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乾清宮請安,皇阿瑪吩咐梁九功:“将内務府新進的那對紅珊瑚雕多子多福紋瓶賞給九阿哥!”
“嗻!”
梁九功答應一聲很快領小太監抱來兩隻珊瑚瓶。
珊瑚産自深海,開采不易,為世人贊為“瑞寶”,少有大件。這對珊瑚瓶不止高過兩尺,更難得的是主枝粗壯——瓶身仿乾清宮汝窯天青梅瓶器型不算,又随形雕琢了三條葫蘆藤蔓和九個或抱蓮花蓮蓬、或拿靈芝如意、或扯葫蘆藤蔓攀爬笑鬧的孩童。如此這對珊瑚瓶除了傳統的“平安是福”的祝福之外,還添了“平步青雲,多子多福”的寓意。
宮裡喜事曆來都少不了“嬰戲圖”,比如内務府為新婚洞房預備合卺酒用的酒杯、酒壺上的和合圖案,新娘子嫁妝裡的“百子被”等。
不知道是不是喜房裡不缺“嬰戲圖”的緣故,總之早前我兄弟成親,皇阿瑪都未曾賞我兄弟“嬰戲圖”——連太子娶太子妃都沒有。
萬事拈先的太子見狀不免蹙眉,胤褆、胤祉則不約而同地捋了捋胡須,臉上透出得色。
我忍不住腹诽:皇阿瑪無可能重董鄂氏勝過太子妃。現如今胤褆、胤祉都有嫡子,皇阿瑪多半是借胤禟大婚暗示太子親近太子妃,早生嫡子。
當然,也捎帶上了我——我早前的兩個兒子,連同純慧,都不是琴雅所出。
琴雅至今都沒得好信。
生嫡長子的事已刻不容緩。
胤祺的兩女一兒都出自他兩個側福晉。五弟妹他塔拉拉氏跟琴雅一樣,一無所出。所以,還有胤祺。
大婚三年,胤祐雖說沒得嫡子,去歲九月才剛生了嫡女,倒是不能算。
胤禩沒有嫡子,但他跟绮霞的感情好得容不下一個名分妾侍庶——這算,還是不算?我一時竟思不明白。
“兒臣謝皇阿瑪賞!”
皇阿瑪賞不可辭。不管什麼原因,橫豎胤禟領賞謝恩就對了。
胤?、胤祹、胤祥、胤祯都還沒娶嫡福晉,還沒生嫡子的壓力,當下都一臉笑地望着胤禟,似是替他高興。
甯壽宮胤禟叩拜皇太後和宜妃。難得的皇太後摒棄了一貫的自足(紫竹)如意,特賞了一對金玉如意。宜妃則拿出兩條金皇色的朝服帶來:一條常規的絲闆帶,一條夏用镂空涼帶。
皇子朝服帶都遵循《大清會典》的統一規制:四塊金銜玉方版,每版飾東珠四,中飾貓睛石一。即一條朝服帶可裝飾四塊金鑲美玉、十六粒東珠和四塊貓睛石。
似美玉,東珠也就罷了。看清腰帶上八塊拇指大的貓睛石俱是深沉厚重的蜜黃色貓眼的一瞬,我不自覺地掃了眼自己的朝服帶——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兩下對比。往日看着還算華貴的淺黃色貓睛石竟似兌了水的黃酒一樣透着淺薄。
起貓眼的寶石很多,比如常見的碧玺,但真正的貓睛石都産自外境小國,連帶的貓睛石都是貢品,很少市面流通。不然,我也不至于開府幾年都攢不出一條像樣的朝服帶來。
事實上,現我兄弟裡除了太子就隻康熙三十七年受封王爵的老大胤褆,老三胤祉才有。
沒想宜妃會有,還一出手就是八塊。看來皇阿瑪曾拿這蜜黃貓睛石賞過後宮。就是不知道,我忍不住猜測:我母妃有沒有?
……
“兒臣謝母妃賞!”
舉着托盤謝恩的胤禟話聲依舊中規中矩,無甚雀躍歡喜。
兩個月而已,胤禟竟似沉穩了許多。
……
風俗裡喜房當天除了新人和全福福晉外他人免進。胤禟再一次地将我們兄弟讓進了他的書房。落座沒一刻,太子妃福晉們也都來了。
眼見琴雅跟在太子妃身後半步,我心裡一動:大嫂伊爾根覺羅氏呢?難不成今兒的全福福晉是大嫂子?
可惜,當着太子妃的面,沒人會沒眼色到提這個茬,替我解惑。
……
花轎到了,我跟着胤禟、太子等出屋,果看到了轎邊立着的伊爾根覺羅氏,還有生産還沒出百日的三嫂董鄂氏。
董鄂氏原就較伊爾根覺羅氏生得高大,加上月子做的好,氣血補得足,較印象裡又富态了許多,膀大腰圓的,益發凸顯出伊爾根覺羅氏的羸弱,也更符合一般人對全福福晉的想象。
胤祉當下就笑了,和胤褆道:“大哥,大嫂吃腎腦大補丸不過幾日,這精神就見長了。”
胤褆點頭認同:“别說,你薦的那個喇嘛巴漢格隆有些門道。”
……
胤禟娶嫡福晉的場面完全不是胤俄、胤祹、胤祥、胤祯等娶側福晉所能比,不說彩禮、儀仗等瑣碎了,隻宴請滿朝文武這一條就是宜妃、绮霞再怎麼想為绮雲策劃都策劃不來的隆重。
不知道是不是受氣氛感染,胤禟穿着金黃色的九團蟒服,接受朝臣恭賀時終一掃連日來的陰郁,挂出笑來。我在一旁始覺出一點安心。
俗話說“人逢喜事精神爽”,今日洞房之後,明兒還有朝見禮,後兒回門禮,然後就該皇阿瑪萬壽節,端午節,再還有改造賜宅等等大事大節,胤禟再無暇惦記绮羅。
端着酒杯,我走向胤禟:“九弟,賀你新婚志喜,百年好合!”
胤禟含笑跟我碰杯:“多謝四哥!”
喝完杯中酒,傾露杯底,胤禟跟我相視而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