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邊陲之地,孫指揮官身姿挺拔,眼神堅毅,站在城牆之上,警覺地觀察着遠方山谷的異動。
他親筆書寫奏折,将所見情景與心中憂慮凝聚于墨迹,慎重地交給一位忠誠的邊境信使。
信使肩負使命,踏上了歸途。他穿越肆虐的風雪,沖破重重封鎖,
曆經數日艱苦跋涉,終于将奏折送達朝廷信使的手中。
奏折裡,孫指揮官詳細記載了大雪連日肆虐,不僅覆蓋了山川和村落。
更令人揪心的是,屹邏部落趁機潛入城中,搶奪糧食物資,使得百姓的困境雪上加霜。
朝堂上,孫指揮官的奏折激起了波瀾,大臣們議論紛紛,氣氛緊張。
趙大臣懷疑地問:“往年守備軍足以應對,今年為何需要朝廷派兵支援?”
三皇子不以為意:“啟禀父皇,甯曌國力雄厚,邊境之亂不過是癬疥之疾,不足為慮。”
周禦史急切反駁:“此事非同小可,邊境安危事關重大,非李将軍出馬不可。”
老皇帝眉頭緊鎖,目光審視着群臣。
甯蕭澤見狀,沉着提議:“啟禀父皇,兒臣認為,此事需慎重考慮。”
三皇子言語咄咄逼人:“可邊境問題迫在眉睫,百姓現在苦不堪言。”
他話音剛落,朝堂上的議論聲更加激烈,老皇帝神色愈發嚴峻。
“安靜!”老皇帝斷然宣布,“李将軍,三日後領兵,務必守穩邊境,擊退外敵,不得有失。”
李将軍領命:“臣必當竭盡全力,不負聖望。”
議論聲漸漸平息,三皇子眼中掠過一抹不易察覺得意,轉瞬即逝,被他那看似關切百姓的面具遮掩。
散朝後,周禦史與幾位大臣并肩走出大殿,臉上神色各異:“此番派李大将軍遠征,其中深意,令人費解啊。”
一位年邁老臣撚須沉吟:“李将軍戰功顯赫,權勢過人,難免招緻非議。”
周禦史話中有話:“李将軍手握兵權,又常年駐守城裡,這時間久了……”
他的話音未落,便被另一位大臣打斷。
“李将軍忠心耿耿,若此舉傷了他,恐怕于國不利啊。”另一位大臣憂心忡忡,眉頭緊鎖。
周禦史若有所思:“或許,皇上意在平衡,又或是借此考驗。”
三皇子緩步行至他們身邊,故意咳嗽一聲,打斷議論:“父皇決策深遠,豈能随意揣測?”
大臣們見是三皇子,連忙躬身行禮,神色帶有幾分惶恐。
周禦史趨步向前,語氣恭敬:“三殿下,我等隻是心系邊境安危,對陛下聖意絕不敢妄議,還望豫親王寬恕。”
三皇子揮手示意無妨:“邊境今年的風雪來得早,又趕上屹邏部落結盟,确實需要李将軍這樣的猛将。”
衆人紛紛點頭附和三皇子,議論聲漸行漸遠。而那些議論卻飄進了甯蕭澤的耳中。
甯蕭澤站在高高的台階上,遠眺天際,心中情緒複雜。
父皇的決定宛如一塊投入平靜湖面的石頭,在他心中蕩起層層漣漪。
甯蕭澤憂心的是清晗,她的安危如同一根細線,牽動他的心弦。
他的身影,在落日餘晖中拉得老長,顯得有些孤寂。
侍衛蒼羽的聲音在他耳邊響起:“太子殿下,心中若有疑惑,何不試着追尋答案,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甯蕭澤轉過身,看着蒼羽揶揄道:“蒼羽,你什麼時候改行做算命先生了?”
蒼羽神情自若,冷靜地回答:“那太子殿下心中是否已經有答案?”
甯蕭澤輕輕歎了口氣,心中的憂慮如同亂麻。
他決定去見父皇,或許能得到一些啟示:“我要去見一趟父皇。你先去宮門口等候。”
蒼羽微微颔首:“遵命,太子殿下。”
甯蕭澤步入書房,室内彌漫着淡淡的暗香。
燭火搖曳,在柔和的光線中,老皇帝正坐在案前,專注地批示着奏折。
“兒臣參見父皇。”甯蕭澤恭敬的聲音在安靜的書房中響起。
老皇帝擡頭,臉上帶着慈祥的笑,似乎對甯蕭澤的到來并不意外:“你來了,正巧,來陪朕下盤棋。”
甯蕭澤點頭應諾,坐在棋盤前,逐漸收斂心神。
黑白棋子交錯,每一步棋都如同朝堂上的權謀對峙,需要深思熟慮。
一時間,屋内十分安靜,隻有棋子落在棋盤上的清脆聲響。
然而,甯蕭澤的心卻難以完全沉浸。
他的腦海中清晗和李老将軍的身影不斷浮現,這些念頭在他心中,擾亂了他的思緒。
“啪!”一顆棋子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