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凡會讓心中的怒火熊熊燃燒,他會用自己的拳頭和力量,給予這幾個毫無道德底線、肆意侮辱他人的家夥最嚴厲的懲罰。他一定會打得這幾個人終生失去生育能力,讓他們為自己的惡行付出慘痛的代價,以捍衛漣漪的尊嚴和清白。
由于在那個特定的時期,漣漪尚未走進葉凡的生活世界,所以當葉凡聽到那幾句針對漣漪的不堪話語時,心裡并沒有掀起多大的波瀾。在他看來,那隻不過是幾個未經世事的小男生為了逞一時之快、過過嘴瘾而随口說出的幾句閑言碎語罷了。
當時,身處紀念碑陰涼下的葉凡,對于女生這類話題還不是太感興趣。畢竟,此刻正處于嚴酷的軍訓期間,那種高強度的訓練和嚴格的管理,讓他連那台平日裡令他欲罷不能、沉浸其中的電腦也不能去碰一下。
回想起來到這裡的前兩天,葉凡曾被兩個學校的“不良少年“無情地霸淩過,那痛苦的經曆至今仍讓他心有餘悸。正因如此,此時的他内心最渴望的事情,就是能夠盡快交上幾個真心的朋友。他深知,在這樣的環境中,有朋友在身旁相互支持和依靠,總比獨自一人形單影隻要好得多。
而在他的眼中,眼前這個長得醜但說話很有道理的屈奮進,以及營房裡那個卷毛大鼻子、愛大聲叨叨的張彼得,成為了葉凡想要交朋友的首選對象。屈奮進雖然外貌不出衆,但每次說話都能切中要害,讓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思維和見解;而張彼得盡管看起來有些咋咋呼呼,但那份熱情和直爽也讓葉凡覺得與他相處或許會很輕松愉快。
軍訓結束後,令人欣喜的是,他們三個人的關系果然變得相當不錯。彼此之間的默契和親近,仿佛是多年的老友一般。
于是乎,就有了在開學前教室裡的那令人難忘的一幕。屈奮進宛如一位從李老師那領了重要使命的威風凜凜的大将軍,意氣風發,志在必得。隻見他動作敏捷地蹬上自行車,腳下一用力,車子便像離弦的箭一般駛出了總校校門,徑直往大路上疾馳而去。
張彼得緊緊地跟在後面,臉上滿是堅定和興奮,他的眼神始終緊盯着前方的屈奮進,生怕跟丢了。
葉凡也不敢有絲毫懈怠,緊随其後。他的心中充滿了緊張和擔憂,生怕自己一個不留神找不到分校在哪,從而“失去上高中的寶貴機會”。他額頭上滲出了細密的汗珠,眼睛一刻也不敢從前面兩人的身影上移開,那模樣仿佛是在進行一場關乎命運的追逐。
美術中學的總校與分校之間,實際上也就間隔着大約七八百米的距離。從直線距離來看,并不算長,然而,其間的道路狀況卻有點曲折複雜。
出了那扇陳舊的綠色鐵質校門,首先闖入眼簾的便是一個規模頗為宏大而雜亂的自由市場。當初來這裡參加考試的時候,葉凡的媽媽專程前來陪考,名義上說是陪考,實際上更多的是陪着其他考生的媽媽們一同在市場裡漫無目的地閑逛。
此刻,屈奮進在前方騎着車,那速度快得驚人。葉凡的視線完全被前方密集的人群所遮擋,以至于根本無法捕捉到屈奮進的身影,不過所幸還能瞧見張彼得的自行車後輪。
市場裡人頭攢動,喧鬧嘈雜的聲音不絕于耳。到處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他們或是在讨價還價,或是在挑選商品,熱鬧非凡。攤位上擺滿了琳琅滿目的商品,五顔六色,讓人目不暇接。在這一片混亂不堪的場景中,隻有那個磨得幾乎沒有了紋路、顯得破舊不堪的後胎,成為了葉凡在這茫茫人海中唯一追逐的标志。
很快,張彼得的車靈活而敏捷地穿出了擁擠不堪的市場。然而,随着紅燈驟然亮起,他不得不停下了匆匆的腳步,車子穩穩地停在了路口。而早已順利通過了十字路口的屈奮進,也在對面停下,他神情略顯焦急,耐心地等着他們倆的到來。他時不時回頭張望,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急切和期待,似乎在盼望着他們能夠快點跟上。
“你是不是怕跟不上他找不着路?“葉凡那氣喘籲籲的樣子引起了張彼得的注意,他的聲音在嘈雜的環境中顯得有些模糊。
“嗯,騎得太快了,我隻能跟着你的自行車後輪走。“葉凡一邊大口喘着氣,一邊回答道,汗水順着他的額頭不斷滑落。
“你不用這麼費勁,你看前面那個大青蛙的車。“張彼得在馬路這端大聲嚷嚷着,聲音洪亮卻帶着一絲調皮。葉凡心裡犯嘀咕,不确定正在對面等着他們的屈奮進是否能夠聽得到。
“大青蛙?“葉凡疑惑地重複道,眼神中充滿了好奇。
“你不覺得像麼?“張彼得繼續大聲地說道,臉上洋溢着興奮的神情。
葉凡微微地點頭,表示同意,他的目光再次投向了前方。
“阿葉,你是叫葉凡對吧?“張彼得問道,語氣中帶着幾分确認。
“對!“葉凡用力地點頭,眼神堅定。
“對面那個叫屈奮進,你不是跟不上他的車麼?我告訴你我是怎麼跟的。“張彼得興緻勃勃地說道,仿佛掌握着什麼獨特的秘訣。
“剛才市場裡亂七八糟那麼多人,你是怎麼跟的?“葉凡迫不及待地問道,滿心期待着張彼得的回答。
“你看他那車,和咱不一樣!“張彼得情緒激昂,指着屈奮進的方向繼續興奮地大聲講着,那聲音仿佛要穿透周圍嘈雜的環境。葉凡則下意識地順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向屈奮進,然而,心中瞬間湧起一陣擔憂,害怕這個細微的動作被屈奮進發覺,所以幾乎是在瞬間又迅速地把眼神移開。
就這匆匆一撇的短暫時間,雖然極其短促,但他那自行車的顯著特點卻被葉凡盡收眼底。那是一輛款式老舊的自行車,歲月的痕迹在它身上清晰可見。車子的前面有一個大大的框,看起來已經有些磨損,想必承載過不少重物。後面同樣也有一個框,雖然尺寸稍小,但也顯得頗為實用。令人驚奇的是,車後架的後面竟然還有一個可折疊的框,按這麼多框子,仿佛是這輛自行車與衆不同的标志。
那時,葉凡跟屈奮進還不算太過熟悉,關系也沒有達到親密無間的程度,所以即便心中對那輛自行車的特殊構造充滿了好奇,葉凡也沒好意思提這事兒。
後來,在某個不經意的時刻,葉凡好像的确問過這件事兒。屈奮進的回答是極其認真的,他的眼神專注而堅定,仿佛在講述一件極其重要的事情。他緩緩說道:“前面的框主要是用來放書包的,重要的東西都放到書包裡面,而且放在眼睛能看到的地方,這樣能最大程度地保證安全。”他稍作停頓,接着說:“後面的車筐呢,可以放自己每天帶的飯,那個時候學校裡是不提供午餐的,所以必須得自己帶飯。”然後,他指了指側面的折疊框,繼續解釋道:“這個側面的折疊框作用可大了,是專門用來放水粉顔料盒的,框的大小正好與顔料盒完美吻合,放進去不容易灑出來,也不容易損壞顔料盒。”
屈奮進耐心地解釋完,張彼得在旁邊卻冷冷地說了一句:“自行車框多了就帶不了人,我看你是不想用自行車帶人吧?”張彼得的語氣中帶着一絲調侃和不滿,他皺着眉頭,眼神中透露出一絲質疑。他的這句話打破了剛剛屈奮進認真解釋所營造的氛圍,讓場面瞬間變得有些尴尬和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