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下兩個孩子的态度再明顯不過了,時、張兩家婚事談的異常順利。
李氏也解釋了張芬芬揍人這事。
張芬芬從小跟着她小舅舅學了些拳腳功夫,因着張芬芬長相不錯,總有一些小混混上攤子上搗亂,一開始張芬芬老是隐忍,後來氣不過就把人給揍了,再後來這些混混來一個她揍一個,最後倒是沒幾個人敢來攤子上搗亂了,隻是這兇悍的名聲也傳出來了,到現在也沒人敢結親。
胡氏一聽原來是這麼回事,對這個孫媳婦更加滿意了。
時勤在家有點恍神,幹着手中的活還心不在焉莫名的傻笑。
時大海看着大孫子這樣子,笑了笑沒說話。
這年輕人呀就是沉不住氣呀。
不同于上次,胡氏這次是喜氣洋洋的回到家,對上大孫子略有些焦急的臉,接過小孫女時棉端過來的熱水淡定的喝了幾口,故意不說結果。
時勤暗自着急,想問又不好意思問。
時棉在旁邊調笑她大哥,對奶奶胡氏說:“奶奶,你就别急大哥了,趕緊說吧,大哥從回來就一直傻笑,還老是往門外張望。”
家裡的其他人聽到這話都在笑。
今天得閑,大家都在家,正盼着胡氏能帶來時勤相看的好消息。
這裡面也隻有王氏不怎麼願意今天這個親事能成,她暗暗祈禱和張家的這門親事能告吹。
也不是她還想讓王珍珠當她兒媳婦,單純就是知道張家這個姑娘名聲兇悍,她怕找個這麼厲害的兒媳婦她拿捏不住。
不過她才被時保國訓斥沒有幾天,這時候也是不敢發表什麼意見的。
胡氏難得看到大孫子這模樣,挺稀奇的,果然兒孫大了,想娶媳婦了呀。
胡氏看着大孫子笑着說:“張家同意結親啦!”
時勤聽到準信狠狠地松了一口氣,面上也帶着大大的喜色。
胡氏接着說:“張家說聘禮咱家看着給,别家多少咱家大差不差是那回事就行,無論多少都給姑娘帶回來。她們家還給姑娘陪嫁兩床新被,兩身新衣,還有兩個喜櫃,半扇豬肉,我一看這張家也是個疼姑娘的,想着咱家也是誠心結親,不能太寒碜,就定了給二兩銀子的聘金。”
時大海贊同道:“應該的,應該的。那老婆子你看那張家姑娘到底咋樣啊!”
胡氏回道:“挺好的,那打人的事也是一場誤會,我看這姑娘挺穩重的,其它的得以後細細相處才能看的出來。”
時大海:“好,好,那日子呢?”
胡氏:“我找人去合合八字,挑個日子,不過張家也說了想留姑娘在家再過個年,我想着也行,年後的日子也好,畢竟這沒幾天就過年了,太匆忙,年後的話咱們還有時間把勤兒住的那屋翻修翻修。”
時大海:“好,那就這麼定了,保國去找找村裡的有願意來搭把手的嗎,咱管飯,盡快。”
時保國:“知道了,爹。”
時家如火如荼的準備着親事,時遇這邊也過了來到古代的第一個年。
怎麼講呢,也熱鬧。
但是親人都不在身邊,連北辰瑾也不在,她還是覺得有些無聊。
但是看着府裡的人都歡歡喜喜,熱熱鬧鬧的,她突然覺得也挺好,最起碼她有給别人一個安居之處,也算來到這裡這麼久的成就了。
年前收到了北辰瑾手下帶回來的家書,得知家裡一切都好,她也沒什麼太過惦念的,就是不能回去看看爹娘。
這時的津梁和熙禾兩國關系還是非常緊張的,津梁國主覺得自己割地、賠款、和親就萬事大吉了,可熙禾不會為了幾座城池,一點銀兩和一個硬塞的公主停住自己拓展版圖的統一大業。
隻希望戰事完全結束,國家早日統一,這樣百姓們都能過上安穩日子,她也能早點回去看看家裡人。
不止是她一個人期盼,所有百姓都在期盼。
熙禾國的百姓希望自己的國家越來越強盛,津梁國的百姓希望能夠擺脫昏庸的國主有英明的國君來帶領他們過上好日子。
津梁最初割讓城池時,幾座城中的百姓都害怕,突然像被物品一樣被賠償給另一個國家,百姓們不知道迎接他們的将會是什麼結局。
他們惶恐不已,設想過自己可能會成為俘虜,成為奴隸,可能會被欺負的很慘,可獨獨沒想到,熙禾國很快對他們做好了規劃,降低了賦稅不說,還沒有征讨他們的任何東西。
他們依然擁有他們房,他們的地,甚至一些沒自主生存能力的老人和小孩都被關注到位得到了照料。
他們不僅沒有變得更慘,還因為換了一位英明的君主,有了更加和平穩定的生活環境,很快融入了熙禾國。
被割讓城池的百姓受到了善待,過得越來越好。
這個消息傳到津梁國内,很多人聽到消息後都若有所思。
随着津梁國戰敗,國主更加變本加厲的苛待百姓,加重賦稅,來維持王室奢靡的生活後,苦不堪言的百姓心裡漸漸有了不能言說的期盼……
一直到津梁國再次戰敗,被割讓的城池中的百姓們不再像第一次被割讓的城中百姓那樣覺得前途未蔔,他們簡直内心狂喜,如果不是怕被津梁國這個昏庸的國主追究,他們可能會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了。
而剩下的百姓們也在隐隐期盼,熙禾能早點把他們昏庸無道的國主打下王位。
百姓們其實對哪朝哪代,誰做國君,是做熙禾國的子民還是津梁國的子民沒有什麼執念,他們要的就是能夠安居樂業,和平穩定。
漫長曆史進程中,朝代不斷更疊,哪一個國家和朝代能夠長盛不衰都是靠正向的力量去驅動綿延的,好的國家是百姓的選擇,更是曆史洪流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