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瑱被大哥拉着出去認識北翼州府各大世家中的貴子貴女。
開始因陌生感到拘謹,後來與世家的貴子貴女相處幾日,大家漸漸熟悉起來,也不再拘謹了。
那些世家的貴子貴女同樣身份尊貴,她們開始與顧瑱相處,也是看在顧君毅與将軍府面上。經過一番相處,她們沒想到,身為将軍府嫡哥兒不高傲,真誠好相處。慢慢的,這些世家的貴子貴女都喜歡同顧瑱來往。
在權貴裡,并是不所有的世家人,他們交朋友都帶着目的和為利益相交,他們也會為知心相交。
顧君毅給弟弟安排認識的貴子貴女,人品上是不會差的。
*
顧君毅帶顧瑱在世家圈子轉悠,沒幾天,北翼州府權貴世家都知道将軍府隻有嫡哥兒顧瑱,沒有嫡女。
顧芷隻是庶女。
一時之間,譚家夫人對顧芷态度變了。
那日顧夫人帶顧芷去參加譚家宴席,譚夫人對顧夫人态度依舊,對顧芷态度很很平常。她知道顧芷不是嫡女,這事實是顧君毅說的,肯定作不得假。顧将軍府再手握重兵又如何,她譚家是北方頂級世族之一,她長子會是下一任譚家家主,怎能娶個庶女為正妻。
顧夫人覺得失了顔面。雖然她從沒說過顧芷是嫡女,顧瑱是庶哥兒。但是,總該是讓整個北翼州府上層權貴看她笑話了。
丢臉面的顧夫人,縮在府裡消停數月。
*
顧芷那邊。
她沒想到,大哥竟然會那樣做,瞬間覺得天榻了,在院子裡怒火中燒的摔東西。
“我又不會搶了二哥的嫡子身份,我不過是想嫁的好....我要是嫁的好,将軍府也有面子....不就一個嫡女身份....又不會礙着誰!大哥他怎能那樣做!”
“母親都答應我,讓我以将軍府,嫡小姐身份出嫁.....他怎可以....嗚嗚....又不是我對外說顧瑱是庶子的!”
“這下子....整個北翼州府上層世家都在看我笑話....我以後還怎麼出去見人,難道像顧瑱以前那樣,躲着見不得人....啊啊啊.....我才不要....”
芸姨娘在旁邊勸說這,讓女兒别亂說,以免被有心人聽見,傳出去會不好。
顧芷是不會聽自己姨娘的話,繼續怒摔東西,哭着罵着。
隔壁院子。
趙姨娘這邊,歡天喜地!
這個庶女,仗勢着,總愛在她面前擺譜。什麼身份,還妄想飛上枝頭!
這下,被打臉了吧!
*
魏烽來找顧瑱,知道這奇葩事情,也是萬分無語!
大宣國,嫡庶分别,是非常看重的!
心裡贊一聲未來大舅哥做的好!
“我哥最近應該都會在家裡,他短時間不用回邊境。我哥說邊境局勢暫時穩定,他可以暫時不用過去,留在家裡陪我....”顧瑱猶豫完,下定決心道:“烽,你最近能不能不那麼頻繁過來,我怕你會遇見我哥,我們的事他還不知道。我會找個合适時候告訴他的。隻能,先委屈你了。”說完,眼眸無辜看着他。
魏烽:“.....”
行吧,媳婦都這麼說了,他就先委屈下。誰讓他還沒有底氣出現在大舅子跟前。
減少過來,又不是不過來。
這還是媳婦第一次開口,要求一件事。
魏烽牽過顧瑱的手,笑道:“不委屈。正好秋收,要忙秋收。”
顧瑱高興點頭。
他還以為恰巧呢,心裡沒那麼愧疚了。
他哪知,秋收不用魏烽親自動手,監管都不用。底下養那麼多人,何須他給管。媳婦的性子,他很了解,堅韌内心柔軟,心底深處藏着自卑。這自卑,也是顧夫人造的。不過,以後有他寵着,他相信,假以時日,媳婦心底自卑會徹底消失。
—
秋收了。
這對于村民是最重要一天。
魏烽百畝田地,除了請村民,其他收割的手都是北幕商隊護衛,經過幾個月訓練,流寇終于有護衛派頭。魏家村,流寇林山村,兩村是一起收割的。
十天下來,收割到的糧食堆積如山。
魏家村收割的糧食,存放魏家村。魏烽家的倉庫建好,糧食全部入倉庫。
流寇林山村糧食存放在本村。陳恒和陳高看着堆在倉裡的糧食,頭一次覺得,他們好富足,彷佛再也不用擔心災荒了。
陳壯兩眼冒光:“恒哥,堂哥,好多糧食。這,這都是我們村的嗎?”
陳恒與陳高看了他一眼。
你想多了。
陳高問:“這些糧食,送到我們商行去賣嗎?我們商行是不是打算開始賣糧食?”
“沒有這個打算。”陳恒道。
不管是魏家村,還是他們這裡,這次收割到的所有糧食,除了存倉的,其餘的,都售賣出去。糧食不會放在商行售賣,他們目前沒有這個能耐開糧鋪。再者,魏爺他要回籠資金,整批糧食都賣給糧商,要是怕壓價,就分批賣,北方缺糧,沒有賣不掉的糧食。
後來,再賣出糧食後,陳恒再次收到一張高額銀票。
銀票不是他和陳高分成。北陽縣商行所得利潤才有他們的分成。賣糧食所得錢财,都是魏烽一人的。
陳恒拿着銀票,僅僅是他們這邊村,賣出糧食所得的銀票,還不包括魏家村的。
這銀票他拿在手上,再次嘴角抽搐。
這是告訴他,養幾百名手下的銀兩,這不就有了,還很輕而易舉,還不用從錢袋裡再掏錢。
以前他怎麼沒想到,還能這樣賺錢?
陳恒也知道,他想到也沒用,他沒那個本事從深山引水流,造梯田耕種。也沒那個本事提前知道,石地耕種方法!
說白了,腦的問題!
至于魏烽之前吩咐陳恒做的事,陳恒已經完成了。
秋日過,就是冬日。
冬日的北方最需要什麼?當然是保暖!
陳恒沒想到,魏烽還懂燒炭。
他哪知道,不是魏烽懂燒炭,而是他有個萬能的光腦。
流寇林山村已建了一排炭窯。
正好秋收後,幾百人手除了訓練,又有事情做。
砍樹,搬樹,燒窯!
—
話題轉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