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的天災人禍那不是說着玩的,僅熹平六年,夏天旱災蝗災,冬天又來了地震。
陸離不是專門研究曆史的,也對地理災害沒有特别深入的研究了解,隻大體聽什麼王朝興衰與溫度周期有關,比較著名的有明朝的小冰河時期。
至于地震,也許是闆塊運動搞出來的地震帶,反正他記得清楚的是日本就在地震帶上。
這些東西陸離大體有個印象,也不确定是真是假,畢竟那時候也沒想過自己會穿越啊。
不過具體原因是什麼其實不重要,因為你知道也改變不了什麼,難不成你還能去阻止闆塊運動,還是說你能改變地球溫度變化?
借用荀子的說法: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
當今是一位怎樣的皇帝呢?
引用諸葛亮在《出師表》中的說法:“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歎息痛恨于桓、靈也。”
當今正是“桓、靈”中的靈。
雖然這個時候諸葛亮好像還沒有出生,但未來的他對如今在位的這位皇帝的評價還真的不能說是假的,不過也不完全真。
朝中有小人嗎?
那自然是有的。
别說王朝末期,就算是王朝鼎盛時期,就算是千古一帝的麾下,也是會有小人的。
這位未來谥号為靈的帝王,你說他無能,哪怕他又是裸/遊/館,又是收錢才讓你當官,活像是現代某些建議打工人付錢工作的專家,但人家确實是妥妥的實權皇帝。
很多穿越者穿越到跪坐的朝代,總喜歡将闆凳搞出來。
事實上改變了古人跪坐習慣的正是由靈帝引進的“胡床”,也就是說,對方才是那個在跪坐時期搞出小闆凳、馬紮的存在。
可這又怎樣呢。
“亂而不損為靈”——國家亂了,但是還沒有傷害到根本,身為國君而不去治理。
他不是沒有能力,也不是完全不作為,他隻是作為的不夠,還夾帶着些許任性肆意,而這些到了後繼者那裡直接變成了完蛋。
更加詳細的情況陸離其實也不夠了解,這段曆史足夠精彩,可他并不怎麼感興趣。
小學初中的時候看過四大名著,但《三國演義》記得最紮實的也就是桃園三結義、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等的出名内容。
很多實際情況還是他來到這個時代後才了解到的,而很多東西也是通過對比着腦海中的大概了解與實際情況推測出來的,準确度都要打個問号。
比起曆史内容,他在現代看的更多的反而是各種由野史作為依據的洗腦包,畢竟正史哪裡有野史野呢。
系統給的各種學習任務,提供的各種學習資料,哪怕是那些珍貴典籍,也絕對是這個時代擁有的。
至于未來的,即便是明天就會被寫出來,今天也不會給你。
用對方的話來說,這叫入鄉随俗。
再不客氣點說,人家古人就是學這些,能夠得到的書籍都沒有你能得到的多,人家可以功成名就、青史留名,你為什麼不可以,為什麼還貪婪的想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