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景太美,有一種微風為美人簪花的溫柔,崔書桐的心跳頓時慢了半拍,從第一次見面他就知道,面前的女生很美。
他接過槐花飯,淡淡說:“這次就再給你一次機會,下不為例。”
方錦書這才開心地笑了,他終于不生她的氣了。
吃過槐花飯,崔書桐讓她搬出一套茶具,今日陽光正好,微風和煦,他要在院裡泡茶喝。
方錦書在屋裡給他煮了沸水,出來時,看見他舉着一個天青色的茶杯仔細端詳,正是那隻會“開片”的汝瓷茶杯。
她看着杯身的冰裂紋,好奇地問:“聽說家财萬貫不如汝瓷一片,這便是宋代的汝瓷嗎?”
“怎麼可能?”崔書桐挑了挑眉頭:“宋代汝瓷可是無價之寶,明清兩代皇帝幾百年才搜集了十幾件,我手上這個不過是現代制品。”
要真是宋代汝瓷,他才舍不得拿出來四處顯擺,隻能像父親那樣,小心翼翼藏在家裡的密室,妥帖安放,生怕被人知道。
汝瓷制作技藝非常複雜,傳說宋徽宗趙佶曾做過一個夢,剛下過雨的天空呈現一抹從未見過的晴藍,正是“雨過天晴雲破處”的顔色,他将其名為“天青色”,還下旨命令工匠燒制出這種顔色,就這樣汝瓷應運而生。
生于古董世家,崔書桐也曾沉迷于那一抹天青色,也曾四處搜尋,次次都無果而終,隻能買現代制品把玩。
“汝瓷的工藝已經失傳很久了,”崔書桐說,“即使宋徽宗手裡也沒幾件汝瓷,現在做的複古仿品都是一直在接近而已。”
“原來汝瓷這麼稀缺,”方錦書眼拙,“我怎麼瞧着沒什麼區别,不都是天青色?”
崔書桐解釋:“能做得了這個顔色,但是做不了開片的效果。”
顔色好模仿,關鍵是讓汝瓷表面開片的技術,因為溫差,汝瓷會出現釉層開裂現象,開裂時發出的響聲如磬聲,如風鈴聲,動聽悅耳。
“高級汝瓷能開片一輩子,宋代汝瓷直到現在都還在開裂,”說到這,崔書桐歎息一聲,“但是我買的這隻,很少能聽見開片的聲音。”
也就她來的那天響了四聲。
想到這,崔書桐往裡面倒入沸水,兩人靜靜等待着開片的聲音,等了一下午都沒有聽見響聲。
崔書桐失去了耐心,将汝瓷茶杯收了起來:“看來,想聽見開片的聲音,也是需要機緣巧合的。”
方錦書悶悶點頭。
“不過,”崔書桐注意到一件事,“你怎麼會懂這個?”
記得第一次見面時,她就聽出了“開片”的聲音,難道她對古董也有一番研究?
方錦書心裡暗想:還不都是你曾經教過的?
她并不懂古董,而他生于古董世家,所學的知識,都是他曾經教過的。
但面上,她還是随便找了一個理由:“隻是上學時,恰好聽曆史老師講過而已。”
“哦。”崔書桐沒再多問。
方錦書懸着的心也松懈了下來。
白天一直提心吊膽,到了晚上,她終于清閑下來,躲進了書房看書。
除了薪資高,她最喜歡崔家的一點,便是這間書房了。
崔家的書房很大,包攬各類書籍,種類豐富,不僅涉及中外名著,還有五花八門的工科書籍,有一面書架上還放滿了醫學類的參考書籍。
書房幾乎無人踏足,方錦書經常看到很晚,她找了一本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藥方》,扉頁上的“大醫精誠”是他們在學校背過無數遍的誓詞。
厚重的墨綠色封皮很有質感,她合上書本,在心裡默默背誦“大醫精誠”。
整間書房靜悄悄,方錦書專心背誦,突然聽見門口傳來異響,有人輕輕擰開把手,推門進來後,又反鎖了房門。
她連忙躲在了書櫃後面,偷偷瞄着門口,看清來人是崔書桐,才松了一口氣。
正當她打算走出來時,看見了難以置信的一幕:崔書桐咬牙扶着輪椅,額頭青筋都突出了,才慢慢站了起來,接着他又扶着牆壁借力,一步一步艱難地練習行走。
方錦書目瞪口呆,吓得連書都拿不穩,原來他是可以站起來的!
書本落地發出“啪”的聲音,引起崔書桐的警覺和不安:“誰在書房?”
方錦書咬緊嘴唇,從書櫃後面站了出來。
看清是她,崔書桐松了一口氣,接着生氣地質問:“你怎麼在這,誰允許你進來的?”
方錦書遲遲說不出話來。
因為她還在震驚中,大腦飛速運轉,那些不易察覺的細枝末節被連根拔起,初來崔家那晚在樓梯上看見他,和葉蓓吵架時遇見他,每次都是在半夜,想必他那會就是躲着衆人偷偷練習行走吧?
還有初次見面時,他手上突出的青筋,想必也是長久訓練,才能顯現出來的“健身”痕迹。
再度擡起頭來,她清澈的眸子寫滿驚恐:“你……原來你是可以站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