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眼睜睜的看着自己的手下被人給消滅,盡管這個手下她并不在乎。
一樓的客廳裡面走出了一個高挑的身影,她這個時候還表現的像是一個人,但是那雙漆黑的眼睛已經暴露出了它的身份。
它看着眼前弱小的人類有些不解:“人類?”可是它為何從他身上聞到了一股奇怪的味道。
這種味道讓它覺得毛骨悚然。
顧迥在看到它的那一刻就明白了:眼前的這個東西就是主宰這裡的怪談。
他的目光落在它身上的時候就感覺自己好像看到了非常扭曲的事物,它根本就沒有辦法集中注意力,也根本沒有辦法看清它。
同時,這一眼也讓他覺得頭痛欲裂。
“清醒一點。”
一聲低喝在他的腦海裡面傳來。
顧迥立刻就清醒了。
他剛才好像陷入了某種幻覺,他好像看到了很多東西,但是現在他幾乎什麼都不記得了。
這到底是什麼?
怪談在他耳邊說道:“這是一種精神污染,因為你直視了不可名狀的事物本身。你的大腦沒有辦法處理這件事情。”
“這是你第一次遇到這樣的事情,等以後你見的多了,自然不會這樣了。”
顧迥:精神污染嗎?
他現在算是知道這些怪談為什麼都這麼難解決了,單單隻是精神污染就讓人防不勝防了。
怪談繼續道:“不過,精神污染隻有等級高的怪談才會有。就像你之前遇到的那些低級怪談,它們就沒有精神污染的能力。”
說到這裡顧迥算是明白了:這個眼前這個怪談算是很厲害的。怪不得那麼多的人來這裡都沒有解決。
而這一個照面,顧迥也明白了,隻依靠自己一個人的能力,他是根本不可能解決的了的。
顧迥發現那個女人盯着他開始不動了。
“這是怎麼回事?”
怪談道:“它這是在按照規則行事,畢竟,它沒有辦法掙脫自身的規則。”
“這裡的規則就是之前的那些,現在你沒有違反規則,而它也沒有能力對你動手。”
顧迥手中看着此時已經隐于虛空中的水晶棺。
他這個時候要說不緊張那肯定是假的,人在面對未知的時候總是恐懼和害怕的。
但顧迥強迫自己去冷靜下來。他想要活下去,也想盡可能的去救自己還活着的同學。
忽然,顧迥的眼前一黑,等他再睜開眼睛的時候,他發現自己已經不在這裡了。
他低頭看了看自己短短的手腳,以及周圍老中泛黃的建築,深深的吸了一口氣。
這個地方他非常的熟悉,這不就是自己生活了幾十年的孤兒院嘛。
他這還被拉進幻境了嗎?
而他耳邊也沒有了怪談那喋喋不休的聲音,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而當顧迥想要站起來的時候,他忽然覺得頭暈,就好像自己已經餓了很久一樣。
他仔細的看了看周圍的環境:哦,這裡是孤兒院僅有的一間禁閉室,這裡是用來關那些不聽話的孩子的。
而顧迥小時候經常被關在這裡。
那些小孩子在沒有善惡是非觀的時候,面對非常惡劣的生存環境,他們下意識的就學會了排擠這裡和他們不一樣的人。
而顧迥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他小時候長得漂亮,老師下意識的就會喜歡更加漂亮的小孩子。
而那些想要收養小孩子的家庭也更加的喜歡這樣漂亮健康的孩子。
而顧迥不想要被人收養,他是在六歲的時候來的孤兒院,他對于自己之前的生活什麼都不記得了。
毫無疑問的,他也不記得自己的父母。但他并不想被人收養。
而顧迥小時候的脾氣和長大了也沒有什麼差别,他不喜歡和孤兒院的小孩待在一起。當然,如果他們欺負他的話,他也是會毫不猶豫欺負回去。
而那時候顧迥隻有自己一個人,自然他打不過那些比他強裝高大的孩子。有時候他會因為他們的惡作劇被院裡的老師懲罰。
那時候孤兒院确實有一個非常不好的老師,對于犯錯的孩子,他一向是把他們給扔到禁閉室去。
每次都是不給飯吃,美其名曰:這樣可以讓他們更加的長記性。
顧迥直到現在都能夠清晰的記得那種挨餓的滋味。
而這算是他年幼的時候,最害怕的一件事。而這種恐懼一直持續到了他八歲的時候,八歲之後,他揍了一直在孤兒院當老大的那個人。
那些人這才老實。
更重要的是,八歲的時候,他遇到了一個古怪的存在,他身上的那個怪談。
小時候的事顧迥并不會特意去記憶,也就是這時候,他才想起來:他之所以可以和存在于他精神海裡的怪談一起生活這麼多年,好像是因為小時候他們兩個算是同仇敵忾過一段時間。
那時候那個很不好的老師還留在孤兒院,顧迥不喜歡他,怪談也不喜歡他。
那時候顧迥還很恐懼莫名其妙出現在自己身邊的東西,怪談每次和他說話的時候,他都默不作聲。
唯獨在問到這個老師的時候,他說了幾句話。
之後,不知道怪談用了什麼辦法,這個老師自己發瘋似的把自己的惡行都告訴了警察,而且還在孤兒院裡,不斷的檢讨自己。
顧迥永遠都忘不了的事,他怒扇了自己好幾個耳光。
那時候的顧迥覺得很開心。那感覺就我好像是一個自己無法撼動的高山被輕輕松松的解決了。
就算現在想想,那根本就不是什麼高山,對于現在的他來說,那連陰影都算不上。
但是對于他來說,那時候的喜悅是真的。
而那時候那個怪談問他開不開心,他說開心也是真的。
顧迥想着往事的時候,忽然看到一陣閃着星光的白色的霧氣穿過窗戶直直的砸向了他。
顧迥耳邊傳來了一聲悠遠而又空寂的聲音:“咦,人類,我叫時序。”
“嗯,你的姓氏很好聽的。顧時序這個名字就很不錯。”
“那麼,你以後就叫我顧時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