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錢買面子的事,秦曉清才不做。她知道當一個好皇帝,打造一個好王超就是最有面子的事。
“不來朝貢?不要急,以後會來的。咱們服飾模仿唐朝,難道唐人朝貢?”
唐朝在臣子們心中是個遙遠的夢,唐朝沒有朝貢,臣子們也就不太介意這回事了。
夏原吉道,“陛下所言極是,但朝廷第一次有了這麼多錢,該花在哪裡呢?”
從前錢總是不夠,左支右绌,夏原吉第一次感受到了有錢的滋味,非常擁戴皇帝。
“這簡單,拿去修水利工程,專款撥給各地方。像都江堰,黃河,都該修了,出事了,得死多少人啊。”
秦曉清看史書的時候,順帶看了點明宣宗朱瞻基,他在位期間就非常重視農田水利。
“嗯,還有農田。現在糧食産量一天天更高,是百姓之福。但不夠,還是有人在餓肚子。撥款給長江沿岸,讓他們找雜交稻。”
“雜交稻?”夏原吉又問。
“人有爹媽,稻子也有,田裡的和野外的稻子生出了小稻子,不就是雜交稻了。
沒用的弱小的稻子死了,強大的活了被我們找到,不就可以育種種植了?要是哪個農學家找到雜交稻,朕重重有賞。”
根據明朝的糧食産量來看,雜交稻應該出現過。但是,可能不是現在,所以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秦曉清期待更早找到雜交稻的農學家。
皇帝總是對的,雖然沒幾個人聽說過什麼雜交稻,但沒人反對。
有個正直的黃監察禦史大膽發問,“臣鬥膽請問陛下,安排鮑輝紡織機在江南生産,可是在與民争利?”
真是大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怎麼可能和百姓争利呢?
“有點吧。朕想要的不是織出多少布去賣,朕想要的是賣出紡織機。現在還有人衣衫褴褛,還有人過年才能穿新衣服,朕要人人随時都能買到新衣服。”
“這怎麼可能呢?”
不小心說出心裡話的人連忙捂住自己的嘴。
“怎麼不可能?諸位都是聰明人,下朝随朕去看看這織布機,你們就明白了。”
南方的官員對織布機更熟悉,但他們都聰明,不需要對比就能看出,被鮑輝改造過的紡織機,确實要快上普通織布機太多。
這不是在織布,這是在織錢呐。
“陛下。”男人看着布料越來越長,心裡害怕,“如果陛下要江南人都用上這樣的機器,以後布料就不值錢了啊。國庫裡的布料,豈不是都成了廢紙?”
“是啊,大明寶鈔就是越發越多不值錢的。如今,我們可都不喜歡寶鈔。”
真的是非常有道理的問題,工業革命,要的就是翻天覆地啊!
“朕知道你們不喜歡寶鈔,朕已經停止發行。以後改個名字,一定不濫發了。
至于不值錢,你且看看,量這麼大,咱們可以以量取勝。人還能不穿衣服嗎?”
皇帝愛重人才,喜愛科技人才的信号實在太明顯了,鮑輝已經升了工部侍郎,其他人也各有不等的賞賜。
偏偏這時候的明朝,有了前期的積累,各行各業都取得了長足進步還湧現了許多足以影響世界的科技發明和創新。
這樣的明朝,被明朝皇帝壓制着。但被秦曉清遇到,那真是瞌睡遇上枕頭,正合她意。
不過,秦曉清算是明白為什麼明宣宗朱瞻基重視水利了,原來是這時期洪澇災害頻繁。
救了幾次災,秦曉清才想明白。這時河南府黃河改道導緻洪澇,幾百萬平民無家可歸,沒有食物和衣服。
她派了善戰的金幼孜和許多能征善戰的勳貴進入災區維持秩序并赈災,要求給災民提供衣服和食物。
他們隻能用赈災銀買,而最終的來源都是江南,他們大賺特賺。但其中秦曉清的皇家織布廠賺得最多,是别人的十倍。因為鮑輝紡織機的效率是她們的十倍。
一下子把她們辛苦掙下的紡織機比得什麼也不是,這太令人眼熱了。但這皇帝的産業,她們也不敢怎麼樣。
隻是試着偷買鮑輝紡織機,或者挖人過來。
結果,皇家紡織廠竟然一點也不藏着掖着,公然叫賣,二十兩一架鮑輝織布機。
這樣會下金蛋的母雞,竟然會拿出來賣?江南商人覺得皇帝不會做生意,争搶着要買。
其中,隻有一兩架或者十幾架織布機的家庭小作坊購買意願最強。一些不喜變化的大商人,還不願意改變。
但是這不影響秦曉清谕令織布廠再辦廠生産織布機,并大賣。
皇家紡織廠再能織布,也不能攪動什麼。但如果賣能織布的織布機那就不一樣了,織布機是生産資料,可以靠它緻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