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老方商店這項固定進賬,再加上婆媳倆隔三差五擺攤,一個月收入穩定在350元。
在1997年的洋縣,公社幹部一個月工資也才200塊錢出頭。而對于一個農村家庭,一個月能有350塊錢進項已經是極好的了。
這日秦文禮跟胡玉鳳商量道:“媽,咱要不給我爹也給點零花吧?”
“可是他又幹啥了?”
胡玉鳳很了解自己的丈夫,那人看着窩囊,可有架不住别人起哄,飄了啥話都敢往外吐露。
這也是後來發面的時候都沒讓他見着,盤賬的時候沒再讓他旁聽的緣由。
可自家買了些啥,常用些啥他還是能說出一二的,再叫有心人一琢磨,可不就壞事兒了。
“我爹沒幹啥。就是咱們現在重頭都在生意上,家裡牲口啥的全靠他照看,我想着要不每月給他點零花錢,心裡也能好受些。”
文禮不好說他爹不是,但聽話聽音兒,那窩囊廢肯定是在外面抱怨了。
不過文禮說的這個話也有道理,家裡養頭老黃牛還得隔三差五的喂精料呢。
“那晚上咱們合計合計,也不止你爹,你奶,钰钰有一個算一個,咱也照掙工分那樣式兒的,按貢獻大小人人都有嘛!”
胡玉鳳爽快開口。
她也漸漸想明白了,一個家庭要想發展,第一就是團結,至于咋團結呢,唱着甜頭奔着更大的甜頭呗。
在開大會前,她們三個核心成員先召開了小會,确定分配方案。
第一項議程:确定參與分配人員。
胡玉鳳提出全家都有,楊秀舉手反對,理由是兩小孩沒啥貢獻,不用參與。
胡玉鳳反對:秦钰幫着撿黃豆,帶孩子,咋不算貢獻。
至于秦樹,管好自己不給大人添亂,怎麼能說不算貢獻呢。
楊秀無言以對,秦文禮贊同,二比一通過。
第二項議程:确定分配比例。
楊秀按照家庭月收入,提出20塊錢用于個人分配。
胡玉鳳按照家庭月收入,提出50塊錢用于個人分配。
秦文禮提出按照月收益分配,百分之九十留作家庭集體收入,百分之十用于個人分配。
秦文禮提議一出,一緻通過。
第三項議程:确定個人分配額。
婆媳倆都望向腦袋最好使的秦文禮。
秦文禮提筆寫寫畫畫,盡量用通俗易懂的話語說道:一共十分的話,秦钰和秦樹一人0.5分,老太太1分,秦生田1.5分,他和楊秀一人2分,胡玉鳳2.5分。
楊秀同意。
胡玉鳳不同意,她認為2.5分該給秦文禮,因為外面全靠他跑。況且,他還是家裡的财務。
秦文禮不同意,不管是豆腐還是麻花,都是胡玉鳳先提出來的,沒有這個點子就沒有現在的讨論,所以該給胡玉鳳。
母子倆你來我往,絞盡腦汁的挖掘對方的閃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