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十 If線(十一)黛玉vs燕臨(第一世)
且說朝堂上争論大婚的禮儀,導緻婚期遲遲定不下來,燕臨着急上火,正想狠狠修理這幫隻知道耍嘴皮子的大臣們,呂顯衣袂飄飄,緩緩而來。
禁軍認識他,知道他與謝少師和當今聖上的淵源,又見他單衣布鞋,身不負劍,便讓他進去了。
燕臨陰着臉,一擡眼,看到呂顯已行至殿中,周圍臣工都安靜了下來。隻見他不飾繁物,自有雅逸之姿,素衣簡容,難掩君子之風。
年長者很快認出,他是當年謝少師身邊的人,也曾中過進士,也曾風光一時,後來謝少師故去,聽說這個呂顯不知為何,與今上起了争執,後來他便離開了京師再也不曾出現,不料今日他竟主動陛見。
燕臨見呂顯回來了,其實也是有幾分歡喜的。他欣賞呂顯的才學,也知道謝危用他,必然是因為他志潔行芳,值得信賴。
可是當年燕臨收集謝危的遺物,呂顯拒不上交,等燕臨親自上門讨要,他居然就這麼走了,留下一座空宅,金銀财寶俱在,而書籍文冊,一概不見了。
燕臨惱怒至極,卻也沒有派人去追,就這麼随他去了,不過心裡一直存有一個疙瘩。今天見呂顯來了,便以為呂顯想通了。
呂顯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禮,然後從袖中掏出一本奏折。李香淳接過,又交到燕臨手裡,燕臨翻看,吃了一驚。
呂顯說道:“昔年謝少師,曾親自為聖上定下婚儀,還說‘回弟,身擔重任,宜早日延嗣胤祚’……”
時至今日,也隻有他敢借謝少師之口說什麼“回弟”之類的稱呼,燕臨都快忘記自己的名字了。
至于催婚這樣的話,各位大臣都說過,燕臨聽得耳朵起繭,可是當呂顯轉述謝危之言,他卻聽得很認真,甚至隐隐有淚光閃動。
原來謝危并沒有背棄他,對他依然非常關心。他們并不是恩斷義絕,隻是性格上差異較大,行事自然也有所不同。但這些斬不斷血緣親情,他們依舊是兄弟、是師徒、是戰友。
再看這份婚儀,事無巨細,詳實考究,典章儀制,肅穆雍容,沒有下大功夫是絕對制定不出來的。
燕臨看完一遍,那字迹,是謝危的筆迹無疑,他輕撫兩下,這才依依不舍地發下去,在臣子中傳閱,禮部尚書和宗正寺司卿,一左一右,如饑似渴地讀着,嘴裡還不停感歎。
燕臨還想呂顯留在朝中,呂顯卻道:“朝中賢才濟濟,皆能輔佐聖上成就太平盛世。顯鄉野之人,性本疏懶,才學淺陋,不堪大用,不敢耽誤聖上的大事。”
說着,呂顯又行了一個禮,飄然而去。
衆人見他來去匆匆,仿佛山間清風拂過,談笑之間,已解決了一件大事。
謝少師不僅是聖上的表兄,更是他的師長,朝中很多人都曾受過他的教導。如今他抛出的這份皇家婚儀,略做修改,就能使用,大家都沒什麼異議。就算你不同意,你看看上頭聖上的臉色,你敢說個“不”字兒?
燕臨此時,對呂顯已無怨氣。誰人沒有秘密要保守呢?呂顯珍重謝危的東西,對于謝危來說,也是一種安慰。他甚至覺得,這世上有一個人和他一樣真心懷念謝危,是一件幸事。
看着故人遠去,燕臨心中隻餘惆怅:親朋故舊一個個地走了,好在他也遇到了讓他不再覺得寂寞的人。
如此一來,山河便有了顔色,坐在金銮殿上,他也有了一點耐心,回宮的時候,更是有了期待。上蒼終究是厚待他的。
大婚禮儀已制定,那婚期也當确定了吧?!欽天監給出了從三月往後的黃道吉日,大夥兒把籌備所需的時間排了排,便把七月往後的吉祥日子,都圈了出來,供燕臨挑選。
燕臨一瞧,要那麼久嗎?七月天氣還有點熱,八月就得半年以後了。他可等不了半年!
還好太醫令荀大人過來和禮部尚書耳語幾句。禮部尚書驚訝不已,咱麼這個聖上居然這麼守禮的嗎?!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禮部尚書趕緊找出欽天監推算出的好日子,核對了一下,又補了一個五月十五。燕臨滿意地點點頭,立刻就選了五月十五。
尚書大人狂擦汗,果然聖上也是盼着成親的啊!他們差點領會錯了意思。也是,聽說勇毅侯夫人找了一個天仙佳人兼掃眉才子入宮應選,聖上很滿意。
陳自珍一瞧,也就三個多月,滿打滿算一百天,聖上就要成親了,天呐,有那麼多事情要做。這還來得及嗎?
别的不說,聖上大婚的禮服、皇後娘娘的鳳冠翟衣趕得出來麼?陳自珍都要急瘋了,像個無頭蒼蠅一樣亂轉。
李香淳淡定得很:“你放心,當日林姑娘進宮,聖上沒有趕她走,我就讓針織局着手準備了。”
衣冠這些,是新朝建立時就确定的,因此不用等朝堂上商量出結果來再趕制。這會兒李香淳是穩坐釣魚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