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照舊是王家兄弟上門。今年分成了四家,禮物都得多準備一份,氣的王家姑奶奶邊裝東西邊罵劉榮。
躲又躲不過,胡玉鳳幹脆派倆孩子瞅着,這行人從壕裡過來就招呼。
果不其然,九點多哨兵秦钰就報告說人來了。楊秀和老太太趕緊燒火,趕着這家人進門拜完年,正好熱騰騰的餃子上桌。
吃完飯說了會兒話,幾人就告辭說要去其他幾家。
其實大家心裡都有數,秦文禮把人送到大門口就趕緊回來,省得他在人家不好回去。
初二回娘家。
往年都是看小琴的行程。年前胡玉鳳母女鬧得不愉快,她也摸不準人家來不來。又一想即便來了自己在就行,幹啥非得楊秀也陪着,幹脆把一家四口打發了。
今年有三輪,一家四口再也不用走斷腿,連禮物都上了一個檔次,給一家多提了一瓶酒。
徐潤玲還說趁着天好讓兒媳婦回趟娘家呢,結果這一家四口就來了,那過不了多會兒小閨女一家肯定聽着聲兒也來。
她幹脆多做些飯,省得一會兒不夠吃。劉雲霞見狀也來幫忙,徐潤玲讓她該走走,結果這孩子還非講究禮數,說什麼大姑子回娘家她不能走,徐潤玲隻好随她去了。
果然不到半個小時,小閨女一家四口就來了。
姐妹許久沒見,那話自然積攢的多。
楊惠結婚也好幾年了,初時仗着丈夫寵婆婆疼沒少說些不過腦子的話,吃了幾次虧就學乖了。就像這會兒,哪怕心裡非常想知道姐姐家的婆婆有沒有作妖,卻也懂分寸沒直接有問。
這屋裡娘家媽就是婆婆,弟媳是做兒媳的,天然就是兩個陣營。雖說自家媽做婆婆沒得挑,和弟媳相處的極好,牽扯到婆媳關系就怕誰聽了多心。
幹脆還是聊八卦吧。
“你之前那弟媳婦兒,老三媳婦,她嫁人啦!”
哦,雪琴哪!楊秀有些好奇:“啥時候事兒,嫁給誰了?”按理說離得也不遠,她咋一點風聲沒聽到。
楊惠撇了姐姐一眼,你現在眼裡隻有生意,哪裡關注到這些。
“我婆婆娘家村上的一個光棍,姓吳。這人腿腳有些毛病,不過對她挺好。”
這事兒劉雲霞也知道,她舅家就在那個村。
這可不巧了嗎,有了共同認識的人,三人瞬間就聊開了。
“聽說帶走的兒子也改名改姓了,現在叫吳攀……”劉雲霞道。
“那挺好,劉榮帶來的帶個也改姓秦了。”本來叫秦強,結果誰聽了都說還不如叫“秦腔”,劉榮一琢磨,連名帶姓都改了,随秦樹秦柱的木字旁,叫秦森。
她和婆婆聽了還沒反應過來,秦文禮就笑出聲了。你家一個木我家三個木,反正就是壓你一頭!
“她姐在咱村呢,說不定正月還來呢。”楊惠漫不經心道。
“來就來呗,這又沒啥見不得人的……”楊秀卻覺得哪有那麼巧。
……
吃了飯兩姐妹就勸劉雲霞回娘家,朵朵才七個月,趁着天好趕緊去,萬一接下來變天了呢。
正好秦文禮也閑着,提出他送過去。這話一出本來還心思搖擺的楊力“嗖嗖”提出兩個包袱,就怕慢一秒姐夫變卦。
送走了弟弟兩口子,把秦钰幾個打發出去,徐潤玲才有空關心兩個閨女的近況。
雖說楊惠見天往家跑,連她家母豬下了11隻崽這事兒她都知道,可要是隻問大閨女這孩子又說她偏心。
結果這一問還真給問出事來了。
原本讓她牽腸挂肚的大閨女全家現在滿腦子都是掙錢,想幹架都抽不出空。
倒是二閨女爆了個驚天大料:她們要分家!
楊秀詫異過後就覺得早該如此。羅家兄弟五個都已經成家生娃,現在一大家子二十幾口人擠在一起,吃穿全由羅老大分配。早二十年這一套還行得通,現在誰不想着過好自己的小日子。樹大還要分支呢,更何況羅老大又不是他們的爹,弟弟暗地裡撺掇,弟媳婦就不給你留面子,也就自家妹妹妹夫兩口子沒心沒肺也不愛動腦子。
她轉頭看妹妹,果然見這人臉都皺成了苦瓜。楊秀想笑,怕他們兩口子就是這個家裡唯二不想分家的人。
徐潤玲也在感慨,憑良心羅老大這個家長很可以了,可這不是新時代了嘛!
“那你倆準備幹啥?”楊秀問。
楊惠提不起精神:“還能幹啥,種地呗,姐啊,以後覺得我們自己種地自己管娃了!”
楊秀沒好氣地戳了她一指頭:“看你沒出息的樣子,自己生的娃難道準備賴你大哥一輩子?要我說妹夫不是會幹木活吧,他出去幹活,你種地看娃,何嘗不是一種活法?”
堂屋裡,楊永祿也在說女婿:“你們倆有手有腳的,幹啥掙不來錢?分家整的跟要了你倆的命似得!”
羅奇尴尬憨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