
老者垂目,緩緩撫須:
“因為,陰神之患,還有一個更加普通尋常的名字——心魔!”
衆小孩大為驚訝,就連靜逸,都有些恍然。
老者再接再厲:
“心生執念而為魔,其可怕之處,不正是它的不自知和難克服麼——按那西方大能之士的理解,正是潛意識的特點。
也就是說,心魔,絕對更關乎于陰神!
隻不過,心魔也有大有小,有強有弱罷了。強的心魔,可以成劫。而玉禅這樣的心魔,就還是很弱的階段。稱之為心病,更為貼切!”
如此解釋,衆人豁然開朗。
玉禅更是私下誇贊連連:師祖布道,淺顯易懂。不像長卿真人,布道就念書,還能把人念睡着咯!
至此,老者的布道終于告一段落。也就由得衆人,很是讨論、疑問了一陣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