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指點
且說薛姨媽和寶钗通過錢師爺安排,見了薛蟠一面,心中倒生出希望來。此事之前賈府不想管,也不敢管,他們薛家花了多少錢,求了多少人,都沒有頭緒。
如今走通了錢師爺的門路,她們娘倆就能入監探視。難怪别人說,甯撞金鐘三下,不打破鼓三千。她們實在是糊塗呐。
于是薛姨媽又趁熱打鐵,趕緊打發賀章虎繼續給錢師爺送禮,當然也不忘給單聘仁送去一份謝禮。
錢師爺雖收了禮,但不置可否。
薛姨媽心急起來,找寶钗商量。寶钗道:“終究是要與錢師爺見上一面,有什麼當面說,咱心裡也能有個數。”
但京城人多眼雜,寶钗出行這樣的排場自不必說,就是薛姨媽自己,丫頭婆子一大堆,想來錢師爺也不敢輕易答應。
這一日,寶钗同李纨說,要去城外天妃廟上香,李纨估摸着是為了求子,連忙應了,還說要多派些人手跟着。
寶钗卻道不用,說薛姨媽屆時也陪着去。李纨便不再過問。
日子一到,寶钗與薛姨媽一行人等往城外去了,進香禮佛自不必說。午間有些累了,母女二人便在附近的莊子歇歇腳。
可“巧”這莊子就是襲人家裡的莊子,又“巧”的是,錢師爺帶着家眷途徑此處,也在此地歇息。于是薛姨媽母女總算與錢師爺見上了面。
錢師爺聽了薛姨媽的陳情,歎道:“老夫人慈母心腸,可敬可憐,某有心幫你,但這事,恐非我力所能及也。”
薛姨媽一聽這話,淚就止不住地留下來。
“我隻就這一個孽障,”薛姨媽傷心道:“為了他,我無有不可的!錢老爺還請想想辦法,我們薛家上下隻有感激的份!”
錢師爺道:“我也探聽得仝大人口風,單論京城裡這案子,定‘鬥殺’還是‘過失殺’,确實可以商榷,但如今牽連出金陵舊案,便屬于‘累犯’,按律當從重處罰,若能判絞刑已是大幸……”
聽到這裡,薛姨媽幾近昏厥,倒是寶钗心中有數,雖淚如雨下,但還撐得住,她扶着薛姨媽,示意錢師爺繼續說。
錢師爺見薛姨媽這等情狀,也心有不忍,緩了緩才道:“老夫人,如今大爺的事恐難回轉,現下倒有另一等大事。”
薛姨媽聽到“恐難回轉”的話,嗚咽一聲,聽不下去了。寶钗一面給薛姨媽拍着後背順氣,一面急道:“還請錢老爺不吝賜教!”
錢師爺擺擺手,道:“我聽說大爺的妻子夏氏家去了,想來大爺是膝下無子吧?!”
寶钗回過神來,心中一動,道:“确實如此。”
錢師爺道:“薛大爺是家中獨子,且又無後,老夫人為他着想,也為家業着想,當争取‘留養承祀’!”
一語驚醒夢中人!
寶钗目光閃爍,已經起了心思。薛姨媽還在哭,卻是沒有反應過來。寶钗捏了捏她的手,輕聲問道:“媽,您可聽見了麼?您要挺住,咱們要為大哥着想啊!”
錢師爺續道:“朝廷法制,若案犯死罪非“十惡”,而其祖父母、父母老疾應侍,家無以次成丁,則可判‘留養承祀’,當然,所謂‘老疾’,需年滿七十……”
聽到這裡,薛姨媽欣喜若狂,但寶钗的心又沉了下去,年滿七十,薛姨媽五十不到,想要辦成“留養承祀”,又得上下打點,萬一叫人查出來,豈不是白費功夫?
此時她已隐隐明白,這一回薛蟠是在劫難逃了。但她不敢對薛姨媽這麼說,畢竟薛蟠是她唯一的兒子、薛家唯一的指望。
此時,她心中又起了新的念頭。
若是薛蟠能有兒子,那麼他們這一支就有後了,從此撫養孫子,長大成人,繼承家業,薛姨媽也就不必依靠薛蝌了。
錢師爺還不知寶钗心中所想,以為她們明白過來,也不再多言,告辭而去。
寶钗湊過去,輕聲對薛姨媽道:“哥哥到底還年輕,為了保險起見,咱得雙管齊下,想法子給他留個孩子啊!不如咱們送個人給哥哥,若能生下一男半女,也是我們薛家的造化。”
薛姨媽一聽這話,登時來了精神,她仔細一想,越發覺得有理,心裡已經迫不及待要挑人送進牢裡去了。
薛姨媽一回家裡,就同寶钗商量:“夏氏回家了,此事指望不上她。你大哥的姬妾中,英蓮生得最好,人又老實,又是過了明路的妾氏,她最合适不過了!”
寶钗也點頭道:“夏氏嫁進來之前,她與哥哥感情甚好,都是叫那夏氏挑唆的!這話與她一說,她必是願意的!”
然而,香菱不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