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大獎賽排位賽Q1停表,李森嶼沖線後來到第二。
難得啊。
亨利:“第二,幹得不錯。”
李森嶼:“還行。”
雖然他知道這圈跑得确實不錯,但也有點出乎意料,不過還算在情理之中。
要知道這是用跑過一圈的舊軟胎跑出來的成績,李森嶼知足了。
回到維修區,車隊技師把車推回P房,距離Q2開始隻剩下六分鐘左右的時間,車隊技師根據剛剛的比賽情況以及李森嶼的反饋對賽車進行極微小的調整。
李森嶼利用這個時間回看剛剛的比賽視頻。
不得不說,剛才用舊軟胎跑得這一圈,簡直完美。
至少在他心裡,這一節排位賽在他參加過的曆屆排位賽中,數一數二。
至少從這場排位賽看,他的努力沒有白費。
其實蒙紮的賽道布局并不難,也正因為不難,才會被稱為速度殿堂。
在這裡速度和技巧一樣重要。
隻有速度米有技巧,稍不留神就可能沖出賽道,甚至裝上護欄。
所以兩者之間的平衡就顯得尤為重要。
當然,賽車本身的平衡也十分重要。
車隊通常會選用低阻尾翼,來應對這條高速低阻賽道,但要想進一步提升成績,就需要再降低車身阻力和增加尾部下壓力之間平衡,至少目前看來,車隊找到了賽車的最佳調校。
剩下的就看李森嶼等下在賽奧上的發揮了。
Q2開始,李森嶼沒有跟Q1一樣,率先上場。
剛剛Q1出場太早,賽道上就隻有兩輛車,雖然受人幹擾的可能性變小了,可賽道狀态并不是很好。
随着賽道狀态不斷演進,表面抓地力也逐漸增大。
通常Q2的成績要比Q1時快0.3-0.4s。
李森嶼出場後的第一個飛馳圈全速就比Q1時快了0.19s。
也許這0.19s甚至不夠眨眼的功夫,但在這種争分奪秒的比賽當中,哪怕是千分之一秒都足以左右時局。
Q2還有11分鐘。
亨利沒有讓李森嶼回維修區,而是讓他在賽道上再跑一圈。
想着現在輪胎狀态還不錯,李森嶼也就沒有堅持像其他車手那樣回維修區短暫休整。
眼下賽道上還有幾輛車也沒有回維修區,其中就包括他的隊友詹姆。
想要隊友幫忙拉尾流提升圈速簡直天方夜譚。
況且,在他看到前方是詹姆賽車的時候,對方有一個明顯降速的動作。
也不是沒被隊友坑過,阻擋過,李森嶼瞬間知道他要做什麼。
好在李森嶼不在飛馳圈,兩人距離發車線也還有段距離。
李森嶼從他旁邊繞過去,避免了一些潛在危險。
當李森嶼過了11号彎,即将進入DRS區時,就看到前方有一輛英爵賽車。
寄回來了。
直道拉尾流能讓圈速再次提升,加上DRS的加持,沒有失誤的情況下,這圈成績提升肯定穩了。
李森嶼一路飛馳,在接近英爵賽車的時候,看清賽車上方T架,黃綠色,是羅伊。
謝了,羅伊。
李森嶼在心裡道。
借着羅伊的尾流,李森嶼的57号賽車此刻的車速輕松達到350km/h,風馳電掣地超一号彎飛奔而去。
經過了450多米的長直道,李森嶼緊貼賽道左側,在距1号彎105米的位置,重重踩下刹車,這一腳刹車是他從參賽以來踩刹車最用力的一次,感覺能把刹車踩斷。
減速後,李森嶼安全通過1、2号連續彎,出彎後開始踩下油門。
小幅度調整方向,使賽車擺正的同時,李森嶼繼續給油,将油門踩到底,準備進入下一個彎角。
接下來的三号彎是個假彎,李森嶼稍稍轉動方向盤,讓賽車向左,打開一定角度後入彎,以保證賽車能高速且順利的通過漫長的3号彎。
基恩賽車的空氣動力學套件在這裡發揮的淋漓盡緻,不僅對賽車加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還使得李森嶼能以目前全場最快,成績刷紫完成第一計時段。
與此同時,57号賽車來到4号減速彎,開始第二計時段的征戰。
因為反複不斷的練習,加上原主的肌肉記憶,李森嶼已經不需要死記硬背周圍的參照物就能記得在哪裡踩下刹車。
距離4号彎75米處這一腳刹車,讓賽車平穩過彎的同時把,李森嶼也沒忘了給賽車降檔。
檔位降到4裆後準備過下一個彎。
這裡凸起的香腸路肩很讨厭,李森嶼在跑模拟器的時候沒少被坑,多少次都差點spin上牆,所以他小心避開路肩,平穩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