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昂斯莫山,隸屬于阿塞拜疆西南部的高加索山脈一個小分支。
在平均海拔三四千米的高加索山脈中,魯昂斯莫山的海拔隻有一千五百米,雖然這麼高的山峰在高加索山脈算得上恥辱了,但魯昂斯莫山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作為通往其他山峰的必經之地,還有高加索山脈的“交通要道”之稱。
魯昂斯莫山因為海拔原因,四面環山,并沒有被完全開發,不過也正因如此,是衆多徒步和登山愛好者進入高加索山脈的首選。
當地政府其實是想要開發的,也這麼做了,隻是後面發現難度太大,投入太多,就隻開發了兩百多米的上山和下山路,後來發現喜歡徒步的根本就不走修的路,完全沒必要也就擱置了。
隻是李森嶼做夢也沒想到車隊會把團建安排到這裡。
看完網上不多的,隻有一些登山愛好者錄制的視頻,寫的攻略後,李森嶼内心是拒絕的。
挑戰重重。
尤其當團隊二十幾人背着登山設備聚集到這的時候,李森嶼更是有種被框着過來的感覺。
出于對安全和對各方面的考慮,在出發前,李森嶼反複跟霍恩确認:“領隊,這樣做真的沒問題嗎?”
霍恩:“放心吧,肯定沒問,萬無一失,而且我早就想組織團建,爬爬山,增加增加凝聚力,大家平時都忙,夏休期又是自己的時間不好占用,這個季節氣候各方面也比較合适,綜合多方面考慮,現在是天時地利人和。”
領隊話都說到這份上了,李森嶼還能怎麼說,隻能硬着頭皮誇:“領隊,您膽子可真大。”
除此之外李森嶼想不到其他的“誇贊”了。
可越是這樣,李森嶼越是不安。
網上資料又特别少,雖然那些登山愛好者的視頻和攻略可以借鑒,但李森嶼還是額外帶了些登山需要的東西,以防意外發生。
改變不了别人,就從自身做起。
除此之外,李森嶼别無他法,隻能自求多福。
團建時間定在周二,但因為是去爬山,還要在山頂過夜,周一晚上車隊人員就在阿塞拜疆聚齊,第二天一早,天罡蒙蒙亮便坐車前往魯昂斯莫山。
相比于憂心忡忡的李森嶼,車隊其他人就顯得格外興奮。
大概是隻要不工作,就都很開心吧。
不過,這一路,李森嶼從開始的迷茫和擔憂,漸漸地,随着汽車深入山脈腹地,一路過來,磅礴壯觀的景象将那些憂思趕走,取而代之的是慢慢享受這段旅程。
這一路下來,李森嶼沒少拍照。
雖然知道用鬼斧神工感歎大自然的美有些俗套,但李森嶼在看到布滿植被的山崖、遙遠處覆蓋着點點白雪的山尖,以及天空翺翔的雄鷹時,就沒辦法用别的詞來形容。
好像從未上過學,隻會發出“哇”“好美”“太美了”這樣的形容詞。
不過這也夠了。
因為是真的很美。
可以洗滌淨化心靈。
随着車輛緩緩停下,他們來到了魯昂斯莫山山腳,放眼一望,周圍都是高松陡峭的山崖,想到等下他們要在這之中穿梭,李森嶼就有些頭疼。
知道車一停,就是到了,可李森嶼還是問:“到了?”
向導A:“到了,大家可以準備一下,拿好自己的東西下車,我們今天的目标是登頂,在那裡安營紮寨,大家将會有一個美好的、與衆不同夜晚。”
與衆不同嗎?
不是驚吓變最好了。
聽了這些,車内其他人倒是十分興奮,唯獨李森嶼。
剛剛在美好景色影響下轉晴的心情,又開始多雲了。
雖然這個行程早在昨天晚上抵達阿塞拜疆的時候就已經知道了。
可親自聽向導說出來,還是會感到難以置信。
車隊來此團建的一行,有二十八人,包括基恩F1部門常年跟賽事跑的高層,兩位車手和車組人員,媒體和新聞宣傳人員,外加兩名當地向導。
向導是為了避免他們迷路,發生意外,車隊請的。
就這種群山環繞的地方,李森嶼覺得配一百個向導都不嫌多。
李森嶼是最後一個下車的,根據昨晚的分組,每車不算司機和向導一共十二人。
兩兩一組,一車乘七組人。
每個人的分組都是抽簽決定。
偏偏緣分讓李森嶼跟詹姆聚到了一起。
這會李森嶼的另一半緣已經第一個下了車,在車底下環顧四周呢。
發車前,向導就說這趟旅程保證會給他們一個不一樣的人生。
确實不太一樣。
不是說按照計劃,他們将用兩天的時間登頂加返回,還會在山頂安營紮寨一晚的不太一樣,是因為他跟詹姆分到了一組。
拿到分組結果時,兩人對視了一眼,詹姆開口:“你也知道這次團建目的是什麼吧,無非就是希望拉進我們的關系。”
李森嶼當然知道,他甚至還在跟霍恩的電話裡說着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他也不抱希望,建議霍恩換一種方式解決兩人之間的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