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現在還有很多的偷渡客,壓根沒有地方住。
他們搶又搶不過那些原住民,打又打不過船上的工作人員,甚至和玩家相比,這些人都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
可以說,這些人在任何競争上,幾乎都沒有什麼優勢。
基于以上薄弱的競争力,這些玩家到現在還沒有地方住,每天就在房間外的走廊上休息。
沒有任何隐私,所有家當都要随身攜帶,還要防着有人偷東西,壓根休息不好。
現在這些集裝箱如果能空出來,這些玩家就有可以休息的地方了。
貨艙裡四五十個集裝箱,少說也能安置下三四百号人。
當然,這些玩家想要住進去,也是有條件的,那就是貨艙裡不能再堆放貨物了。
如果貨艙裡還有貨物,那這些人住進去的話,肯定會引起反對。
要是到時候貨艙裡真少了些什麼,可能又會引發一場戰争。
在這些玩家們讨論集裝箱的用處時,其他人也沒閑着。
他們将第一個集裝箱裡的物資,簡單登記完成之後,就準備開起第二個集裝箱了。
集裝箱開起的步驟,與第一個集裝箱一模一樣。
還是先用叉車将集裝箱轉移至空地,再讓船上的工作人員爬上去,揭開卡扣。
通過集裝箱落地那一刻聽到的聲音,可以很明顯地察覺出來,這個集裝箱裡,裝的應該是一些易碎品。
那些稀裡嘩啦類似碗碟碎掉的聲音,可瞞不了在場的人。
因此,在這個集裝箱開啟的時候,工作人員就顯得十分小心翼翼,生怕再破壞裡邊的物品。
隻不過這些動作顯得有些多餘,在聽到碎裂聲音想起的那一刻,圍觀的旅客就已經提不起興趣了。
很明顯,這個集裝箱裡裝的不是食物。
旅客們在得出這個結論後,面上興奮的表情就漸漸冷靜下來了。
果不其然,這個集裝箱打開後,最先看到的,就是一些擺放十分精美的瓷器。
瓷器看起來很漂亮,每種造型的陶瓷都隻有一件,應該是手工制作的孤品。
如果放在和平的世道裡,不出意外的話,這些瓷器應該能賣個高價。
但現在這種情況,這些陶瓷基本上沒什麼用,又不實用,擺在房間裡又容易碎。
把瓷器打碎,瓷器的碎片倒是能當做傷人利器,但這樣做,未免顯得太多餘了。
見這些瓷器沒什麼用之後,負責登記的人也隻是粗略地登記了一下數量,甚至都沒有把裡邊的瓷器拿出來看,就略過了這個集裝箱。
将集裝箱重新合起之後,船上的工作人員就用叉車輔助着,打開了集裝箱下邊的輪子,合力将這個集裝箱推向另一個角落。
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想将集裝箱區分出來。
那些已經被騰空的集裝箱在一個角落,裝有物資的集裝箱,則是放在另一個角落。
兩者之間,有一道直通天花闆的鐵栅欄,要是後期真的要利用空集裝箱,把鐵栅欄豎起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護物資。
接着是第三個、第四個、第五個集裝箱,都沒開出什麼有用的東西,箱子裡大多都是一些中看不中用的工藝品。
吃也不能吃,拿出去又占地方,索性就還堆在貨艙吧。
很快就拆到第六個集裝箱,興許是前邊接二連三的開箱失敗,周圍圍觀的旅客,注意力都不在這個集裝箱上邊。
甚至還有很多旅客離開了貨艙,這些人圍觀了這麼久,早就看累了。
也許是6這個數字比較吉利,這個集裝打開的時候,還真有好東西。
集裝箱的貨單上,寫的都是一些玻璃制品,像是什麼玻璃杯、玻璃瓶之類的。
但真正打開的時候,就會發現,箱子裡裝着的東西,和貨單上所謂的玻璃杯、玻璃瓶,好像隻有那麼一點點點關系。
集裝箱一打開就能看到,裡邊擺放的紅酒,這些酒擺放得整整齊齊,看起來十分誘人。
好像,酒瓶應該也算是玻璃瓶了吧...
酒架的角落裡,還有幾箱密封在牛皮紙箱裡東西,牛皮紙箱裡,還裝着一些小零食之類的食物。
雖然這個集裝箱裡大多數是酒水,能吃的沒多少,但可不要小瞧酒水。
為什麼災荒年間,政府要禁止釀酒呢?
那正是因為,酒水都是糧食或者水果釀造的。
換個角度想,這些酒水,可是能飽腹的。
睡不着的時候,喝上那麼一杯,就能快速進入睡眠,短暫地在精神層面上逃避天災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