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中文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中文 > 海南 > 第26章 金江鎮

第26章 金江鎮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金江鎮,隸屬于海南省澄邁縣,地處澄邁縣中部,地跨南渡江中遊兩岸,東接瑞溪鎮,南與加樂鎮相連,西與中興鎮接壤,北與老城鎮、福山鎮相連。行政區域總面積362.15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戶籍人口163477人。截至2020年6月,下轄18個社區、44個行政村。截至2018年末,有工業企業22個,規模以上的企業4個。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24個。電話區号0898郵政編碼571900氣候條件熱帶季風氣候車牌代碼瓊C·5人口163477人(2018年末)目錄1曆史沿革2行政區劃3地理位置位置境域氣候4人口5經濟農業工業商業旅遊業郵政業6社會事業文化事業教育事業醫療衛生體育事業社會保障郵政電信基礎設施7交通運輸8曆史文化9榮譽稱号曆史沿革清代屬永泰鄉,領新安、水南中、保義正、保義西、寶江都之地。民國時期,屬澄一區,曾隸屬金江團董會。1950年5月,屬澄邁中區辦事處。1953年10月,屬澄一區。1957年10月,撤區并鄉,金江區分出、長安鄉、太平鄉。1958年10月3日,成立金江公社。1959年2月,分出太平、金江2個公社。1965年7月,從金江公社分出(社級鎮)。1976年11月12日,改為澄城公社。1980年6月1日,複名(社級鎮)。1983年9月,金江公社改稱金江區公所。1986年10月,金江區并入。2002年5月,鄉鎮建制調整,将太平鄉并入。2002年7月,鄉鎮建制調整,将長安鎮、美亭鄉和山口鄉的善井村民委員會、高山朗村民委員會、山口村民委員會、道南村民委員會、仁丁村民委員會轄的村莊并入。行政區劃民國時期,轄10保98甲。1953年,轄20個鄉和縣城金江。2011年,轄建國、中山、文化中、文化北、向陽、光明、江南、鐘寨、城西、城東、長安11個居民委員會,大塘、村頭、大催、塘口、博潭、京嶺、大坡、大拉、天山、太平、塘北、夏富、海仔、六山、木棉、興加、北方、春芳、茂坡、潘村、新雲、軍口、福龍、北河、東聯、長坡、六角塘、南墩、長村、五聯、合福、美亭、黃竹、名山、大美、雅新、好讓、龍坡、揚坤、山口、善井、仁丁、道南、高山朗44個村民委員會;下設223個村民小組。境内有澄邁林場,設有4個工區和1個場部。截至2020年6月,下轄18個社區、44個行政村。氣候屬熱帶氣候區域,四季如春,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溫23.7℃,日照時數2060.5小時,年均降雨量1756毫米。人口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163438人,其中,澄邁林場638人,城鎮常住人口5.5萬人,城鎮化率33.8%。另有流動人口3450人。總人口中,男性90449人,占55.35%;女性72989人,占44.65%;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62592人,占99.5%;少數民族846人,占0.5%,其中黎族721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85%,壯族53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6.3%,苗族23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2.7%,回族4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0.5%,其他民族41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4.8%。2011年,人口出生率15‰,人口死亡率4.63‰。截至2018年末,戶籍人口163477人。經濟2011年,财政總收入9700萬元,比上年增長14.1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400元,比上年增長20%。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1483.2萬元,企業所得稅295.82萬元。人均财政收入593元,比上年增長74.24%。2022年,年度固投達10139萬元,同比增長323.72%。農業2011年末,有耕地面積9.7萬畝,人均0.6畝,以種植水稻、蔬菜、橡膠、香蕉等為主。2011年,農業總産值45935萬元,比上年增長1.9%,占國内生産總值的2.28%。糧食作物以谷物、薯類、豆類為主。2011年,生産糧食3.8萬噸,人均239.2千克,其中谷物3.2萬噸,薯類0.6萬噸,豆類0.08萬噸2萬噸。林地面積85370.5畝,活立木蓄積量166201立方米。2011年,蔬菜種植面積10.2萬畝,産量16.2萬噸,主要品種有椒類、苦瓜、絲瓜、長角豆、四季豆、長茹、冬瓜、青瓜等。其中椒類1.3萬噸,苦瓜1.6萬噸,絲瓜0.9萬噸,長角豆3萬噸,四季豆0.2萬噸,長茹2.2萬噸,冬瓜2.6萬噸,青瓜0.7萬噸,其他蔬菜3.6萬噸。畜牧業以飼養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17.8萬頭,年末存欄19.1萬頭;羊飼養量0.9萬隻,年末存欄0.5萬隻;家禽年飼養量117.09萬羽。2022年,完成糧食種植面積13.31萬畝,産量4.97萬噸,同比分别增長0.1%和2%。蔬菜種植面積19.21萬畝,産量33.49萬噸,同比均增長0.9%。水果生産管理也從粗放方式逐漸向精細化管理方向轉變,加快實現水果産業現代化發展,水果期末面積11萬畝,産量22.5萬噸,同比分别增長66.4%和16.59%。生豬出欄9.87萬頭,同比增長19%。活家禽出欄1133.3萬隻,同比增長11%。工業2011年末,以羽絨加工、木材加工、橡膠加工、環保磚、建築材料為主。轄區内有澄邁縣白紡服裝有限公司,是羽絨服裝加工生産及出口基地。截至2018年末,有工業企業22個,規模以上的企業4個。商業2011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17.27億元,比上年增長18.2%;城鄉集貿市場19個,年成交額5.8億。截至2018年末,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24個。旅遊業境内主要有金山寺、美榔姐妹塔、美亭老街、鄧仲支部舊址、塘北澄邁縣委舊址、紀念解放海南大決戰勝利紀念碑和馮平符節烈士紀念碑等景點。郵政業2011年末,郵政業業務總量1872.5萬元,總收入2156萬元,其中純收入2346萬元。社會事業文化事業2011年末,有鎮文化站1個,農家書屋26個,藏書6萬餘冊;有音樂、書法、文學、瓊劇等協會6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個,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2個。參加“一月一鎮一場”農民廣場文藝會演1次。2011年末,有有線電視用戶14628戶,入戶率51.24%。教育事業2011年末,有縣直屬小學5所,中學3所。鎮直屬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1所,完全小學43所,教學點9個。2011年末,普通中小學在校生8526人,其中小學在校生7275人,初中在校生1251人,中小學教職員工630人。轄區内在園幼兒4803人,,共有幼兒園44所,其中公辦幼兒園1所,民辦幼兒園43所。小學适齡兒童入學率99.94%。初中适齡人口入學率95.89%、小升初升學率97.78%、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98.53%。醫療衛生2011年末,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126個,其中衛生院6個,村衛生室65家,民營醫院2家,個體診所53家;有床位336張,每萬人擁有病床21張。專業衛生人員521人,其中執業醫師104人,執業助理醫師64人,注冊護士109人。村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9.71%。體育事業2011年末,有學校體育場3個,村村建有排球場,全鎮有标準籃排球場105個,鎮老年人體育協會會員達1000多人,在縣城的活動場地有32個。中老年人健身操隊伍50多支,人員達1000多人,有籃球協會、乒乓球協會、象棋協會等6個協會,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40%。社會保障2011年,城鎮最低生活保障290戶,646人,月支出128100元,比上年增長16.85%;月人均198元,比上年增長14.45%。農村最低生活保障1666戶,3815人,月支出378765元,比上年增長63.59%;月人均100元,比上年增長33.33%。全鎮參加城鎮合作醫療290戶,646人,征收保費58140元;參加農村合作醫療戶數3121戶,人數4968人,征收保費149040元。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3.2萬人,參保率72.16%。敬老院1家,收養農村五保人員1369人。2022年,新增城鄉低保75戶197人,認定低保邊緣家庭75戶305人,做到應保盡保,特困人員護理率達100%。臨時救助147戶720人,發放臨時救助金67.8萬元。郵政電信2011年末,有郵政局1處,代辦所10處,置辦網點16個,報紙、期刊累計發行586.37萬份(冊)。基礎設施排水2011年末,鎮區供水廠1個,年供450萬噸,供戶數1.2萬戶,日供水最大達2萬噸。75毫米供水管道共96千米,聚集水井2口。供電2011年末,鎮區變電站2座,其中金江變電站11萬千瓦時變電站1座,江南變電站3.5萬千瓦時變電站1座,居民用電戶41200戶,年用電量32588.71萬千瓦時。園林硬化2011年,鎮區硬化小巷206條,硬化面積217941平方米,綠化覆蓋面積210公頃,園林綠地面積153公頃。交通運輸有225國道過境,境内長10千米,雙向2車道,北向通往海口、南向通往三亞。省道屯大線過境,境内長5千米,雙向2車道,北向通往海口、南向通往屯昌;縣道金永、金中、金馬線過境。2011年末,有鎮區客運站2個,其中海汽澄邁客運站,日發客運汽車310班次,日均客運量4100餘人次;金江客運站,日發客運汽車165班次,日均客運量30000餘人次。澄邁大橋和金江大橋橫跨南渡江兩岸,連接金江縣城南北。曆史文化地名由來境内有南渡江穿過,舊稱打鐵(市),元初,有翁姓三兄弟在新安江(今南渡江金江段)北岸搭舍打鐵補鍋,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形成墟市,民稱打鐵市。清初,因發現新安江(今南渡江金江段)河沙含金,而得今名。澄邁縣屬熱帶季風氣候,光照充足,高溫多雨,雷暴多,台風頻繁,四季不明顯,幹雨季分明,雨熱同期。截至2022年8月,澄邁縣下轄11個鎮和金安籌備組,3個國營農場、1個省直屬林場。縣人民政府駐。截至2023年末,澄邁縣常住人口50.66萬人。澄邁縣原名苟中縣,自西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置縣,1988年4月直隸海南省。境内有海南地區環線高速公路、中線高速公路、海口市繞城高速公路、粵海鐵路、海南西環鐵路等多條高速公路和鐵路運線穿過,設有馬村港。澄邁縣有海南永慶文化旅遊景區、福山咖啡文化風情鎮中心區等景區。澄邁縣先後獲得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示範縣、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國家衛生縣城、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等稱号。2023年,澄邁縣實現地區生産總值495.31億元(不含保稅區),比2022年增長9.0%。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121.67億元,比2022年增長4.9%;第二産業增加值90.11億元,比2022年增長9.2%;第三産業增加值283.53億元,比2022年增長10.6%。三次産業結構比重為24.6:18.2:57.2。中文名澄邁縣外文名ChengmaiCounty别名苟中行政區劃代碼469023行政區類别省直轄縣所屬地區中華人民共和國-華南地區-海南省地理位置海南島北部面積2072.97km?下轄地區11鎮、5農場政府駐地電話區号0898郵政編碼571900氣候條件熱帶季風氣候人口數量50.66萬(2023年末常住人口)著名景點海南永慶文化旅遊景區、福山咖啡文化風情鎮中心區等火車站老城鎮站、福山鎮站、澄邁站車牌代碼瓊C·5地區生産總值495.31億元(2023年)目錄1曆史沿革2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3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地形地貌氣候水文土壤植被自然災害4自然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礦産資源5人口6政治7經濟第一産業第二産業第三産業8交通運輸公路鐵路航運公共交通9社會事業教育事業科學技術文化體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10曆史文化文物非遺項目風俗民情11風景名勝12地方特産13榮譽稱号曆史沿革澄邁縣因古縣治老城有“澄江”“邁嶺”,故取山水名之首定縣名為“澄邁”。漢代,西漢元鼎六年(前111年),平定南越。元封元年(前110年),在海南島上設珠崖、儋耳兩郡,設16縣,隸交趾刺史部,苟中縣隸珠崖郡,郡治在今瓊山市龍塘鎮潭口村委會大賓村(古稱石嶺村或石陵村),一說在今瓊山市遵譚鎮東譚村,苟中縣治設在那舍都(今美亭鄉東北隅)。初元三年(前46年),朝廷撤銷海南島所有郡縣,在大陸設朱盧縣遙領海南。魏晉南北朝時期,梁大同六年(540年),在海南儋耳故地設崖州,管轄海南島。隋代,大業三年(607年),在舊苟中縣境立澄邁縣,屬珠崖郡。唐代,武德五年(622年),澄邁縣管轄4個鄉,改珠崖郡為崖州,隸屬崖州。貞觀五年(631年),析崖州之瓊山設置瓊州,仍隸屬崖州。貞觀十三年(639年),析瓊山、澄邁領地增設曾口、顔羅、容瓊三縣,均隸屬瓊州。乾封二年(667年),瓊州與瓊山、曾口、顔羅、容瓊、樂會1州5縣被黎民攻占,臨機縣劃歸崖州管轄。貞元五年(789年),嶺南節度使李複收複瓊州及瓊山、曾口、顔羅、容瓊、樂會1州5縣,置瓊州都督府,同時罷崖州都督府,隸屬屋州。五代十國時期,南漢乾和十五年(957年),瓊州之地省顔羅、曾口兩縣,曾口縣地(轄區約今澄邁縣的瑞溪、新吳、永發3個鄉鎮,今定安縣的新竹鎮等,今屯昌縣北部等地)劃入澄邁縣,曾口縣治在今永發鎮博羅村。宋代,開寶五年(972年),澄邁縣管轄貴平、恭順、永泰3個鄉,廢崖州,以其地入瓊州。熙甯六年(1073年),海南置瓊州,設瓊管安撫司,隸屬瓊州。宣和元年(1119年),瓊管安撫司改為瓊管安撫都督,隸屬瓊管安撫都督。元代,至元十五年(1278年),瓊管安撫都督改為瓊州路安撫司,澄邁縣隸于瓊州路安撫司。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瓊州路安撫司改為瓊州安撫司,澄邁縣隸屬瓊州安撫司。洪武三年(1370年),瓊州升為瓊州府,直隸瓊州府。清代,初襲明制,澄邁縣仍直隸于瓊州府。光緒十七年(1891年),在創建金江行署。光緒十八年(1892年)至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金江行署始告建成。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縣署從今老城墟遷到金江行署辦公。中華民國時期,民國元年(1912年)7月,澄邁縣隸屬瓊崖綏靖處。民國二年(1913年)3月,隸屬瓊崖鎮守府;同年9月,隸屬瓊崖綏靖督辦公署。民國三年(1914年)夏,隸屬瓊崖道。民國十年(1921年),隸屬瓊崖善後處。民國十五年(1926年)2月,隸屬瓊崖行政區委員會;同年11月,隸屬瓊崖行政視察專員公署。民國十七年(1928年)3月,隸屬廣東省南區善後委員公署。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3月,隸屬廣東省瓊崖特别區行政長官公署;7月,又隸瓊崖綏靖委員公署;8月,縣公署改稱縣政府。民國三十五年(1936年)7月,隸屬廣東省第九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2月,隸屬瓊崖戰時黨政處;12月,隸屬廣東省第九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9月,隸屬廣東省第九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公署。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1月,隸屬廣東省政府主席瓊崖辦公處。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1月,隸屬廣東省第九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月21日,隸屬海南特别行政區;同年4月,隸屬海南特别行政區行政長官公署;同年5月,中國國民黨領導的海南各級政權全部解體。1950年4月22日,澄邁縣解放,中共澄邁縣委員會、澄邁縣人民政府從六芹山遷進,接管澄邁縣;同年5月,隸屬海南軍政委員會。1951年4月,隸屬海南軍政委員會西區辦事處和廣東省人民政府海南行政公署雙重領導。1958年12月1日,澄邁和臨高兩縣合并,初稱金江縣。1959年3月22日(一說1959年1月13日),改稱澄邁縣。1961年5月30日,恢複澄邁、臨高兩縣建置。1967年3月,隸屬廣東省海南地區軍事管制委員會。1968年4月,隸屬廣東省海南行政區革命委員會。1980年1月,隸屬廣東省海南行政區公署。1984年10月,隸屬廣東省海南行政區人民政府。1988年4月,海南建省,直隸海南省。行政區劃區劃沿革清光緒元年至宣統三年間(18751911年),設置恭貴和永泰兩鄉,下轄41個都共358個圖。中華民國建立後,廢都圖設警察區署,實行保甲制;不久又廢警察區署設民團,實行裡甲制;後又廢民團設區公所,恢複保甲制。民國二十年(1931年),全縣設立6個區公所;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改設5個區,15個鄉(鎮)。1950年5月,全縣設立5個區、57個鄉(鎮);1952年8月3日設立6個區、57個鄉(鎮)。1953年3月,設立6個區、105個鄉(鎮)。1957年8月撤區并鄉,全縣設14個鄉(鎮)。1958年9月20日後撤銷鄉(鎮)建制,設立6個人民公社。1983年10月後,撤銷人民公社,全縣設立16個區、1個區級鎮,下轄145個鄉,1021個管理區。1986年11月後,撤銷區公所和小鄉建制,全縣設立12個鄉級鎮和6個鄉,145個村委會,1021個村民小組。1989年,鄉鎮轄下村民委員會更名為管理區,村民小組複名為村民委員會;1995年,管理區改名村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改為村民小組。1998年全縣共有12個鄉級鎮和6個鄉,157個村(居)委會,927個自然村。1999年,澄邁縣轄金江、長安、太平、美亭、山口、加樂、文儒、石浮、永發、新吳、老城、白蓮、馬村、福山、橋頭、中興、仁興、瑞溪等18個鄉鎮,村(居)委會157個,村民小組1038個。2002年7月,實行鄉鎮調整,全縣設鎮10個,村(居)委會157個,村民小組1120個,自然村826個。2005年,全縣有鄉鎮10個,村(居)委會165個,村民小組1002個,自然村813個。2007年,澄邁縣華僑農場實行體制改革,組建大豐鎮,實行鎮場合一,一個區域、兩塊牌子。2010年,全縣轄金江、老城、福山、橋頭、瑞溪、永發、中興、文儒、加樂、仁興和大豐11個建制鎮:年底,全縣有村(居)委會176個,村民小組961個,自然村867個。區劃詳情截至2022年8月,澄邁縣下轄11個鎮和金安籌備組,191個村(居)委會,有3個國營農場、1個省直屬林場。縣人民政府駐。鎮社區行政村農場生活區建國社區、中山社區、文化中社區、文化北社區、城東社區、向陽社區、鐘寨社區、光明社區、城西社區、江南社區、長安社區、城中社區、金山社區、金馬東社區、立新社區、華成社區、千秋社區、金馬西社區大塘村、村頭村、大催村、塘口村國營金安農場國營金安場部社區國營金安農場金安作業生活區、國營金安農場潭烈作業生活區、國營金安農場新田作業生活區、國營金安農場吾錄作業生活區、國營金安農場書富作業生活區參考資料:地理環境位置境域澄邁縣位于海南島西北部,地理坐标介于北緯19°23′20°01′,東經109°45′110°15′之間。北臨瓊州海峽,東接海口市、定安縣,南鄰屯昌縣、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西連儋州市、臨高縣。陸地東西寬56.25千米,南北長70千米,全縣陸地總面積2072.97平方千米,海域面積470.53平方千米。澄邁縣人民政府詳情?地址:海南省澄邁縣文化北路108号機關大院北7幢電話:(0898)67630782标簽:政府機構各級政府區縣級政府在附近找到這裡去從這裡出發酒店餐館銀行醫院公交站海南省澄邁縣椰島大道19号澄邁縣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2025Baidu-GS(2023)3206号-甲測資字11111342-京ICP證030173号-Data?百度智圖澄邁縣地質澄邁縣的地質曆史,始于古生代地層。在距今4億一5億年的奧陶一志留紀,地殼急劇下降,并形成西南東北向的拗陷帶,海水從西南方向入侵,沉積一層頁狀建造和類複理石建造岩石。志留紀末,發生加裡東運動,地殼隆起,遭受剝蝕。晚古生代石炭紀時,地殼發生沉降,再度出現海侵,在鳳朝田村至加月村一帶沉積一些層以沙泥質岩石為主體的岩石。澄邁縣缺失中上石炭統和二疊系的沉積,表明澄邁縣在3億年前的下石炭世末已全面褶皺上升為陸。晚二疊世末發生的華力西運動,幾乎波及整個海南地區,使古生代地層發生強烈褶皺變形,形成東北向的褶皺構造帶,随着這次構造盍運動,還伴有大規模的華力西一印支期花崗岩的侵入。中生代全縣繼續隆起上升,遭受剝蝕,僅在一兩處(新吳、山口鄉太彥)白垩紀山間盆地内堆積有陸相紅色碎屑岩的沉積,同時伴随有中酸性岩漿侵入和噴發活動,形成分布于效古至南方水庫一帶的花崗岩,以及山口鄉田坡村一帶的流紋岩。新生代時南部和北部在構造上表現差異極大,王五至文教斷裂以南(相當于大塘河、南渡江以南)的繼續隆起,遭受剝蝕,而北部(王五至文教斷裂以北)則為雷瓊新生代斷陷盆地的一部分。該盆地在新生代早期的下第三紀時沿着東西向斷裂呈階梯狀陷落,形成斷陷,沉積層雜色的以陸相(沖洪積相和湖泊相)碎屑堆積為主的地層,最厚達2000多米;上第三紀時南海海盆擴張海水侵入,堆積了厚達1000米的濱海一淺海相沉積;這說明距今1200萬一2500萬年的上第三紀時瓊州海峽雛形已經形成,使海南島與雷州半島隔海相望;第四系以河流相為主;沉積相的特征及其變化,反映了縣北部新生代時期地殼從局部斷陷沉降(早第三紀)發展為大面積斷陷(晚第三紀),再轉變為隆起(晚第四紀)的複雜演化過程。在這時的每一個地質發展階段上,均伴随着多期次的火山活動,并形成大面積的岩被和衆多的火山堆,堆積厚達100多米以上的熔岩和火山碎屑岩。這些特征标志着北部在構造上的活動。地形地貌澄邁縣地勢南高北低。南部為丘陵崗地,占總面積45.6%,中部為南渡江沿岸河積平原,占總面積14.6%。北部為台地和濱海沖積平原,褶皺明顯,占總面積的39.8%;地勢最高點為大王嶺,海拔513米。丘陵崗地: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中興、仁興、加樂、文儒、石浮一帶,面積6.60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32.37%。其岩性組成有花崗岩、沙頁岩、紅色砂岩、變質岩等。丘陵地按高度分為高丘陵和低丘陵,高丘陵為250500米,面積9253.34公頃,占總面積4.53%;低丘陵為100至250米,面積5.67萬公頃,占總面積27.74%。海拔100米以上的山嶺有大王嶺、白石嶺、尖石嶺、苦香嶺、美朗嶺、南味嶺、九樂山、六芹山、風門嶺、花公嶺等52座。台地:主要分布在北部的山口、太平、金江、美亭、白蓮、老城、大豐、福山、橋頭一帶,高出海面50-100米。表現形成有孤立的火山錐、火山口和廣闊的火山台地,由更新世噴發的火山岩組成,面積8.38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40.99%。平原階地:主要分布在中部的太平、長安、瑞溪、新吳、永發等南渡江沿岩地區、由沙壤和黏土組成的南北兩大片河積平原。如羅浮洋、太平洋等;北部的老城、馬村、橋頭等地,是由海岸風浪堆出沙堤和沼澤地組成的海積平原,受河流的沖刷和海潮作用,在河流低階地下部、河谷以及海成沙堤。氣候澄邁縣屬熱帶季風氣候,季風影響大,光照充足,高溫多雨,雷暴多,台風頻繁,四季不明顯,幹雨季分明,雨熱同期。一年四季氣溫變化不大,最冷的冬季(12月至次年2月),氣溫比年均氣溫23.8℃偏低5.06.4℃之間。全年高溫多雨,光照充足,熱量豐富,但雨量分布不均,時空變化大。氣溫19992010年,澄邁縣年均氣溫24.2℃,年際變化在23.324.7℃之間,變幅1.4℃。2010年高溫年,年均24.7℃。全年各地年均氣溫差異不大,一般在23.5℃左右,其分布狀況是,中部略高,南北稍低。澄邁縣年中高溫天氣多出現在67月,最熱7月份平均氣溫28.4℃。常出現高溫紀錄,極端平均氣溫為29.8℃;極端高溫日出現在2007年4月1日,為41℃,全年有9個月(311月)平均氣溫都在21℃以上。常年最冷的天氣多出現在1月,平均氣溫17.5℃,月際變化在13.420.2℃之間。極端低溫月為13.2℃,出現在1999年12月24日;極端氣溫日為2.0℃。溫差小,年均氣溫日較差為8.5℃,各月一般在7.49.5℃之間變動,具有海洋性氣候特征。降水澄邁縣雨量分布不均,幹雨季分明,雨季平均降水量1485毫米,占年均雨量的83%,其中,59月雨量較多,5個月總量為1307.9毫米,占年均雨量的7%;幹季雨量占年均雨量的17%;其中,12月至次年3月雨量最少,4個月總雨量119.5毫米,僅占雨量的6.7%;常出現曆史性冬春缺水月最多雨量1133.2毫米,出現在2010年10月,月最少雨量為3.4毫米,出現在1999年2月。年均雨日為162天,最多年份189天,最少年份123天。水文河流澄邁縣境内共有大小河道20多條,總長250.1千米。南渡江澄邁段是澄邁縣河網之主綱。自西邊流入南渡江的河溝有:荔枝灣溝、風朝田溝、石鼓嶺溝、九樂山溝、犁沙河、大堀溝、中貢河、大塘河、汶安河等;自東邊流入南渡江的河溝有大嶺溝、賢口溝、石弄花溝、合水溝、南味溝、加蟹澗、奉水澗、牛溫坑溪、效古澗、太平溪、東排洋溪(又名海仔河)、仁格河等。縣北部有美未河、美素河(又名花場河),雙楊河(又名銷陽河)等流入大海。境内流程1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南渡江、大塘河、澄江、海仔河、汶安河、綠現河、龍洲河、花場河、雙楊河、下嶺河等14條。集雨面積100平方千米以下的還有北潭溪、加潭溪、北文溪、排坡溪、老城溪等。海洋澄邁縣海岸線東起撥南村,與海口市分界;西至橋頭鎮包岸村,與臨高縣毗鄰。内灣海岸線全長89.84千米,外灣海岸線全長37.50千米。海域總面積470.53平方千米,約占全縣陸地面積二分之一。特點:澄邁縣海域海水深度較大,平均水深為40米。海域海水溫度夏季較高,冬季較低,南北相差小。表層平均溫度為25.3℃,最高溫度達33.7℃,最低溫度為19.0℃。海域海水鹽度較大,常年鹽度變化不明顯,南北鹽度相差不大。表層平均鹽度為29.5‰,最高鹽度達32.8‰,最低鹽度為15.5‰。潮汐:據1988年秀英基面實測資料分析,澄邁縣海域漲潮曆時平均為14小時25分鐘,落潮曆時平均為9小時35分鐘,落潮曆時年平均潮位為1.25米,年最高潮位為3.78米,年最低潮位為0.13米,年平均潮差為1.60米,年最大潮位為1.70米,年最小潮差為1.36米。土壤澄邁縣土壤分為水稻土、磚紅壤土(赤土)、潮沙泥土、菜園土、濱海沙土、石質土6個土類、13個亞類、49個土屬、164個土種、11個變種。植被澄邁縣境内植被有自然植被和栽培植被。自然植被主要分布在林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積約8.80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42.41%。有大戟科、山荔枝科、無患子科、桃金娘科、桑科等熱帶次生林;仁興、中興地區多為橡膠及熱帶次生林、經濟林和灌木林。中部平原階地、北部階地台地、沿海地區多為人工林和經濟林(包括橡膠林)2010年,全縣林木覆蓋率達52%以上。自然災害台風1999-2010年,影響澄邁縣的台風(含熱帶低壓)共計33次,年平均3次:最多年6次(2009年),最少年為零(2004年、2010年)。年發生率為97%。按台風影響程度,一般影響出現17次,占累年的51%;中度影響共出現13次,占累年的40%;嚴重影響共出現3次,占累年的8%;嚴重影響的台風,年發生率為29%,即約3年一遇。初台風平均始期在7月上旬。瞬間極大風速33米秒,向西北;平均最大風速25米秒,風向西北。日最大雨量為349.3毫米,過程最大雨量為433.1毫米。水災旱災1999一2010年,澄邁縣發生過2次洪澇,年均為0.1次,即每10年發生一次。洪澇多由台風帶來的連續暴雨(日雨量80毫米)所造成。全縣年均暴雨日為7天,最多是2000年和2010年各13天。2004年,澄邁縣出現旱情229天,年中最長一次連旱是97天,開始時間是2004年9月26日,終止時間在2004年12月31日。2005年,澄邁縣出現旱情227天,年中最長一次連旱是131天,開始時間是2005年1月1日,終止時間在2005年5月10日。其他災害龍卷風:2001年2月,受較強冷空氣影響引發龍卷風天氣,澄邁縣房屋損壞、瓜菜等損失共計572萬元。低溫陰雨:1999一2010年,澄邁縣共出現低溫陰雨天氣6次,年均0.5次,最多年為24天,出現于2008年1月24日至2月16日。冰雹:19992010年,澄邁縣共出現冰霞天氣2天,年均0.2天,其年發生率為15%,即7年一遇。其地理分布是中部,南部山區較多,北部沿海地區較少,冰雹的移動路徑與龍卷風基本相似,自西南向東北。清明風:1999一2010年,澄邁縣受清明風影響有4次,年均0.35次,清明風一般持續35天。此外,個别年也出現幹熱風影響早稻的結實率;寒露風對晚稻的抽穗揚花也有一定影響。自然資源水資源澄邁縣地表水流程面積2564.1平方千米,常年流水量35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可開發利用量為3.651億立方米,分為南北兩大地區。北部地區福山至美亭以北水文站鑽孔透露,上新統地層24個含水層,含水層岩性為貝殼沙礫岩,沙礫卵石中粗砂,砂質亞砂土。厚度2570米。大拉鑽孔水位深49米,東水港鑽孔水位高出地面5.73米,單位水量分别為0.64升秒、1.51升秒。生物資源植物資源澄邁縣植物資源豐富,種類繁多,有11個大類310種。其中,有水稻、陸稻、玉米、高粱、狗尾粟等谷薯類,白菜、芥菜、苋菜等蔬菜類,冬瓜、黃瓜、土瓜等瓜類,荔枝、龍眼、波羅蜜等果類青豆、赤豆、黃豆等豆類,紅藤、白藤、黃藤等藤竹類,忍冬、決明、草決明等中草藥,菊花、蒜莉、木芙蓉等花草類,花生、芝麻、油菜等油脂類,咖啡、胡椒、香茅等經濟作物,石梓、香楠、胭脂等木材類。動物資源按生物學分類,澄邁縣擁有動物資源共10個大類228種。其中,有黃牛、水牛、羊等哺乳類,雞、鴨、鵝等鳥類,金錢龜、水鼈、蜥蜴等爬行類,青蛙、蟾蜍、樹蛙等兩栖類,黃鳝、羅非魚、鯉魚等淡水魚類,麻魚、海鳗、馬鲛等海水魚類;有蝗蟲、蜂、蜻艇等節肢類,海星、海膽、海參等棘皮類,河蚌、蚬、蝸牛等軟體類,蚯蝴、水蛭、山蛭等環節類。礦産資源澄邁縣礦産資源豐富,已探明的有石油、石英石、石灰石、黃金、白銀、水晶、泥煤、鉛鋅、赤鐵、高嶺土、錳、花崗岩、玄武岩等。石油:位于福山一帶。經中奧合作勘探福山凹陸地石油,按金鳳南1号探井獲得高産油氣流,經放噴計算,日産原油228噸,天然氣11.3萬立方米。石英石:位于南蛇嶺,又稱南蛇嶺矽石礦。總藏量5000萬噸以上,平均品位為含矽99.5%,耐火度為1547.6T。礦床露天,寬80米,長12千米。石灰石:位于石浮熱水溪、高田坡等地,總儲藏量1070萬噸,方解石占99%以上,平均含石灰鈣(CaO)53.92%。礦石多為一級品,是較好的水泥、石灰原料。當地群衆已開采多年,礦床土層深,開采難度大。黃金:礦點一位于文儒鎮金溝嶺,屬沙金,每立方米土壤含沙金0.06克。民國期間已開采。礦點二位于仁興鄉馬牯嶺,屬小型黃金礦,于1991年零星開采。白銀:位于仁興鎮銀孔嶺。此嶺為澄邁縣與儋州市分界嶺,兩縣市農民從兩側開采,縣界内已開采礦點9個,系銀金共生的小型礦。水晶:礦點一位于仁興鎮美合嶺,礦床長5.5千米,寬3千米,6條礦床有3條露出地面,大的礦苗1517毫米,至今還沒有開采、礦點二位于銀瓶嶺,海拔237米,是澄邁縣和屯昌縣交界嶺,系白銀、水晶礦,當地農民已零星開采。泥煤:分布在瑞溪鎮加巨一帶。20世紀60年代初,曾組織開采,因煤齡幼、質量差而停止。高嶺土:分布在九樂山、瑞溪鎮和山口鄉等地,當地農民已開采,用以制作日用器具和建築材料。石墨:分布在文儒鎮石浮水井村旁,經探明,有開采價值。鉛鋅:分布于加樂鎮加桐村西北側。20世紀80年代曾有過小規模開采。軟錳:分布在山口鄉橫灘村旁,質量好,有開采價值。花崗岩石:分布在文儒鎮的山豬嶺、加朗園、虎頭嶺,加樂鎮的石樁嶺,仁興鎮的山水嶺,中興鎮的東嶺、大石嶺、土龍村旁等地區,儲藏量大,已陸續開采。玄武岩石:分布在福山鎮的永文嶺、虎嶺、福山水庫東側,橋頭鎮的雷公島,林詩島等地。儲藏量大,有開采價值。雷公島、林詩島的玄武岩風化石,保存完整,是研究海岸地質結構較有代表性石材資料。此外,仁興鎮的石鼓嶺銅礦,永發鎮的新吳石壁嶺鐵礦,中興鎮的二步嶺磁礦等,均有開采價值。人口2023年末,澄邁縣常住人口50.66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1.57%。全年出生率9.10‰;死亡率7.02‰。從年齡結構看,1-14歲人口20.15萬人,15-64歲人口65.55萬人,65歲以上14.29萬人。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澄邁縣常住人口497953人。全縣有漢族、黎族、苗族、壯族等35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占98.03%,少數民族人口占1.97%。政治系統職務名單縣委書記盛勇軍副書記徐濤縣政府縣長徐濤縣政府副縣長林瑞文、李智楠、曾海燕、王上明、黎凱、洪海波、蔡笃漢、邵一持縣□□會主任孫澤文副主任潘思群、周有健、歐陽斌、伍楚君、曾海燕參考資料(領導信息截至2024年12月):[23-24][51-53][55-57]經濟2023年,澄邁縣實現地區生産總值495.31億元(不含保稅區),比2022年增長9.0%。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121.67億元,比2022年增長4.9%;第二産業增加值90.11億元,比2022年增長9.2%;第三産業增加值283.53億元,比2022年增長10.6%。三次産業結構比重為24.6:18.2:57.2。三次産業分别拉動GDP增長1.2、1.7、6.1個百分點。全年人均地區生産總值98178元,比2022年增長8.8%。2023年,澄邁縣全口徑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1.37億元,同比下降19.9%。其中,地方稅收收入42.45億元,同比下降15.8%;地方非稅收入8.92億元,同比下降35.1%。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21.99億元,同比下降3.7%。分稅種看,企業所得稅9.95億元,同比下降9.5%,個人所得稅4.48億元,同比下降58.1%,增值稅18.62億元,同比下降6.9%。?2023年,澄邁縣固定資産投資203.05億元(含跨區域項目),同比增長1.8%,增速高于全省0.7個百分點。其中,房地産開發投資下降6.3%,非房地産開發投資增長5.8%。基礎設施投資增長34.8%,産業投資下降6.0%,公共服務投資增長17.8%,民間固定資産投資下降1.0%。2023年,澄邁縣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747元,比2022年增長7.2%。按常住地分,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982元,同比增長5.3%;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3元,同比增長9.1%。2023年全縣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2475元,比2022年增長10.4%。第一産業2023年,澄邁縣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24.46億元,比2022年增長5.0%。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産值204.71億元,比2022年增長5.2%。其中,種植業産值增長5.2%,林業産值增長26.7%,畜牧業産值增長1.4%,漁業産值增長4.1%。糧食總産量19.04萬噸,同比增長11.8%;蔬菜産量87.93萬噸,比2022年增長3.5%;水果産量47.76萬噸,比2022年增長6.6%;生豬出欄量45.53萬頭萬頭,比2022年增長8.7%,豬肉量3.89萬噸,比2022年增長15.9%;禽類肉量5.69萬噸,比2022年增長3.3%;水産品産量11.27萬噸,比2022年增長2.8%。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增加值2.86億元,比2022年增長6.4%。第二産業2023年,澄邁縣工業增加值57.93億元,同比增長2.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2022年增長2.2%,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增加值增長16.1%;重工業增加值增長19.6%。從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增加值增長7.6%,股份制企業增長17.5%,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增長22.6%。全年建築業增加值32.24億元,比2022年增長21.5%。2023年,澄邁縣工業分門類看,采礦業比2022年增長13.1%;燃氣及水的生産供應業比2022年增長3.5%;制造業比2022年下降1.6%。分行業看,橡膠和塑料制品業比2022年增長55.3%;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比2022年增長22.1%、電力、熱力生産和供應業比2022年增長3.1%、燃氣生産和供應業比2022年增長3.0%、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比2022年增長1.4%。第三産業2023年,澄邁縣房地産項目房屋施工面積458.32萬平方米,增長10.3%,其中2023年新開工面積70.20萬平方米,下降41.4%。全縣房屋銷售面積53.22萬平方米,比2022年增長53.7%;銷售額60.87億元,比2022年增長33.2%。全年全縣接待遊客總人數412.26萬人次,比2022年增長28.9%;其中過夜遊客人數226.16萬人次,比2022年增長26.5%。全縣旅遊總收入35.85億元,比2022年增長35.5%。2023年,澄邁縣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73.38億元,比2022年增長16.6%;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12.90億元,比2022年增長22.2%;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13.65億元,比2022年增長6.4%;金融保險業增加值10.72億元,比2022年增長1.6%;房地産業增加值32.36億元,比2022年增長15.3%;其他服務業137.60億元,比2022年增長6.6%。全年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508.42億元,比2022年增長3.9%。全年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3.62億元,比2022年增長27.5%,增速全省排名第一。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下降0.3%,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增長295.2%。按消費類型統計,商品零售額140.94億元,增長55.1%,餐飲收入13.80醫院,增長12%。2023年,澄邁縣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119.81億元,比2022年增長66.5%。糧油、食品類零售額比2022年增長18%,飲料類增長221.7%,煙酒類增長19.1%,日用品類增長122.5%,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商品增長150.2%,化妝品類增長114.2%,金銀珠寶類增長270.5%,體育、娛樂用品類增長168.6%,通訊器材類商品增長185%,石油及制品類增長34.8%,汽車類增長796.6%,家具類商品下降5.3%,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下降38%。2023年,澄邁縣金融機構人民币存款期末餘額378.27億元,比年初增長5.6%。其中,住戶存款219.21億元,比年初增長10.9%;非金融企業存款115.11億元,比年初增長6.3%。金融機構人民币貸款期末餘額228.21億元,比年初增長1.9%。其中,住戶貸款78.72億元,比年初增長8.0%;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149.49億元,比年初下降1.1%。2023年,澄邁縣貨物進出口總額100.55億元,比2022年下降0.5%。其中,出口46.69億元,比2022年增長1.8%;進口53.86億元,比2022年下降2.5%。貨物進出口逆差7.17億元。全年全縣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41.96億元,比2022年增長67.2%。全年全縣實際利用外資2.15億美元。全年貨物運輸量268.1734萬噸,貨物運輸周轉量13574.7518萬噸千米。高速公路通車裡程:西線31千米,中線30.0346千米,G360文臨高速41千米。全年主要港口吞吐量1658.6968萬噸,同比2022年增長19.84%。全年旅客運輸總量72.1846萬人次,比2022年增長29.98%。旅客運輸周轉量5116.8833萬人千米,比2022年增長65.89%。交通運輸澄邁縣境内有海南地區環線高速公路、中線高速公路、海口市繞城高速公路、粵海鐵路、海南西環鐵路、文昌臨高高速公路和海口榆林(中)公路、海口榆林(西)公路等多條高速公路和鐵路運線穿過;建成九大碼頭,年吞吐能力約1200萬噸,馬村港區是全國25個中心樞紐港之一海口港的核心港區,設有國家一類對外開放口岸馬村口岸,是重要航運樞紐。公路澄邁縣公路運輸已初步形成以國省幹線公路為主要通道,貫通全縣、輻射各鎮、連接周邊市縣的公路交通網絡。截至2020年底,澄邁縣境内公路通車裡程2961.92千米,公路網密度142.95千米百平方千米。按公路行政等級劃分,澄邁縣境内國道(含國家高速公路)通車裡程131.09千米,省道通車裡程177.11千米,縣道通車裡程155.08千米,鄉道通車裡程515.19千米,村道通車裡程1983.45千米。鐵路澄邁縣境内有海南西環鐵路和粵海鐵路途經,其中海南西環鐵路設2個站,粵海鐵路設1個站。老城鎮站位于西線高速白蓮互通西側,中心裡程K13+344.435,北距海口站12.7千米。福山鎮站位于西線高速福山出口白糖村附近,中心裡程K35+359.624,北距老城鎮站22千米,南距臨高站16.8千米。澄邁站始建于2000年,隸屬于廣州鐵路(集團)公司粵海鐵路有限責任公司,為三等站。航運澄邁縣境内的馬村港區是海口港貨運主要港區,是澄邁縣發展保稅倉儲、現代物流和臨港産業的重要依托。馬村港區将以集裝箱、件雜貨、幹散貨、液體散貨和貨滾運輸(含危險品)為主,主要滿足省内生産生活需求,同時兼顧南海開發後勤保障功能。公共交通截至2017年12月,澄邁縣運營6條城市公交線路,共計40台公交車輛,線路總裡程為93千米;共有5條海口線路,分别是遊6、35路、55路、57路和59路。社會事業教育事業2023年,澄邁縣共有普通中小學校112所,中等職業學校1所。其中:高級中學2所,完全中學3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5所,13所,完全小學58所,教學點19個,特殊學校1所,民辦學校11所。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1593人,同比增長8.22%;普通高中在校學生8274人,同比增長5.54%;澄邁縣發放高企認定、研發經費增量獎勵資金1242萬元,高新技術企業申報量和通過量分别同比增長38%和56%,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備案數量同比增長44%。新增創新型中小企業69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5家。2家企業工業互聯網改造項目入選全省優秀案例。國家創新型縣獲批創建,在全省打赢科技創新翻身仗三年行動工作和2023年度工作中均獲評優秀。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高新技術企業總量、技術合同交易額等多項指标均排名全省前三。新增省級重點實驗室2家、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平台2個、院士工作站1個,規上工業企業内設研發機構數量增長近12倍。全縣新增市場主體1.6萬多家,同比增長57.73%。文化體育截至2020年10月,澄邁縣有經營性互聯網文化單位924家,其他實體文化企業232家。文化産業規上企業8家、規下企業1148家,包括歌舞(遊藝)娛樂場所55家、電影院線4家、網吧17家、演藝場所6家等。鎮綜合文化站設置率達100%,站舍面積達到300㎡,其中國家一級文化站1家,二級文化站2家,三級文化站3家。各村建有農村文化室。截至2023年末,澄邁縣共有文化館1個,圖書館1個,博物館1個,藝術表演場館1個。全縣廣播電視台1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和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均達到100%。開展一鎮一演、戲曲進鄉村等各類文化惠民活動88場次;承辦2023年海南美麗鄉村綠色騎行(澄邁站)活動等省級以上體育賽事10場次;舉辦2023首屆"澄邁杯"男子九人排球超級精英賽等縣級賽事活動6場次。開展福山新春接福等旅遊節慶活動3場次;"旅遊+文化"融合,開展"千年福地·澄邁講古"全域研學活動、"澄邁·我身邊的文化遺産"文化和自然遺産日系列活動5場次;"旅遊+體育"融合,開展澄邁"迎春杯"、橋頭地瓜文化節健身徒步活動等活動16場次。澄邁縣公共文化設施一覽表澄邁縣圖書館澄邁縣文化館美榔雙塔博物館澄邁學宮博物館參考資料:醫療衛生2023年,澄邁縣共有衛生機構數442個,同比增長1.1%;床位數達3060張,比2022年減少1張。各類衛生技術人員3590人,下降0.6%。其中,執業醫師1205人,下降5.5%;注冊護士1633人,增長1.6%;藥劑人員165人,增長5.8%;檢驗技師106人,增長11.6%。社會保障2023年,澄邁縣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0432人,比2022年增長2.61%;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307人,比2022年下降13.99%。年末全縣有2255人享受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7328人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342人享受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全年臨時救助1397人次。全年領取定期撫恤金、定期生活補助金的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1516人。年末全縣共有各類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務機構20個,其中養老機構7個,兒童福利和救助保護機構13個。民政服務床位548張,其中養老服務床位548張。累計建成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15個。截至2023年末,澄邁縣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63967人,比2022年增長6%。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30.99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527070人。其中,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10645人,增長6.1%;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416425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63967人,比2022年增長6%。參加工傷保險人數73464人,增長0.4%。參加生育保險人數69906人,增長8.5%。全年安居房新開工建設1544套、公開配售1271套。全縣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個。曆史文化文物可移動文物澄邁縣重要文物考古發掘為兩次對福安窯址的考古發掘。2002年57月,福安窯址清理出土文物2300多件。2004年35月再次對福安窯址進行考古發掘,出土文物1000餘件,均為清代陶瓷。按釉色分為青釉、青花、醬釉三種,器形主要有碗、壺、罐、杯、盤、盤、碟、盆、缸、甕、盞、香爐、硯台、煙鬥、器蓋、瓷權(枰蛇)等。其中青花器形印有文字、花卉圖案,一些明顯呈海南地方特色的青蛙紋樣。還發現大量窯具,主要有墊餅、墊圈、墊缽等。據2024年6月國家文物局官網數據,澄邁縣博物館館藏藏品2479件套,珍貴文物10件套。不可移動文物澄邁縣曆史悠久,文化遺産豐富。據2024年6月綜合網站信息數據,澄邁縣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項、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8項、縣級文物保護單位53項。[34-37]澄邁縣省級及以上文物保護單位一覽表名稱類型級别美榔雙塔古建築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海南省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靈照墓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陳道叙周氏墓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墓葬海南省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石石矍村馮氏祠堂古建築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福安窯址古遺址海南省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靈照墓古墓葬海南省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庵堂山墓塔古墓葬海南省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南軒古墓古墓葬海南省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澄邁縣學宮古建築海南省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李氏宗祠古建築海南省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裡橋古建築海南省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譚昌學堂古建築海南省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馮公祠古建築海南省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封平約亭古建築海南省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大豐老街古建築海南省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福山咖啡園其他海南省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澄邁火山岩古村落群其他海南省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非遺項目據2024年6月綜合網站信息數據,澄邁縣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2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項目4項、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32項。截至2021年12月,澄邁縣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産性保護示範基地1處、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産性保護示範基地1處,綜合陳列室1處,專項陳列室4處,傳習所2處,分類展示廳3處,傳承人工作室1處、體驗館1處。項目名稱項目類别項目級别木雕(花瑰藝術)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項目民間信俗(冼夫人信俗)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傳統炭畫像工藝傳統美術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項目福山咖啡焙炒技藝傳統技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項目軍坡節民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項目風俗民情婚姻習俗1.定親:俗稱“出命”。男女戀愛成熟後,經雙方父母同意,女方父母将其女兒的生辰八字寫成庚帖,托媒人送交男方父母。三天内,男方家中沒有不祥之兆頭,就認為女命吉利,繼由男方家長将男女生辰請擇日先生合算,如無沖無克,表明兩命相配,男女和合,可以百年偕老。此後,由男方選吉日,備彩禮送到女家,俗稱“号命”“送槟榔”,女方稱為“定命”,這就表明男方已有媳婦,女方已有丈夫,俗稱“紅紙合命,百年偕老”。2.問親:送“槟榔”後,雙方準備結婚,由男方備糕餅、裸或豬肉等簡單禮物,請媒人帶到女方家庭,要求女方父母準予迎親女方父母同意,男方就擇定吉日迎親,若不同意,則延至次年再問親,直到女方同意為止。3.送彩禮:即報知迎親的日期和送紅線,以給新婚女方出嫁之日開臉。女方父母同意女兒出嫁後,由男方選擇結婚日期,俗稱“擇日”。結婚日期擇定後,男方便将日期、紅線和彩禮送到女方家,俗稱“送錢”,也稱“報日”。彩禮多寡,視男方家境而定。富者多送,貧者少送。4.迎親:迎親之日,女方送嫁妝,男方組織伴郎,有的還備“八音”隊,又稱鼓吹隊,到女家迎親。新娘由伴娘、媒婆陪送,随新郎到男家。及至男家門庭,鼓樂齊奏,鞭炮齊鳴,新郎新娘齊進廳堂跪拜祖先,然後進洞房。期間,男女家皆備筵席,宴請賓朋。同夜,夫妻吃“和好飯”,親友戲鬧新娘,俗稱鬧洞房。翌日晨,新娘出中堂掃地,進廚房往竈裡加火,往缸裡加水,到庭院裡喊豬叫雞,喂豬喂雞,然後,向長輩行禮、認親戚。第三天,新娘回路(即回嫁家),于同天或數天後,男方家備薄禮到女方家接回新娘,至此,婚禮完成。節慶習俗1.春節:通常是指農曆正月的初一、初二、初三,這三天,不管食的、穿的、用的,家家戶戶都要準備,叫備年貨。正月初一前的2022年農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日,民間稱為除夕日,這一天,家家戶戶除舊布新,張貼春聯,殺雞宰鵝,祭神祀祗,鳴放鞭炮。同夜,全家圍爐吃飯,給小孩壓歲錢、利是錢等。有的地方還聚衆擡神遊村,舞龍舞獅,武術表演;或舉行文娛體育活動,以增加節日氣氛。實際上,民間的春節節期是自農曆正月的初一延至正月十五日。正月十五日叫元宵節,稱為小年。這天晚上叫“元宵”。宋代以來澄邁就有觀燈的風俗,所以又叫燈節。“正月十五鬧元宵”,就是指在這夜所舉行的歌舞燈會娛樂活動。澄邁縣各地農村,一般都宰雞宰鴨等祭祀家中祖先和敬奉村中廟神,夜間擡神遊村,家家戶戶燒香點燭,鳴放鞭炮,迎接“公祖”進屋,以保平安。有些地方還白天“裝軍”。舞龍舞獅、武術表演、舉彩旗、揚橫幅遊街,舉辦各種遊園晚會。2.清明節:緬懷先人的節日。這一天,家家戶戶掃祭自家的墳墓,或聚集同族兄弟掃祭祖墳。表示悼念已故親人,飲水思源,策勵後人發奮創業。3.端陽節:也稱“端午節”“重午節”,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日舉行。節前幾天,家家戶戶包粽子。五月初五這天,每家挂艾草葉、灑雄黃或帶黃姜,人人吃粽子等。4.中秋節: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民間有在中秋節吃月餅拜月亮的習慣。這天,家家戶戶都買中秋餅,吃餅賞月。離家的親人也都返家和家人團聚。有些人家在庭院裡擺起桌凳,将月餅供于桌上,點起香燭,祭祀月亮,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餅邊賞月,大人給小孩講“媒娥奔月”“吳剛伐桂樹”等有關月亮的故事。除吃月餅外,還加點酒菜,供全家人飽“肚福”。青少年男女,喜歡在中秋節這夜放針,即中秋之夜十一二點鐘月亮較大較圓的時刻,在室外有月光照射到的地方放一碗水,然後在水的上面平放一枚縫衣服用的銀針,通過看月光照射銀針産生的投影的形狀來預測一生的前途。5.冬至節:每年農曆十一月冬至日,系二十四節氣之一。這天,澄邁縣從城鎮到農村,都有以甘薯、大薯配米磨粉,做甜薯棵的習俗,以示一年五谷豐登。有些姓族,約定在此天,掃祭遠祖墳茔,如渡瓊始祖、立宗始祖、定居始祖等,如同清明節。6.公期:公期是各地群衆為了紀念本村、本族的始祖(公或婆)的誕辰或紀念某個神聖的聖誕日而組織的集體活動公期的曆史悠久,源遠流長,時間不一,内容多樣,涉及面廣,參與人多。20世紀5070年代,大部分鄉村曾一度中斷過,後複盛行。公期活動的形式多樣:“裝軍”,即白天民間集合群衆少則幾十人,多則二三百人,排成兩行長龍隊伍,拿藤盾、握鐵叉、持長棍、把紅花、挂彩帶、舉帥旗、揚彩旗,扛着神像,敲鑼打鼓,舞龍、舞獅、舞虎,還有武術隊、秧歌隊、腰鼓隊、儀仗隊随行等等,其秩序井然,十分威風。有的遊村,有的遊街,因地而定。晚上,演木偶戲或瓊戲,熱鬧非凡。親朋好友,都來湊熱鬧,喝酒觀景。在澄邁縣中興、仁興、文儒、坡尾等地方,則是以交易農民編織的竹器和各種生産生活用具為主要内容,很有特色。規模小者則是各家各戶準備“三牲”(肉、魚、三鳥)和糕稞祭祀神祇,保佑平安。其他習俗1.開耕:也叫試耕,頭日田,是澄邁縣農村耕種的傳統習俗,每年農曆正月初一日(縣南地區為初二日)舉行。同日早晨,各家各戶由家長牽牛扛犁或耙到地裡耕作,全家成年人随後在水田裡插秧,坡地上種豆,表示這年農耕有了好的開端,盼望全年有好收成。2.立春:一年二十四個節氣之首。傳說天府在立春日有惠牛免役之德。同日,龍事于地,動土傷龍,龍必涸澤而天旱,瘟必彌漫,疸必滋生,天災必降。立春之日不駛牛,祈禱全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安居樂業。3.拆遷:民間拆遷建房等重大土建活動,都要選擇良辰吉日,即選擇一個“五行相生”的吉曰,方予開工,甚至伐木蓋房屋,做家具等,但伐木制棺材,則擇空日。4.建房:建房造屋的習俗包括擇日、奠基、壓脊帶、升梁和入屋等五個方面,簡述如下。(1)擇日:建新屋前,将全家人的生辰八字送到擇日師的手裡,請日師挑擇一個對全家人的命無犯無克,又添丁發财的良辰吉日。吉日擇好後方能興舉土木。(2)奠基:即挖好牆基後,按選定的時辰和東西南北四方位置,先請道士挖荒墳、除污土,燃燒香松亂撒全場,辟邪驅妖;再請吉利人(三代雙全者)撒橘葉、抽葉、米谷和硬币,然後下石築基,由四親六戚送來棵糕、豬肉等物品慶賀,表示送福:如不擇吉日建房,那必須寫“魯班公的神銜”豎在前面,一碗清水、一支橘葉、一個香爐,在每天開工前燒香,拜一直到房屋竣工後才備好酒飯魚肉、金銀昏燭祭祀而辭去。(3)壓脊帶:即房屋的四周牆築完,桁桷裝訂好後,開始砌裝屋頂的瓦片,這就是壓脊帶。壓脊帶也要看個吉利日子:脊帶是房屋擋風遮雨最高之處,要求牢固。因而,須用石灰或水泥、細沙、石灰三者混合做成糨糊狀,砌在瓦片上加固。這一天,主人還得約個親戚,送糯米棵,以示有糧有祿,房屋堅固。(4)升梁:象征從此興旺發達,安居樂業,是興建房屋最重要的儀式。升梁同樣擇吉日。即在蓋好的新屋内,脊梁上挂紅布,兩梁頭貼“天乙貴人”“太乙貴人”,中間貼“紫徽坐鎮”。屋中六支柱,貼上紅紙寫的對聯,四個角柱貼“東魯孔夫子”“西岐周文王”“南山鐘進士”“北海姜太公”的神銜。正廳桌上擺滿食品及兩支煤油燈,請一位吉利人家(即三代雙全者)打緊梁簽,讀祝文、抛糯米飯團(俗稱坡柱)、撒錢币及五谷。邊撒口邊念:一添福、二添祿、三添子孫、四添五谷和六畜。糯米飯團要從屋頂上抛過去,讓小孩争搶着接抛過屋頂的飯團。這天,四親六戚都來祝賀,有的做懦米棵,有的帶紅包。祝梁完畢,當場就将棵筐割成小片,分給在場人員嘗試,然後入席喝酒慶賀。(5)入室:築房屋好後,第一次搬進新宅,叫入室。入室也要擇吉日。舉行入室儀式:全家人按輩次先大後小,先男後女排隊,由家長拿着兩支煤油燈領着進屋,同時扛一鍋糯米鞴以及豬腸等食品,帶上飯碗、筷子、刀、砧、白米等。參加祝賀的人,每人帶一個紅封(錢多少不限),走進室裡繞一周,把紅封交給主人,以鳴鞭炮表示儀式結束。儀式結束後,将豬腸割成若幹小段,拿碗裝飯,分給在場的人吃,吃多少不限,但至少須吃一口。接着開席就餐,款待賓客。在三天内,不允許自家的錢财糧食等物品出門(包括欠債務也不能還);三天後,家長出行,帶點食物歸來,供全家人吃,表示人住新屋後得了福添了祿。5.生育:澄邁縣群衆生育習俗分為滿十二日、滿月、周歲等階段,簡述如下。(1)滿十二日:男女婚後生育第一個孩子,不論男和女,從出生之日算起,到第十二日稱“滿十二曰”。男方備酒罐,裝滿白酒或白米以紅紙封口,再拿一隻公雞裝在雞籠,托人送到女方娘家,報告生男孩或女孩,此稱“報喜”。男方家庭此日用白米磨粉做蒸筐稞,不能配料加鹽,否則孩子會生瘡疥,叫白水棵(百層稞),請鄰居一起就餐。(2)滿月:孩子出生滿30天,稱“滿月”(俗稱“出月”)。嬰母首先洗頭發,可以出門串戶,外人也可以進入家門。一般生男孩,則備點飯菜,請左鄰右舍嫂嬸和四親六戚到家會聚,以示賀喜。嬰母洗頭後,往娘家出行,歸時帶點食物,以示孩子有了糧祿,日後好謀生計。(3)周歲:嬰兒長滿一周年之生日,就準備擺酒席,請親戚朋友會餐慶賀,俗稱“做對歲”。一般是第一胎男孩做對歲。也有第一胎生女孩做對歲的,但很少。做周歲時,娘家出錢買一頭豬,或娘家自養一頭豬,送到男方家庭,屠豬請酒,四親六戚都備禮來慶賀,酒醉飯飽後才分頭返家。6.押手丁:押手丁日,即每年農曆二月上旬第一個丁日,是澄邁縣中部和南部農村五歲孩子命名啟蒙日。這天,凡是5虛歲男孩,家長都在家裡設香案,題寫“大成至聖先師孔夫子神位”的神街挂在廳堂,請一名“教師”當聖命名,并教男孩握筆寫字,謂之“押手”,教念三字經,謂之啟蒙。點鯉魚目,期望男孩長大後,躍龍門,四親六戚都來拜賀。7.壽慶:人生活到60歲,歲次周複,甲子翻轉。年滿花甲,進入老年。所以,61歲表示已滿第一個甲子周進入第二個甲子周。兒孫們要為老人祝壽,并分為“大慶”和“小慶”。在祝壽那天,大擺酒席,請親戚朋友喝酒,宴酒大小多少,看兒孫們的生活水平而定,家境富裕者,除設壽宴外,還請劇團來演戲祝賀。女婿等至親送壽字或送壽匾,兒孫們向老人拜壽。祝老人福體健康,長命百歲。8.民居:澄邁人住宅多為土木結構的五支桁、七支桁、九支桁、十一支桁等瓦房。建築布局一般分為正屋、廚房和廂房。正屋是主體三間,中間是廳堂,左右兩側為卧房,廚房和廂房在正屋的兩側。四周修建圍牆,形成獨院。風景名勝澄邁縣依托曆史文化、生态文化、佛教文化資源,發展特色休閑低碳旅遊業,重點打造生态文化旅遊區。截至2021年3月,澄邁縣建成5個風情小鎮,22家省縣兩級共享農莊,17家椰級鄉村旅遊點。福山咖啡文化風情小鎮和永慶寺獲批國家3A級旅遊景區。羅驿村、大豐村入選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洋道村獲評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新興苗村獲評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形成了咖啡之旅、曆史文化之旅等九大系列旅遊線路。A級景區海南永慶文化旅遊景區位于澄邁縣老城鎮盈濱半島永慶大道10号,為3A級旅遊景區。景區内永慶寺始建于唐代,為古代“澄邁八景”之一,是以佛家修心養性與休閑養生為特色主題的佛教文化體驗綜合區,寺内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觀音殿、文殊殿、普賢殿、方丈室、禅堂等。福山咖啡文化風情鎮中心區位于澄邁福山咖啡文化風情鎮中心區,為3A級旅遊景區。景區是集世界咖啡種植文化觀賞、咖啡交易中心、咖啡制作觀摩品嘗區、休閑娛樂度假、購物旅遊于一體的風情小鎮,建築風格采用地中海式與咖啡風情相結合,外觀裝修以淺米黃色和淺米白色為主色調,配以淺咖啡色飾紋砂漿,局部采用本地火山岩地方特色。區内建有地方特色的向陽村家庭旅館等。鄉村旅遊點名稱等級澄邁縣大豐鎮福豐約亭古鎮(大豐村)五椰澄邁縣福山鎮侯臣咖啡文化村(侯臣村)五椰澄邁縣塘口村(水韻田園休閑農莊)五椰澄邁縣大豐鎮才存村(才存農莊)五椰澄邁縣輝隆農業休閑莊園(大拉村)四椰澄邁縣老城鎮羅驿村鄉村旅遊點(羅驿村)四椰澄邁縣橋頭鎮紅坎嶺陶藝園(昌堂村)四椰澄邁縣金源花園(大拉村)三椰澄邁縣美朗村鄉村旅遊點(美朗村)三椰澄邁縣橋頭鎮昌堂橋頭地瓜休閑村(昌堂村)三椰澄邁縣福山鎮洋道村鄉村旅遊點(洋道村)三椰澄邁縣加樂鎮效古沉香園(效古村)三椰澄邁縣高山朗村鄉村旅遊點(高山朗村)三椰澄邁縣福山鎮保良村鄉村旅遊點(保良村)三椰澄邁縣椰仙旅遊茶莊(萬昌村)三椰澄邁縣仁興鎮智達休閑農莊(西達居)二椰澄邁縣塘北村鄉村旅遊點(塘北村)二椰澄邁縣大美村鄉村旅遊點(大美村)一椰參考資料:其他景點吳虎石:古稱奇石崗,由數尊天然巨石組成,其中一巨石酷似猛虎仰天長嘯,高約百米,氣勢雄偉,故稱虎石。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于虎口内修建冼太夫人廟,供人朝拜,曆代香火不絕。清道光十年(1830年)海南探花張嶽搭曾遊此地,題留“巾帼英雄”4個大字。白石洞:古澄邁仙遊勝地之一,位于國營昆侖農場田敦村西白石嶺一巨石中,洞石高聳,洞内可容數人宴會。南宋道家南宗五世祖白玉蟾曾在此煉丹養生,并賦詩《遊白石洞》1首。老城老街:隋大業三年(607年),澄邁縣治建于老城墟,古街位于古縣城的東南邊,稱老街,也稱下街。老街長有百餘米,均由各種石條鋪設而成,已被摧毀,建成水泥路面。老街的兩旁居住着老城居委會的居民,有的房屋依舊。周邊散落牆角的石礅石刻、殘碑斷簡。盈濱半島旅遊度假區:位于海南老城經濟開發區境内,北臨瓊州海峽,處于澄邁與海口接壤處。主要特點為半島形似彎月,海水純淨,岸灘較平緩寬廣、沙白細軟。盈濱半島主要景點有永慶寺、盈濱半島沙灘、溫泉等,擁有西海岸溫泉度假酒店、金鑫足球訓練基地、旭華月亮灣高爾夫球場、夢幻島海上競技等設施。加籠坪熱帶季雨林旅遊區:為原始熱帶雨林區,位于澄邁縣西南端,景區面積2187.76萬平方米。擁有胭脂、坡壘、青梅、厚皮搞、榴果等珍稀植物及水鹿、猴子、藤狸、穿山甲、蟒蛇、原雞、山鵝鴿、金錢龜等野生動物。主要景點有莽莽林海、山上池塘、溪流瀑布、瓊崖特委美合革命根據地舊址。九樂宮溫泉度假山莊:為溫泉浴場,位于國營西達農場境内,九樂山北側,由露天浴池、浴室和客房等部分組成,熱泉日噴量5460立方米,水溫57℃,周邊遍布果園。濟公山風景旅遊區:濟公山位于澄邁縣文儒鎮,國營紅崗農場部門1.5千米處。濟公石像位于山頂巨石群中。石像與傳說中的濟公頭像酷似無異,約有5米多高,面向西北,全是自然生成。濟公石像東邊有個石娃,西邊有個石龜,也似母體所生。此外,還有72處形似“濟公腳印”“八卦扇”“龜伏金畦”“鯉躍龍門”“百變猴王”“烏猴雲影”“石猴觀天”“天外來賓”“案台”“座椅”等石頭、石像。地方特産地标産品據2024年6月全國地理标志農産品信息查詢系統網站數據,澄邁縣有全國地理标志農産品4項。産品名稱産品編号登記年份澄邁福橙AGI018592016年白蓮鵝AGI018612016年澄邁山柚油AGI024982018年澄邁無核荔枝AGI030122020年參考資料:特色美食澄邁縣有澄邁福山咖啡、澄邁美亭香蕉、澄邁萬昌苦丁茶、澄邁太平果蔗、澄邁橋頭地瓜、澄邁無籽蜜柚、澄邁鳳梨、澄邁沉香、澄邁福山烤乳豬、澄邁瑞溪牛肉幹、澄邁瑞溪海南粉、澄邁瑞溪粽子、澄邁金江小酸菜、澄邁黑豆腐等特色美食。榮譽稱号獎項名稱頒獎單位獲獎時間中國福橙之鄉中國果品之鄉暨果品産業先進典型評選組委會、中國果品流通協會2007年11月25日中國綠色名縣中華環保聯合會、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等2009年世界長壽之鄉國際人口老齡化長壽化專家委員會、聯合國老齡研究所2012年11月2019年12月21日全國縣級防震減災工作先進單位2015年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示範縣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2016年1月國家農産品質量安全縣農業部2016年12月7日2017百佳深呼吸小城中國國土經濟學會2017年3月國家衛生縣城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2017年7月14日全國群衆體育先進單位2017年9月9日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産品質量安全示範區國家質檢總局2017年9月28日全國社會治理創新優秀縣2018年2月2日全國木本油料特色區域示範縣2018年4月11日縣級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2019年2月2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中央宣傳部、财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2019年3月6日第十屆海南省雙擁模範縣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海南省軍區2019年8月16日國家級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範縣(第五批)教育部、科學技術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國家糧食和儲備局、國家林草局2019年12月25日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名單國家發展改革委2020年5月29日國家衛生鄉鎮(縣城)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2020年7月29日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地區中央網信辦、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市場監管總局、□□扶貧辦2020年10月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國家能源局綜合司2021年9月8日2022年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範縣(市、區)财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22年4月中國中小城市發展指數“2023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排名第100。國中小城市發展指數研究課題組、國信中小城市指數研究院2023年11月2024年9月,入選2024年中國中小城市高質量發展指數“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排名第99。詞條圖冊更多圖冊12分享你的世界查看更多7我要去小城養老啦它隻是一個小城,卻擁有廣袤的世界。物道優質文化領域創作者1火烈鳥倒影澄邁紅樹灣濕地公園在天然紅樹林打造而成,位于海南省西北部,占地面積約2200畝。這種适合生長在灘塗之地的神奇“胎生”植物、團團簇簇的紅樹林,一半在水中,一半在水面以上,遠遠看去,仿佛“漂浮”在濕地上。晚霞希爾頓小蘑菇花朵路牌海口紅樹林諸一憶11d621轉角大小龍貓嘟嘟樂園有些已長成大樹,為棧道遮出一塊陰涼;有些還是小樹,全部都還浸泡在水中,根系卻已穩穩地紮在灘塗,小樹幹随着流水左右拂動,甚是可愛。更重要的是,紅樹林可以釋放出大量的負氧離子,所以身處紅樹林,感覺這裡的空氣更加清新,令人提神。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