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國家恢複高考,陳景翊和王婷婷一起參加高考,共同考入京都大學,紡織廠雖然舍不得陳景翊這個人才,但也沒理由留住他,不讓人家追求更廣闊的天地,不過紡織廠還是為陳景翊保留了崗位,畢業後他想回紡織廠工作可以随時回來。
大學,陳景翊選擇了物理專業,他想繼續研究機械,目前他接觸過的有關紡織類的機器他已經研究得差不多了,但距離現代那些最先進的機器還有很大的差距,而且除了紡織類,他還想研究其他的機器,他還有幾十年的時間可以學習。
至于王婷婷則是選擇了英語專業,王婷婷沒有特别大的志氣,也比較容易滿足,以前她就挺喜歡英語的,不過因為時代原因她無法進行進一步的學習,現在也算圓了她上學時的一個夢,大學畢業後能留校當一個受人尊敬的英語老師她就滿足了。
兩人約定好了暫時不要孩子,雖然雙方的家長都比較着急,但是兩個孩子要上學,孩子就算生出來也沒辦法陪伴,暫時不要是最好的辦法,慢慢的他們也理解了。
高考恢複的消息傳到南城時整個南城的知青們是最激動的,這是他們所有知青回城的契機,所有知青們的心裡頭隻有一個想法,參加高考,回城,而這其中,又有多少家庭因為這件事妻離子散已經無法細數了。
除非是那些年紀已經很大,早就成家安于現狀,無力改變的知青,知道了高考恢複的消息他們也沒有那個能力參加高考了,隻能羨慕的一笑了之,但還是有不少就算已經結了婚有了孩子的知青堅決的要參加高考,哪怕抛妻棄子也不再顧及。
大河村的情況其實還算好的,近些年大河村的日子已經好很多了,那些辛勤努力的家庭也多多少少攢下了一點點家底,和大河村的村民結婚的那幾個知青日子過得也不錯,除了一個男知青堅決要參加高考外,另外幾個結婚的知青都已經放棄了,他們都已經有家有子,知識也忘得差不多了,這時候如果丢下一切去參加高考,除了破壞家庭和諧沒什麼好處。
知青點的知青倒是都參加高考了,隻可惜最後考上大學的也隻有一個人,那就是陸文風,另外兩個女知青則是考上了大專,包括夏夏在内,但是她們都已經很滿足了,要知道附近的知青能考上大學的人寥寥無幾,參加高考的人數卻是有史以來最多的,她們能從其中脫穎而出已經足夠優秀了。
拿到通知書的那一刻,兩個女知青從心底無比的感謝梁春甯,慶幸自己做出了對的選擇,她們都是以前和梁春甯交好的女知青,梁春甯走的時候跟她們說了那幾句體己話她們多多少少聽了進去,有空的時候就拿起書翻一翻,還去考過招工考試,隻可惜沒能考上。
而現在,當初的努力終于得到了回饋,在其他人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複習的時候她們已經領先了衆人一大步,手中的通知書就是最好的回報。
……
大河村,随着轟轟烈烈的高考結束,一個個知青的離開,整個村子又慢慢恢複了平靜,很快,又傳來了經濟逐漸放開的消息,一直老老實實本分做人的陳鐵铨也開始思考起了大河村的未來。
因為陳景翊,讓大河村的村民們都嘗到了換布的甜頭,現在陳景翊去京都上大學了,紡織廠的瑕疵布很有可能不會再換給他們了,這是陳景翊在去上大學前跟陳鐵铨私下說過的話,哪怕他餘威尚存,大河村還可以享受兩年,可是以後呢,新人上位,自然要把福利給自己人,不是所有人都會買陳景翊的賬的。
這也是陳景翊早早讓陳鐵铨思考後路的原因,大河村是他的家鄉,這裡的村民或多或少都跟他有一點親戚關系,在他有能力的時候他也希望能幫一幫村裡人,他給陳鐵铨提了很多建議,但要不要做就看他自己的選擇了。
陳鐵铨思考了很久,終于咬牙下定了決心,堅定道,“景翊說得對,開工廠,搞建設勢在必行!”
……
這一生,陳景翊為物理研究貢獻了四十年的精力,更是從中學到了很多東西,當然,他最應該感謝的人是他的妻子,他的妻子為他撐起了一片名為家的避風港,溫暖舒适,讓他在工作時沒有後顧之憂。
退休後,陳景翊放下一切,也學起了其他老頭,帶着自己的妻子報名參加旅遊團,到世界各地去旅遊,美名其曰,甜蜜夫妻環遊世界,當然,說環遊世界有點誇大了,其實因為國家研究員的保密協議等種種原因,他們是不能輕易出國的,不過國内也足夠他們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