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日忙完早食,韓嬷嬷安排知霜和小秀,去集市常買的那家取羊肚菌、花椰菜等,韓嬷嬷和氣地交代說:“那幾樣菜,采買上都結算好了,你們去好好挑揀下,讓劉婆子随車同去,一路上小心些。”
去集市的路上,知霜問道:“韓嬷嬷心情蠻好的樣子,有什麼高興事嗎?”小秀搖搖頭,“不知道,隻說她今天要回趙府去,明天再來。”同車的劉婆子笑道:“因為侍郎府三姑太太家來人,她去見自家親人了。”
見她倆都是滿臉的疑惑,劉婆子嘿嘿笑着說:“除了我這樣的老人,其她人肯定不清楚的,你們韓嬷嬷是随着侍郎府的大小姐陪嫁來趙府的,就是說咱姑奶奶的娘家太太,是侍郎府的大姑太太,然後她嫁給祠堂管事韓慶,大家叫她韓慶家的、韓嬷嬷,其實她姓劉,她有個妹妹陪在侍郎府三姑太太的身邊,三姑太太嫁給江南大族甯家的當家人,她妹妹也嫁給甯家的管事,據說最得三姑太太的看重,和侍郎府之間送信送禮物的差事,經常派她來,所以她來了,你們韓嬷嬷能見一見妹妹,可不就高興嘛!”
稱呼有點複雜,關系說起來卻也簡單,出身侍郎府的官小姐李氏姐妹,姐姐大李氏嫁到趙府,大李氏的陪嫁丫鬟是韓嬷嬷,妹妹小李氏嫁到江南,韓嬷嬷妹妹是小李氏的陪嫁,随着主子去了江南。
“哎呦呦,這又是大姑太太、又是三姑太太的,難為劉大娘講得清楚,真好口才!”小秀聽完就笑道,“劉大娘和韓嬷嬷都姓劉,是一家子嗎?”
劉婆子歎息說:“不是,我家就我一個,偏巧和她同姓,平時多得她的照應,說同姓的就是一家子,你們韓嬷嬷是個心善的!”
知霜的關注點不同,“韓嬷嬷和她妹妹,伺候不同的主子嫁出去,就嫁到别府裡去,豈不是就此分開了,陪嫁出去的都是這樣嗎,還是說能嫁回娘家府裡呢?”
“跟着小姐出閣的陪嫁,都會随着小姐安頓下來,才好幫小姐在夫家立足,”似乎想到什麼,劉婆子補充道:“如果再回娘家府裡去,就是犯錯被趕了,可沒個好結果的呢!”
知霜明白她想說的是柳枝,被送回趙府,處境不上不下的,不願嫁給管事,自己謀劃給個老頭子做妾去了。也許她還要舉例人的有柳葉,世俗的看法裡,嫁給有鋪面的平民,未必有官宦世家的管事娘子來的風光。
到了右安橫街路口遇到“塞車”,榮祥布店門口停着騾車,店員往店裡搬運大包的布匹,偏巧周家正店門口的串車上,一壇壇的酒正往酒樓裡卸。
知霜見狀,和小秀商量說:“咱這車要慢慢挪過去,不如我們先下車走過去,挑揀下要取的菜,等車過來了可以直接搬上車?”小秀笑道:“不着急,今天把菜運回去了就行,要不,你去你姐那坐一下,等會子我們過來了再叫你吧!”
這時候的許氏鋪子裡,廳堂裡沒人,一簾之隔的裡間隐約有人在說話,知霜遲疑着是否繼續走,忽聽到柳葉提高的嗓門“讓你想辦法?小姨真這麼說的?”知霜不禁走近了,聽見柳葉稍微壓低的聲音:“能陪嫁出去的都歡喜,哪裡還想着嫁回府裡去,不是我說嘴,小姨的手藝那麼好,早就該找個主子伺候,偏姥姥一直籠在自己的針線房,這麼個年紀,養成了不知事的天真性子!”
“住嘴,哪有你這麼說長輩的!”是知霜大姨秀芝的聲音,“唉,能在主子身邊伺候的,個個都眼裡沒人、心術厲害,你小姨那是自小的軟性子,哪能得了好?”
“咦,我小時候,你不是總教導說‘吃虧是福’,吃一塹長一智,怎麼到小姨這裡又不同了?”柳葉笑着說:“小姨夫也是,整天紮進花園子裡饬弄花花草草,她家一個繡癡、一個花癡,全不顧世情的過日子。。。”
“越說越不像話了,哪有你這麼編排長輩的,讓人聽見了怎麼得了!”
“我還不是替娘着想,爹爹對娘就那樣,這陣子又在為那姓包的忙碌,操心她兒子的病吧!别以為我不知道,娘這麼多年伺候奶奶,也不見爹爹說你一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