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孩子。你就慣她吧!”賀氏念叨完時遇又轉身念叨時父。
時父哈哈一笑,也不回嘴。
時遇一轉頭看見抱着孩子站在角落裡的年輕女子,這應該就是家中來信說的大哥新娶的嫂嫂了。
“可是大嫂和我的小侄兒?”時遇走近抱孩子的女子。
“二妹妹。”張芬芬回了時遇打的招呼。
她打量着剛見面的這位二妹妹,越發覺得這周身的氣質可不像農家能養出來的姑娘,怪不得有膽量代替家中男兒去應征。
時遇露出甜笑逗弄着大嫂懷中的小侄兒,小娃娃似乎也知道這是姑姑,不吝啬的回着時遇一個個“無齒”的笑容。
屋裡回蕩着小娃娃和時遇咿咿呀呀天馬行空的對話聲。
看着可愛的小侄兒,時遇突然拍了拍自己的額頭。
“哦,對啦,我這個記性,哥哥,我車上給大家帶的禮物都搬進來了嗎?”
時湘兄弟幾個剛把馬車上的東西全部搬進來。
“你看看,都在這裡了。”
然後全家人就看着時遇搬個小闆凳坐在包裹堆裡開始分東西了。
“這是給爺爺的汀陽的梨花釀、金陽的醉流年還有騰商的煙葉,這是給奶奶的糕點,還有在汀陽的金樓裡買的钗子,這是給爹爹、大伯和二伯的......”
人人都有份,甚至連新出生的小侄子都考慮到了,專門給小侄子從系統裡買的奶粉和奶瓶,小家夥喝的可帶勁了。
晚上時遇闊别多年又躺到了她的硬闆闆床上,久違的小木闆,久違的小床簾。
“娘親,咱們家沒有蓋新房子嗎?”時遇隔空問睡在不遠處的娘親。
“沒有,就隻有去年你大哥成親,把靠門口的那間房給翻修加寬了一下,給你大哥當婚房了。”
“那這樣也不行啊,二哥和哥哥年紀都差不多大,馬上馬都要說親了,連個婚房都沒有,這多不方便啊。”
其實時遇覺得哥哥們年紀也不算大,十六七歲的年紀在現代還是正在上高中的年紀呢,談個戀愛都算是早戀,更别提什麼結婚了。
但是,這是在古代,她也尊重古代的習俗。若是哥哥們自己願意成親,她也樂見其成。
說要蓋房子給哥哥們結婚住隻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她覺得和父母與哥哥再睡一間屋子裡不方便了。
哪怕有窗簾隔着,那也極其不便。她迫切的想改善家裡的環境,雖然她不一定在家常住,但是家裡其他人也都能住的舒心住的舒适呀。
說到成親的話題,時遇這個做妹妹的都沒羞澀,黑暗中睡在不遠處的哥哥時湘卻聽的面紅耳赤的。
“妹妹不用擔心,我正在鎮上做工,很快就能攢些錢幫家裡蓋新房了。”
“哥哥在鎮上做工?做些什麼?”
時遇突然有些想法。
“都是些雜活,碼頭上搬搬擡擡的。我還識得幾個字,有時候工頭也會讓我幫忙記錄,每日能有個五十文左右的收入。”
在古代,二三十文其實是普通老百姓出苦力正常的一日收入。
時湘識字,雖然沒有條件考什麼功名,但是放在古代讀書人極其稀少的時代,也算是個香饽饽,難怪工頭能給開出五十文的工錢。
“哥哥可想讀書?”
時湘兄弟幾個出生時,津梁國早已腐朽不堪,家裡的經濟條件也跟着下滑,所以兄弟幾個從未進過學堂。
大哥時勤性子憨實,家裡教導識字他就識字,但也沒表現出特别的天賦和熱愛;二哥時榮更是個坐不住的性子,小時候為了識幾個字沒少吃巴掌;隻有哥哥時湘從小就有強大的求知欲,愛問為什麼。
但是家裡上過幾年學堂的也隻有大伯時保國,且大伯上學時又跟大哥時勤的性子有點像,該識字識字,不求甚解,自然無法解答時湘很多稀奇古怪的問題。
時湘聽見妹妹問的這話,先是很激動,然後又平靜了下來。
讀書哪裡是一般家庭讀得起的,他聽爺爺講過,當年時家條件尚可時也隻能供得起大伯一人讀書,最後也就讀了幾年就不讀了。
換到現在,讀書的束脩也夠時家頭疼的,更别提還有筆墨紙硯的支出。
正常來講,家裡有個讀書人,哪怕不講吃穿,筆墨紙硯都用最差的,一個月也最少得支出一兩銀子,一年那就是十二兩。
有多少家庭一年也攢不下一兩銀子,所以讀書人少也是這個緣故。
“妹妹說笑了,哥早就過了入學堂讀書的年紀了。”
言語間已經不帶任何渴望的情緒。
黑暗中的時遇自然也看不到短短幾秒鐘時湘的表情變化,她隻是覺得時湘應該是愛讀書的那類人。
“哥哥你不是未啟蒙的孩童,常用的字你都識得,啟蒙的書你也都讀過,西橋城裡有個西橋書院招收的學子都是準備考取功名的,正是你這個年紀的少年。”
時遇說完了,時湘卻久久沒答話,甚至爹娘也都沒說話。
時遇覺得很疑惑,思考了一會卻突然反應過來,應該是錢的問題。
原諒時遇現在挺有錢的,她根本沒想過哥哥是因為顧慮錢的問題才不打算去讀書。
“那個,其實吧我現在挺有錢的,哥,你考慮考慮,明天我也會跟爺爺提一提這個事情,無論是你,大哥、二哥還是小弟時園,隻要想去讀書,都可以去讀書。”
良久沒說話的時父突然出聲:“丫頭,這可不是一筆小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