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婠眼前一亮,立馬對小二道:“我想為其取名追魚”,頓了一瞬,又接着道:“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
話才落,立馬引來滿堂喝彩,陸氏女如此才思敏捷,大家無不羨慕和嫉妒的。
“我也想了一名,喚逍遙”突然,從二樓樓梯口傳來了一聲清脆的女聲,楊琇瑩帶着妹妹站在入口處,神色倨傲的看着陸氏姐妹。
《莊子—逍遙遊》的主題思想是不對萬物有所奢望和依賴,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地在天地之間遨遊,與陸婠方才解釋的大緻一樣。
時下文人大多以擅長清談為雅,莊子的逍遙遊比陸婠通俗易懂的追魚聽起來更上檔次,情急之下,陸萸主動開口:“追魚的背後有一則動人的故事。”
不知何時出現的掌櫃本就對楊陸二位女公子取的名難分高下,立馬問道:“不知是何故事?”
陸萸悄聲與陸婠商量後,清清嗓子,将這個故事娓娓道來。
傳聞在一個遙遠的國度,有一張氏兒郎喚張珍,與杜氏女郎牡丹自幼定了婚約,誰知一場戰亂,張門敗落,杜氏族長嫌張珍貧寒不願履約,要求他取得功名重振張氏門楣之後方可上門娶親。
時局動蕩,想要重振門楣猶如登天,然張珍沒有别的選擇。杜牡丹雖不滿族中長輩嫌貧愛富卻苦于自己勢單力薄,隻能在臨行前送了一條錦鯉給張珍,祝願他前程遠大。
張珍奔赴未知的前程,一去便是經年,杜牡丹在張珍走後憂思過重,一病嗚呼。因心存執念,她的魂魄費勁千辛萬苦飛至張珍的身旁,見張珍日日精心養護那條錦鯉,她附身在了那條錦鯉上。
張珍雖家道敗落,卻是個身懷大才之人,幾經磨難後,遇到英主招賢,不但在英主終結亂世之戰中立了功,還衣錦還鄉重振了張氏門楣。
他按約定上門求親,然杜氏女郎早已化成一抔黃土,悲憤之下,他一病不起,二人的故事了感動了天上的神仙,于是點化了錦鯉讓牡丹複活,張珍這才知杜氏一直對其不離不棄。
周圍的親朋好友聽聞此事,皆覺杜牡丹為異類,勸張珍遠離,張珍卻言:“人間難覓一知己,是精是怪又何妨?”
至此,陸萸的故事講完了,這個故事是她根據後世的越劇《追魚》改編的,适當的留白,可以讓大家有更多想象和思考空間。養于深閨的女子雖從不知外面世界的精彩,卻心懷自由的夢想,她借錦鯉之身陪伴張珍南征北戰,實現了對自由的渴望。
在場的人,感念故事之動人,沉醉其間久久未回神。
“甚妙,追魚,追的是自由,此步搖便喚追魚,送給陸氏女郎吧”一聲輕快的男聲打斷了大家的沉思,隻見一姿容俊朗的男子不知何時出現在人群中。
“見過家主”掌櫃忙上前行禮。
這人竟是曾豔冠京都和陸氏九郎齊名的謝家九郎?在場的貴女一陣驚呼。
謝氏九郎,名謝洐,字若空,得當今太後愛護長于宮中,此人除了庶出,其餘無一樣可挑。他年少時于洛陽城乘車過市時,聽聞場面失控混亂到比當年的潘安還誇張,對這樣的人物,大家都是隻聽說過,卻沒有機會一睹芳容,想不到已是而立之年的他,已然神采依舊。
謝九郎不戀紅塵,不貪功名,獨身一人創辦了華彩閣,并将鋪面開遍了整個大魏,陸萸當初聽人說起這個專心搞事業的世家公子時,心底佩服的緊。
陸婠回過神,忙上前行禮:“謝公子割愛,然這費用還是得出”說着,她接過侍女丹桂手中的錢袋,将銀兩遞了過去。
謝九郎沒有接,隻笑道:“女郎的故事,堪比千金”說着,他笑着看向人群中的陸萸,眼神沉靜且帶着一絲探究。
楊琇瑩向來好強,如今敗了,隻覺臉上無光,她沉着臉向謝洐行過禮後,一言不發的轉身離去。
她身邊的侍女憤憤道:“既然如此不公,不比也罷。”
言畢,不待謝九郎回話,跟着主人急匆匆離去,在場有幾名與楊氏姐妹交好的或是懼怕楊氏勢力的貴女也立馬跟了出去,一瞬間,二樓冷清下來。
隻是想買個步搖而已,如今竟影響了主家做生意,陸婠很是過意不去,忙上前對着謝九郎行禮緻歉。
謝九郎笑着擺擺手道:“人間難覓一知己,不是嗎”說着,他看向陸萸。
陸萸對美大叔的笑沒有抵抗力,忙不疊地點頭且回以自認為最燦爛的笑。
陸婠也不再矯情,拿過小二包裝好的步搖後,又和兩個表姐挑了一些首飾才離開。
陸萸什麼都沒挑,她生怕謝洐追問這個故事的來處,所以假裝要去看脂粉急匆匆就下了樓。
今日是陸萸第一次在大庭廣衆下發言,雖說很開心讓阿姊赢得步搖,卻有些擔憂,這和她想要默默躺平的志向有沖突,輾轉反側了一夜,她終于想到了賺錢的法子,就是設計首飾。
胭脂水粉香皂的制造費時費力,方子在這裡也未必做的出後世的成效,但是出首飾設計圖卻很簡單。她前世是景觀設計工程師,大學裡有足足三年年的時間是練習素描,隻要能做出類似鉛筆的炭筆,就能結合後世看到的首飾出各式各樣的圖紙,而且沒有任何風險。
翌日清晨,雖帶着濃濃黑眼圈,陸萸卻兩眼發亮,充滿鬥志。她想好了,賣圖紙這個事還得曹壬幫忙,世家皆以從商為下作,女子更是萬不能的。
說幹就幹,她以用毫筆練字太軟想嘗試另一種筆為由,讓侍人去給她搜羅炭筆,根據她的要求再通過反複打磨改進,一支用紙卷起來的鉛筆就成了,雖說沒有後世素描專用筆好用,但用來畫圖紙足夠了。
拿到成品時的那一刻,陸萸差點喜極而泣,仿佛看到了白花花的銀子在向自己招手。
她也不是立馬就開始盲目設計,而是先去各種首飾鋪子細細看過款式,然後又找陸婠現有的首飾觀摩,想到嫡母魏氏首飾更多,正猶豫着要不要去借了看看,嫡母身邊的嬷嬷李氏便來喚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