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幸虧你們自己看見結局了,不然還要浪費為師的口水!”
老者确實覺得自己浪費了很多口水,因此不得不又拿起茶杯狠狠的喝上了一口。
理了下思緒,歎了口氣,老者問了一個看似不相幹的問題:
“玉飛,你可還記得,你殺那猴子和你殺兔子,心緒有何不同?”
玉飛被問得隻撓頭,不知該怎樣說才不觸怒老者。
老者顯然看出來了:“不要有什麼顧忌,實話實說!不然師祖可真要罰你啦!”
玉飛趕緊如實道來:
“殺那猴子,我覺得有些愧疚!
但殺那兔子......我......我覺得有些高興!”
老者又轉向二人:
“玉禅、賈诩!你們現在覺得,你們遇到的猴子和兔子,哪個是善哪個是惡呢?”
玉禅正準備開口,但心裡那根弦一緊,趕緊改口,與賈诩異口同聲道:“猴子和兔子不分善惡!”
老者垂目點頭,這才稍緩了情緒!
不過,剛才玉禅的改口顯然并沒有逃過老者的耳朵。
“玉禅,那你現在說說,既然他們不分善惡,玉飛為何又會有不同的感覺呢?”
前一個問題都還是心有警覺,才沒下意識地說錯話。
現在師祖又細問原因,玉禅哪能片刻理得出來,急得滿頭大汗,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不過老者似乎也隻是想提醒玉禅,并不想刻意為難,而是将這個問題交給玉飛自己來解答:“你自己說說,你自己怎樣領悟的!”
玉飛仔細回憶,結合老者之前所講,然後小心翼翼道:
“我殺猴......與之‘争’氣而已.......是為一己小利,所以覺得自己有惡,才心懷愧疚!
而殺兔子......是為同門衆人,是與之‘争’生......因為出自本心善意,才感到高興!”
“嗯!”
老者欣慰,緩緩點頭,然後不忘玉禅:
“玉禅,玉飛所說之言可聽清楚了?”
“清楚了!”,玉禅趕緊回話。
老者才又解釋道:
“天下紛争,無不因利而起!
當你們難以分清善惡的時候,就不防想想為師教你們的,從‘利’字着手。
為一己私利者,不一定是惡!但肯定不是善!
為天下大利者,不一定是善!但肯定不是惡!
這也是為何為師要你們:做不到無争,但至少要做到,不為一己私利争,不與天下争;要争,也要為天下大道而争!
如此說來,你們可明白了些?”
三人緩緩點頭。
但老者似乎仍未放心,緩緩道:
“你們先把這些簡單的善惡弄清楚吧!
更複雜的善惡,等你們讀的書多了,見過的人和事多了,自然才會更加透徹!”
但玉飛想了想,還是忍不住提問了:“請問師祖,更複雜的善惡,又有哪些呢?”
老者頓了頓,還是答了:“如三國呂布,匹夫為惡,但卻也誅殺過董卓!
又如王安石變法,其本意是強國富民,最終卻讓朝廷陷入黨争!
這,便是更複雜的善惡,因為,善中有惡、惡中有善!
而且,那善惡,甚至不能一時一刻就立即分個明白!
又或者,當時為善,但之後看,卻是做了惡;後來覺得是善舉,而之前,卻是為了惡念而去!
又或者,一個人有時為善、有時為惡,以緻善惡難分,隻不過總體來說善多一點或惡多一點而已!
其實,道祖所說‘萬物分陰陽’就包含了這層意思,我們看待任何事物,都要一分為二地去看。善惡這個問題,自然也是如此。
......這些,現在說得太多你們也不一定懂......
看不透這善惡,看不透這紛争,就看不透這大道,跳不出這輪回!
你們的道,還長着呢......以後再說吧!
你們現在,隻要能分清最簡單的:‘在争字面前,人有善惡,妖亦有善惡’,這就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