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陽光仿若熔金般灼熱,大地被炙烤得滾燙不堪,此乃一年當中最為熱烈且絢爛的時刻,也悄然揭開了畢業季的帷幕。
校園裡,梧桐樹的綠陰似乎也難以遮蔽那即将離别的愁情,每一縷風仿佛都承載着往昔的歡聲笑語,又挾帶着一絲對未來的期許和忐忑。内海市美術中學高三四班的學子們,在鏡頭前留存下青春最為璀璨的模樣,而後便如同蒲公英的種子一般,被畢業的季風輕柔吹散,各自踏上嶄新的征程,去追尋屬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回望往昔歲月,學生生涯猶如一場盛大的煙火彙演,而葉凡和他的朋友們,便是那夜空中最為奪目耀眼的煙火。猶記初入校園之時,他們心懷夢想與憧憬,恰似初升的太陽,滿懷熱忱地踏上了求知之路。那時的他們,心無旁骛,一心隻為在知識的海洋中暢遊,在青春的舞台上綻放光彩。
他們共同經曆了無數日夜的奮鬥與拼搏,一同分享了成功的歡愉與失敗的淚水。那些并肩作戰的日子,現今回想起來依舊清晰可見,溫暖如昔。
然而,正如煙火總有燃盡之際,畢業也如期來臨。他們伫立在人生的又一個十字路口,即将分道揚镳,去追尋各自的夢想與未來。雖然心中懷有萬般不舍,但更多的是對彼此的祝福與期盼。他們深切明白,每一次的離别皆是為了更美好的重逢,每一次的散落皆是為了更絢爛的盛放。
就像那夜空中散落的火花,雖然它們四散而去,但每一朵火花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燃燒着,有的或許能夠照亮一方天地,有的或許隻能默默熄滅,但無論如何,它們都曾經存在過,都曾經為這個世界增添過一抹亮色。而葉凡和他的朋友們,作為這場煙火表演的參與者與見證者,也将帶着這份記憶與感動,繼續前行在人生的旅途中,去創造屬于自己的精彩與輝煌。
幾天前的一個下午,手機突然震動,屏幕上顯示着老同學張濤的名字,他發來了一條略顯急促的信息:“葉凡,你注意到了嗎?漣漪怎麼突然就從我們的老同學群裡退出來了?是不是出了什麼事?”葉凡放下手頭的工作,微微一笑,心想着漣漪那總是迷糊卻又可愛的性格,随即回複道:“哈哈,張濤,你别擔心,漣漪這家夥肯定是又不小心按錯了什麼按鈕,她可是個不折不扣的‘電腦小白。昨天還跟葉凡抱怨說她家筆記本電腦又莫名其妙地彈出了一堆廣告窗口呢。葉凡想:這次退群八成也是她在搗鼓自己手機時不小心手滑了。”
張濤的信息很快又回了過來,帶着一絲釋然:“哦!原來是這樣,那我就放心了。漣漪那迷糊勁兒,還真是沒變呢。改天咱們得找個時間聚聚,也幫她解決一下這些小難題。”
葉凡笑着點頭,雖然張濤看不見,但卻能感受到那份跨越時間的老友默契。是啊,漣漪、張濤和葉凡,還有那群裡的每一個名字,都是他們青春記憶的一部分。即使歲月流轉,那份純真的情誼卻永遠值得他們珍惜和守護。
葉凡和張濤,那段青澀的高中時光裡,是無話不談的摯友,也是彼此間惡作劇不斷的小夥伴。那時的他們,總是能找到各種理由讓彼此的生活充滿歡笑,而葉凡,也時常拿他的一些小習慣或是無傷大雅的特點來開些小小的玩笑,張濤總是以他那寬容又略帶無奈的笑容回應,讓他們的友誼在歡笑中更加堅固。
歲月如梭,轉眼間上次與張濤面對面交談已是九年前的事了。那時的他,正值而立之年,或許是因為工作壓力或是生活瑣事的緣故,年僅三十三歲的他,頭頂上的發絲已顯露出稀疏的迹象,“秃了”這個詞,不經意間成了葉凡對他那時形象最深刻的記憶标簽。然而,那份因歲月流逝而生的淡淡憂傷,很快就被他們各自忙碌的生活所沖淡。
九年時光,對于一個人來說,足以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當微信提示音響起,屏幕上跳出張濤的名字時,葉凡的心中不禁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詫異與激動。九年未見,他是否還是當年那個略帶羞澀卻又總能帶給我歡笑的大男孩?他的生活、工作、家庭,又經曆了怎樣的變遷?這一切的一切,都如同即将揭曉的謎底,讓葉凡迫不及待地想要打開對話框,去探尋那份久違的友情與故事。
事情的詳細經過是這樣的,葉凡的班級有一個悠久的傳統,那就是每年春節前後都會舉辦一次同學聚會。這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聚會,更是他們重溫舊夢、分享近況、加深友情的寶貴時刻。然而,在去年的聚會中,葉凡卻因為一些突如其來的個人事務,遺憾地錯過了這個相聚的機會。
當時,他正處于一種忙碌且略顯焦慮的狀态中,對于外界的聯絡有些疏忽。漣漪,作為班上一位細心且熱心的同學,她非常珍視每一次的同學聚會,也深知聚會對于大家的意義。因此,她特意給葉凡打了兩次電話,希望能邀請他參加,但遺憾的是,由于葉凡的疏忽,兩次都未能及時接聽她的電話。同樣,張濤等其他幾位同學也嘗試着聯系他,但他也因為各種原因未能與他們取得聯系。
随着時間的推移,葉凡逐漸從那段忙碌的日子中抽身出來,但關于同學聚會的事情卻似乎被他遺忘在了記憶的角落。直到五個月後的一天,他因為想要尋找一位久未聯系的同學而開始給班上的同學們打電話。在這個過程中,他自然而然地也想到了漣漪,她不僅是我曾經的同窗好友,更是一個在關鍵時刻總能給予他幫助和支持的人。于是,葉凡撥通了她的電話,希望她能幫他找到那位失聯的同學,同時也想借此機會向她解釋上次未能參加聚會的原因。
在電話中,漣漪的聲音依舊溫暖而親切,她不僅沒有責怪我上次的缺席,反而表達了對葉凡現狀的關心。他們聊了很多,包括彼此的生活、工作以及那些共同度過的美好時光。最後,她還主動提出幫他聯系那位失聯的同學,并約定了下次同學聚會時一定要再見面。那一刻,葉凡深深地感受到了同學之間那份純真而深厚的情誼,也為自己能夠擁有這樣一群朋友而感到無比的幸運和幸福。
二十年前,葉凡與漣漪曾是大學校園裡人人羨慕的一對戀人,他們的愛情故事如同初夏的微風,輕柔而充滿甜蜜。然而,青春的懵懂與誤解最終讓這段情感走向了分手的十字路口。葉凡的心中,始終埋藏着一份被抛棄的傷痛,他堅信是漣漪選擇了離開,而自己則成為了那段美好回憶中的失落者。
每年的同學聚會,仿佛是時間特意為他們安排的短暫重逢。在人聲鼎沸的包廂裡,兩人的目光偶爾交彙,卻隻能以幾句客套的問候作為彼此間的橋梁,那些深藏在心底的話語,始終未曾有機會吐露。
直到那個意外的電話,打破了多年的沉默與疏離。電話那端,漣漪的聲音溫柔而略帶遲疑,她似乎鼓足了勇氣,開始講述起二十年前的往事。那些被歲月塵封的記憶,在她的叙述下漸漸清晰。原來,在漣漪的記憶裡,是葉凡先選擇了放手,而她則成為了被留下的那個人。這個突如其來的真相,如同晴天霹靂,讓葉凡的世界瞬間天旋地轉。
他從未想過,自己一直以為的真相竟是如此颠倒。那些年的自責與遺憾,在這一刻仿佛都成了笑話。葉凡的心,被一股複雜的情緒所充斥,有震驚、有不解,更有難以言喻的傷痛。他意識到,自己或許從未真正了解過漣漪,也從未真正面對過那段感情的真相。
于是,葉凡再次選擇了逃避。他挂斷了電話,關閉了微信,将自己封閉在了一個由自我構建的殼裡。他害怕面對漣漪,更害怕面對那段被誤解和遺憾充斥的過去。在這場關于愛情與真相的拉鋸戰中,葉凡選擇了退縮,讓那段本可以重生的情感,再次陷入了無盡的黑暗之中。
那天晚上,漣漪的心情異常沉重,她猶豫再三後,終于決定退出了那個曾經充滿歡聲笑語的同學群。在點擊“退出群聊”的按鈕之前,她決定給群主黃飛發送一條消息,以示尊重和禮貌。
漣漪緩緩地在輸入框裡敲打着文字:“張濤,我想了很久,還是決定退出這個同學群了。作為群主,我覺得有必要先跟你說一聲。以後如果有什麼事情需要找我,你可以随時私信我。”文字簡單而直接,卻透露出她内心的掙紮與不舍。
張濤很快便回複了她的消息,語氣中帶着幾分關切與不解:“怎麼了?漣漪,是不是出什麼事了?怎麼突然想退群呢?”
漣漪輕輕地歎了口氣,她知道張濤是出于好意詢問,但她此刻的心情卻難以言表:“沒什麼大事,就是……受傷了。心靈上的傷,比身體上的更難愈合。”她盡量讓自己的語氣顯得輕松,但字裡行間還是透露出了一絲不易察覺的脆弱。
張濤聞言,立刻緊張起來:“誰欺負你了?告訴我,我一定幫你讨回公道!”他的語氣中充滿了憤慨與義憤填膺。
然而,漣漪卻搖了搖頭,雖然張濤看不見,但她還是下意識地做出了這個動作:“不用了,謝謝你。我不想說太多,這件事我自己會處理好的。”她明白,有些事情說出來隻會讓更多人擔心,而且也不一定能夠得到解決。
張濤見狀,也沒有再追問下去。他深知漣漪的性格,既然她不想說,那就一定有她的理由。“好吧,既然你決定了,那我尊重你的選擇。以後有什麼事情,記得随時找我。我會一直在這裡,支持你。”他的回複中充滿了溫暖與力量,讓漣漪感到了一絲慰藉。
就這樣,漣漪輕輕地點擊了“退出群聊”的按鈕,與那個曾經承載着她無數回憶的同學群告别了。雖然心中充滿了不舍與遺憾,但她知道,這是她必須做出的選擇。在未來的日子裡,她将獨自面對生活中的風雨與挑戰,但有了張濤這樣的朋友在背後默默支持着她,她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勇敢地走下去。
半小時的光景轉瞬即逝,當葉凡再次查看群聊時,驚訝地發現漣漪的名字已從成員列表中消失。一種莫名的沖動驅使他立刻采取行動,他幾乎不假思索地将她重新拉回了群聊。事後冷靜下來,葉凡意識到這一舉動或許并不明智,因為他們之間的私人恩怨與這個同學群本應是兩個互不幹擾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