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後,嶽父母邁着略顯沉重的步伐,并肩緩緩坐在了葉凡家那柔軟而舒适的沙發上。葉凡則略顯局促地搬來一個矮凳,隔着古色古香的茶幾,與他們相對而坐。此時,屋内的氣氛仿佛凝固了一般,安靜得讓人有些不安。
高雯的妹妹高華也随着父母一同前來。隻見她亭亭玉立地站在那裡,并未坐下,而是背對着灑滿陽光的陽台,眼神冷漠地看着這屋裡的一堆人。她那高挑的身姿在光影的映襯下,更顯得形單影隻。或許是心中懷揣着某種不滿,又或許是對眼前的場景感到迷茫,高華就那樣靜靜地站着,宛如一幅靜止的畫面,卻又讓人能感受到她内心的波瀾起伏。
從高華的站姿,不難看出她此刻複雜的心情。她或許在想着家中近來發生的種種變故,或許在思考着自己未來的人生道路該如何抉擇。而她的父母,坐在沙發上,表情凝重,似乎有千言萬語卻又不知從何說起。葉凡則坐在矮凳上,目光遊離,不敢直視嶽父母的眼睛,心中也是五味雜陳。
葉凡懷着沉重且複雜的心情,将嶽父母鄭重地叫到了家中。他的本意在于詳盡地向二老交待一下這一年多以來和高雯看病求醫的曲折過程。要知道,這高雯雖然是與他相濡以沫的妻子,但她必定也是嶽父母捧在掌心的女兒。
在這漫長的求醫之路上,葉凡面臨着諸多艱難的抉擇。每一次的診斷結果,每一種治療方案,都如同沉重的巨石壓在他的心頭。而今後的診病過程中,很多的醫療手段都存在着風險與不确定性,這些都是他不敢私自決定的。
正因如此,才有了今天這場意義重大的家庭會議。葉凡提前将房間打掃得一塵不染,還精心準備了水果和茶水。他希望能在一個溫馨且嚴肅的氛圍中,與嶽父母共同商讨高雯的病情和治療方案。
葉凡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重大,他既希望能為妻子提供最好的治療,又不想讓嶽父母感到被忽視或不被尊重。而嶽父母在接到葉凡的邀請時,内心也是忐忑不安,他們既擔心女兒的病情,又對葉凡的安排充滿了期待和疑慮。
在漫長且令人倍感壓抑的十幾分鐘沉默之後,空氣仿佛都凝結成了沉重的鉛塊,葉凡終于深吸一口氣,開始準備打破這令人窒息的沉寂,開啟話題。
隻見他神色凝重,先是緩緩地從那個略顯破舊、裡面收集着這些日子裡所有檢查報告的塑料袋子裡,小心翼翼地翻找出兩頁用已經有些生鏽的曲别針别着的紙來。那動作極為謹慎,仿佛手中拿着的是世間最為珍貴且易碎的寶物。
第一張是被打印出來的B超報告,上面密密麻麻的專業術語和複雜圖像,如同神秘的密碼,讓人摸不着頭腦。下面那一張則是對這個B超檢查總結的情況。第一張紙的确晦澀難懂,就連葉凡自己也是一知半解,他便輕輕翻開這張紙,露出第二頁來,帶着些許期待和忐忑,伸手遞給嶽母。
然而,嶽母卻紋絲未動,甚至沒有擡一下手去接,反而語氣略帶煩躁地說了一聲,“我看不懂!”這簡短的四個字,如同重錘一般,狠狠砸在葉凡的心上。
嶽母的拒絕,或許不僅僅是因為看不懂那張紙,更多的是對女兒病情的恐懼和無助。而葉凡遞出報告的舉動,也反映出他内心渴望得到嶽父母的理解和支持。
此時的葉凡,手還停在半空中,臉上寫滿了尴尬和無奈。他原本以為嶽母會願意了解,卻沒想到得到的是這樣生硬的拒絕。而嶽母說完那句話後,别過頭去,眼眶中隐隐有淚花閃爍。
“哦,我給您講……”葉凡急切地指着第二張紙上密密麻麻的文字,神色專注而又焦急,正要跟嶽母耐心解釋這多囊卵巢綜合征到底是怎樣一種病症,具體是怎麼回事,或者詳細闡述一下可能需要進行的治療手段。
然而,他這些滿懷誠意與關切的話還來不及從口中完整地吐出,就又被嶽母生硬的話語攔下。嶽母眉頭緊皺,提高了音量說道:“我說了我聽不懂呢?”那語氣中比上一句時明顯多了些不耐煩,甚至還夾雜着幾分惱怒和無助。
葉凡瞬間愣住了,伸出去的手指僵在了半空中,臉上的表情由期待轉為失落和無奈。他原本以為,隻要自己解釋得清楚,嶽母就能理解,就能一起為高雯的治療出謀劃策。可現實卻給了他當頭一棒。
在傳統的家庭觀念中,長輩通常希望在子女面臨困難時能夠提供幫助和支持,但當他們發現自己無能為力,無法理解和參與解決問題時,内心的焦慮和挫敗感會被進一步放大。
嶽母的這一聲怒吼,讓整個房間再次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隻有葉凡沉重的呼吸聲和嶽母略帶抽泣的喘息聲交織在一起,彌漫着令人揪心的氛圍。
“媽,我隻是希望……”葉凡一臉懇切,聲音中帶着一絲急切與無奈。然而,他的每句話似乎都如同脆弱的嫩芽,剛冒出個頭就被嶽母無情地攔下。
“這生孩子是你們自己的事,你們把我們找來幹什麼?你那些紙我根本不懂,你也不用告訴我!”嶽母的語氣尖銳而決絕,充滿了憤怒與不滿,這讓葉凡感到無比驚訝。
要知道,大家都清楚葉凡一家是土生土長的内海人,内海有着獨特的地域文化和生活習俗。而高雯一家則來自與内海相隔 200 公裡的外地,那裡的風土人情、價值觀念與内海大不相同。葉凡對高雯家鄉的生活習慣一無所知,他的嶽父母對内海的一些約定俗成的慣例同樣也不熟悉。
葉凡原本以為,在這樣的艱難時刻,把嶽父母請來,能夠共同商量,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但嶽母的反應卻讓他始料未及,他呆呆地站在那裡,眼神中充滿了迷茫和困惑。
嶽父母也同樣感到委屈和不解,他們或許認為葉凡一家沒有充分考慮到他們的感受和處境,強行将他們卷入一個他們不熟悉也無法掌控的局面。
此刻,房間裡的氣氛緊張到了極點,仿佛随時都會爆炸。葉凡試圖再次開口解釋,卻又不知從何說起,而嶽母則氣呼呼地扭過頭,不再看他。
葉凡和高雯在内海婦産醫院“看病”的那些漫長而煎熬的日子裡,周圍的情景可謂是形形色色。有的“病人”或産婦如同他們一般,形單影隻,獨自前來面對未知的病情和壓力;也有那些滿心期盼着後代降臨的家庭,父母們緊緊跟随,一同前來。然而,細細觀察便能發現,來陪伴的大多似乎是“孩子”的姥爺姥姥。
對于這種現象,我感覺其實誰來都一樣,畢竟陪伴的初衷都是出于關愛。内海的姥姥姥爺們陪着來,倒也并非是毫無原則地慣着孩子,我想主要原因還是出于對閨女的關心,想要給閨女提提氣。畢竟,生育對于女性來說,是人生中的一道大關,需要足夠的精神支持。同時,這也表示自己對婆家抱孫子這一願望的關心和重視,以展現家庭之間的團結和和諧。
總之,在内海人的觀念中,這大抵被視為一種“禮貌”。這種“禮貌”并非是明文規定的條文律法,而是在歲月的長河中,人們在生活的點滴中逐漸形成的一種默契和共識。它承載着内海地區獨特的家庭文化和價值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