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小vi的科普,她早就得知了,引劍堂主和夷陵老叟的關系不錯。
小時候,夷陵老叟曾在引劍堂主家開設的私塾裡,念過幾年書。長大後,還曾在天橋附近的滬中電報局,做過幾年同事。
引劍堂主的職位是文書主任。
夷陵老叟的職位是局長秘書。
都是這個年代,普通人羨慕不來的閑差。
卻沒想到,他倆平時在一間辦公室裡辦公啊。
蘇椰不由地惋惜,“哎,要是能兩單外賣一起送就好了!省一趟穿越,省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啊。”
小vi否定她(省時+省事)的念頭,“你不能。”
“為什麼?他倆不是在一處麼。”蘇椰怪問,“我力氣大的很,兩個食盒也拎得動!為什麼不能?”
小vi提醒,“這個時候的夷陵老叟,還沒有開始寫武俠小說呢,你突然整一份食譜授權合同讓人家簽,多突兀、多不合适啊。”
“唔……”
***
小六怼着辦公室的門,大力敲了兩下。
傳出一朗聲“請進!——”
兩個人先後走了進去。
裡面正在辦公的,總共兩個人,齊齊地擡頭,瞅完了小六又瞅向蘇椰。很明顯,在蘇椰的身上,停留的時間比較久。
小六子大咧咧地挑了張椅子,坐了下來。
看樣子,熟門熟路地,不是頭一回來了。
小六面前的桌子上,信封堆成了幾座小山,蘇椰在他将身旁椅子推過來的時候,也順勢坐了下來,側身看到了信封上寫着:引劍堂主(親啟)。
哇,引劍堂主現在已經這麼紅了麼?
小六的對面,坐着的正是夷陵老叟——
他的五官端正,眉目舒朗。
一副圓框眼鏡,輕輕地搭在他高低合宜的鼻梁上。
一派溫文爾雅的學者氣度。
正低頭不語,全情投入地翻看着什麼書。
看封皮,似乎是進修無線電工程一類的專業著作。
另外一個大活人,是個四十多歲的阿姨,姓胡。
負責内勤人員的電話傳達,也是個閑差,平時上下樓跑跑腿兒,同人聊聊天、喝喝茶,一天的時光,也就耗過去了。
她的辦公位正對着門口,熱情地回身倒了兩杯水,一杯甜口的給小六,一杯泡了茶葉的給蘇椰,于世故人情上,非常老道。
“小六啊,這一回又帶來什麼好消息?”
小六來電報局,無非兩件事。
要麼送報,要麼送消息,替天幕影業給“引劍堂主”送消息——
一些無關緊要,不動合同、不動公章,聽了就能讓人高興,利好下一次合作的好消息,諸如,今天又有多少書迷,拿着《祁連尊主》的單行本,堵在《品報》大樓的門口,不吃不喝、不依不饒地,等一個作者的親筆簽名,哪幾場《提燈女俠》的票又賣爆了,加場加到了半夜兩三點……
他順路捎一句就成,不值得耗費一個正經的人力。
在胡阿姨看來,手上沒報的小六子,就跟個報喜鳥差不多。
“我給瞿大哥(引劍堂主本姓瞿)帶來一個朋友。”
說着,小六朝蘇椰努了努嘴。
“你也是引劍堂主的小書迷吧?啧,都找上門來了。”
胡阿姨的眼神在一桌子堆成了山的來信,和直接上門了的蘇椰之間打了個轉兒,最後落在了蘇椰手邊的淡黃色燈籠上,“這是什麼,燈籠?禮物?”
送禮物送大燈籠?
這是傳統,還是洋派的習俗啊?難道中西合璧……
給胡阿姨整不會了。
“嗯,我就是他的書迷,我們全家都是。”
蘇椰直接認了下來,并将上一回,同刀戈夫人編過的身世說辭,對着胡阿姨、小六和引劍堂主(沉浸書中黃金屋,大概聽不到),複述了一遍,“我家呢,是開小飯館的,我阿媽是一個頗有天分的大廚,不管嘗到、看到、聽到什麼稀奇的菜品、甜品、飲品,都想自己嘗試着做一做。(小六的眼睛亮了)我阿爸看了引劍堂主寫的《祁連尊主》,非常喜歡,看的廢寝忘食,酒都不喝了、煙都不抽了,飯都不想吃了。我阿媽好奇,趁他外出進貨,悄悄翻看了《祁連尊主》,沒看幾章,就被霍祁連随身攜帶的小零食——‘玉帶羅糕’吸引。自己貓在後廚裡,嘗試着複刻了出來,我們全家吃了都覺的,味道還不錯,并一緻認為,好東西不能藏着掖着,可以在飯館裡,推出這一味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