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聲納彙報,目标已經進入射程範圍。”
“聲納彙報,生物建模完成。”
“聲納彙報,第三次聲納驅離失敗,是否開始啟動武器系統。重複一遍,第三次聲納驅離失敗,是否開始啟動武器系統,請船長下達指令。”
一般來說,在海洋上遇見海洋巨型生物時,所有船隻都會在雷達和聲納掃描檢測到之後進行直接改變航向,采取非緻命的、非破壞性的方法來劈避開,以保護海洋生物和環境的安全。
即便是“薩凡納号”上的成員們也不例外——雖然頻繁往複的暴風天氣和厚重的雲層以及可能紊亂的磁場會遮掩衛星信号的監視,但并不是所有衛星都接入公網,說不定在海上随便發射炮彈還是會被監測到,所以依舊會象征性的采取三次聲納驅逐。
“MU90雙彈準備。”勞埃德站在作戰指揮室的講台話筒後,雙目盯着已經投屏到中央屏幕上的生物建模,擡起右手并攏成掌後緩緩開口。
MU90電動型魚雷是一種由Eurotorp公司開發的輕型魚雷,該公司是由意大利的WASS公司、法國的DNCS公司和泰利斯公司聯合組建。這種魚雷主要用于攻擊裝備有先進對抗措施的深潛潛艇,其發射平台包括水面艦艇、飛機(包括固定翼機和直升機)以及火箭發射器系統,而卡塞爾學院裝備部的人将其裝備在了“薩凡納号”的輪船兩側武器發動系統内。
MU90魚雷可以在25米淺海水域中作戰,并能應對多方面的威脅,包括攻擊微型袖珍潛艇。其動力電源采用鋁-氧化銀海水電池,利用海水溶解氫氧化鈉粉末作為電解液,并結合一套先進的電解液閉式循環系統,使得該動力電池具有低污染、低危險等特點。
同時,MU90的戰鬥部使用V350型炸藥,足以擊穿大型雙殼體潛艇,具有強大的殺傷能力——不過這個還在試驗期并沒有走向軍方市場的魚雷也僅僅隻是卡塞爾學院在屠龍之路上投入資金的冰山一角罷了。
“武器部收到,MU90填裝準備。”
兩米多長的魚雷被加裝完畢,通過武器發射系統進入發射狀态,“薩凡納号”船頭兩側的厚重的金屬武器闆被打開,兩枚銀棕色的魚雷在海面之下被緩緩推出,水下氣泡裹挾着它們像是兩名護衛緊随在輪船兩側。
而身處作戰指揮室内的其他成員也都緊緊盯着屏幕中建模成像。
該怎麼形容這個“生物”,陳雙穎腦海中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儒勒·凡爾納《海底兩萬裡》中當主角還沒有真正接觸到那艘叫“鹦鹉螺号”的潛艇時,所有不知情人對它的描述——“那是一種巨大的獨角鲸。”
“1837年,這家夥曾經在百慕大群島附近被觀測到過,因此還有了深海巨怪到傳說。”解頤迅速調動腦海中曾經記住的關于這片海域中所有神秘相關事件的報道,沉聲向或許是第一次接觸這種生物的兩個任務新人說,“但曾經一度被人們懷疑真假,直到儒勒借此原型創作了長篇科幻小說《海底兩萬裡》,後續并沒有再出現過一度被人以為是被編纂出來的謠言。
“不過更早的1850年,赫爾曼·麥爾維爾在《白鲸》裡面也塑造了一頭類似的鲸魚,不過它知道現在也經常被與海中的獨角獸傳說聯系起來。”
不過顯然屏幕中的鲸魚不是《海底兩萬裡》中的鋼鐵怪物,而是一頭巨大心髒有力跳動的,真正的獨角鲸。
而兩名任務人員率先進入作戰狀态,也是在一系列武器轟炸失敗後的保險絲,能夠有目的性向着人類的船隻進發的巨型海洋生物都擁有超高的智慧,也可能同時擁有強健的體魄,也許普通的魚雷也并不能直接殺死它們。
“所有的尼伯龍根都會有‘守門員’嗎?”陳墨瞳問。
“不一定。高階的龍類在完成骨殖瓶後會将其投放在自己制造的尼伯龍根或者陵墓之中防止被其他人找到,進行安穩的沉睡,”布爾塔說,“自身死亡後的‘靈’會通過我們至今還沒有挖掘到真相的方式投入正在前面所說兩者之中沉睡的骨殖瓶中,在幾百或者幾千年後複活。
“但我們現今所已知的,或許也隻有龍王級别的龍類才會擁有‘守門員’看守其陵墓。不過龍類曆史的龐大繁雜并不能一概而論,而且位于‘真知島’上的那隻骨殖瓶是被人為找到後流落在海難之中的,或許是其中的龍血基因感染了海洋中的生物,這麼多年産生了生物進化,所以才會導緻這種生物的出現,并且自行進行對外防護吧。”
屏幕分屏中電子雷達掃描的圈中代表它的巨大紅點和散發出的聲波逐漸靠近“薩凡納号”。
“發射。”船長掌握成拳,對着話筒下令道。
MU90瞬間脫軌在輪船兩側海面下沉,在翻滾的海浪之中打開推進器,極速沖出——!
兩個象征魚類的藍點在分屏上出現,模拟出運動軌迹的虛線,一閃一閃逐漸向紅點靠近。
命中!
低頻的轟鳴聲在水下産生巨大的聲波,當即就反饋在了雷達顯示之上一圈圈在以那個巨型生物為核心開始往外擴散。
但聲波很快就被風暴形成的海浪撫平,唯有那個象征着生命的紅點還在有力跳動!
在暴雨和狂風之中,“薩凡納号”被裹挾着向東北方向與之靠近。
一股悠揚低沉的鳴叫聲穿透水面傳播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