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中文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中文 > 從盤點古代巾帼開始[曆史直播] > 第10章 巾帼英雄(七)

第10章 巾帼英雄(七)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我們常說儒家誤國,但實際上儒家也有利于治國的思想。隻是忠言逆耳,君王不喜歡聽實話,為了曲意奉承君主的喜好,儒家在發展的過程中一些沽名釣譽之輩對孔孟之學沒有取其精華,而是反其道而行取其糟粕來取悅君主,才爛了儒家的聲名。”

“對于儒家治國的思想,我最欣賞《孟子·盡心下》所言:‘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但凡讀書人,我想極少沒有讀過這句話,想來皇帝們也大多讀過。但看盡曆史,能夠真正明白領悟其中之理的君王少之又少。”

“民為貴,君為輕,并不是說民的身份比君貴重。民為貴是因為民是國家的基石,是國家與君王最珍貴的财富。君王懂得民之‘貴’,知道體恤百姓,關心民生,給百姓提供安定平穩的生活生産條件,那麼國家就能夠走向強盛。”

“這樣籠統的描述或許大家沒有具體概念,我舉幾個具體示例:秦朝末年,劉邦入鹹陽對城中百姓秋毫無犯,将宮廷重地及财寶物資府庫予以保護或封存,禮待投降的秦王子嬰,與關中百姓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廢苛法。”

“三秦之地的百姓們十分高興,食箪漿壺慰問劉邦的軍隊将士。劉邦再三推辭不肯受百姓财物,還動情道:‘倉庫裡糧食很多,士兵們并沒有挨餓,我不想再給父老鄉親們添麻煩,讓大家破費财物了【注2】’百姓深受感動,都希望劉邦留下來做他們的王。”

“而項羽呢?項羽入鹹陽後,不僅引兵屠戮鹹陽,殺秦王子嬰,火燒秦王宮和秦始皇陵,大火連續燒了三個月沒有滅,還四處搜集寶物美女送回江東【注2】。”

聽到百姓食箪漿壺慰勞叛軍,秦始皇嬴政和秦二世胡亥臉色有點難看,下令追捕劉邦,可惜他們不知道自己世界的劉邦還不叫劉邦。然下一刻,項羽成功的将秦朝人屬于劉邦的仇恨值拉到了自己身上。

“楚漢之争的結局其實在入鹹陽時就已注定了,項羽不是敗給劉邦,而是敗給了自己的殘暴和貪婪。即便沒有劉邦,項羽也不過是另一個秦二世胡亥,成就不了帝業。”

“這裡小小的延伸一下,楚漢之争,不止項羽不如劉邦多矣,項羽的謀士格局也遠不如劉邦。劉邦剛進鹹陽時,看到美女、奇珍異寶和奢華宮殿,也是忘乎所以,想要享富貴。但武将樊哙冒死強谏,又有張良分析利害,群賢齊心,勸住了劉邦,才有了約法三章。”

“而項羽的謀士呢?其亞父範增看到劉邦的約法三章,察覺劉邦志向不小後,首先不是勸項羽學着劉邦收攏民心,以免劉邦獨占人心,而是急着勸項羽殺劉邦。範增看到了劉邦的潛在危險,卻看不到主公身上的緻命缺點,這種行為極其愚蠢。”

“在當時,項羽的勢力遠勝劉邦,但劉邦先入鹹陽,已收攏了三秦民心。項羽征戰時常有屠城,早失民心;迫劉邦讓出鹹陽又違背了‘先破秦入鹹陽者王之’的盟約,失了信義。劉邦固然是勁敵,但這個階段阻止項羽屠城将民心逼向劉邦,遠比殺劉邦重要。”

“身為謀臣,不勸主公去争奪民心,而是殺掉有民心的人,乃是下策。這種策略成功了,項羽會進一步失去民心,失敗了,徒惹一身騷。然不同于劉邦願意聽從樊哙、張良的勸誡,項羽連範增的下策都聽不進去,自己出了個下下策。”

“鴻門宴上,項羽想殺劉邦,意志又不堅定,讓劉邦知道了他的殺意,又沒有幹掉劉邦。完美地向世人诠釋了‘四肢發達,頭腦愚蠢’八個字。當然,幸好他足夠愚蠢,要是漢高祖死在了鴻門宴,或許還會有另一個應運而生,擔起重張社稷的曆史重任,但誰也不知道百姓又要多等多少年才能結束這場戰亂。”

“我要說的第二個例子是唐太宗李世民。貞觀年間,關中、關東地區發生水旱、蝗、霜之災,太宗當即下诏‘所在赈恤,無出今年租賦’減免賦稅,同時‘出禦府金帛為贖之,歸其父母【注3】’贖回因災荒被賣掉的孩童,送他們回到父母身邊。”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