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市入秋後,早晚不再燥熱,但是彭城還是很煩躁。
他把幹部們組織起來,今天的議題是如何面對第二次的辭職潮。
大家也沒什麼好主意。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你能有能耐把别人勸回來?既然如此,還不如想想未來怎麼辦。
彭城最終隻能下定決心:“那就再招新工吧!青予,要麻煩你幫個忙。”
陸青予作為特級車間的副手,正躲在大佬們的後面摸魚,冷不丁聽到這一聲。“啊?要我做什麼?”
“要麻煩你找一下文化館的領導,看能不能幫忙在報紙上發個招工啟事,最好把工坊再宣傳一下。去年幾篇報道,着實讓我們工坊在市裡面火了一把。”彭城看着陸青予說。
文化館的領導,不就是指蘇遠宸嗎?
去年靠着他的幾篇新聞報道,工坊被推成了改革開放的标兵,不僅上級領導來參觀的次數多了,連婦聯、兄弟單位的參觀也多了,連帶着訂單都多了。
她正想答應,然後看見旁邊二車間的副主任王能輕笑了一聲,和旁邊的周定富咬着耳朵私語。估計是聯想到了關于陸青予的某個流言。
既然如此,陸青予隻能公事公辦:“彭經理,既然是公事,還是請負責工坊宣傳的領導前去文化館對接。
去年是他們主動上門幫助我們宣傳,今年最好是找個有分量的人去邀請比較禮貌。也不能一直占别人便宜,對吧!”
說完她看了王能一眼,你能你去啊!
彭城知道這些謠言傷害了陸青予,她不願意幫忙實屬正常。“那就請王敬國主任去吧,我們工坊招工和宣傳都請你來辦理了。”
王敬國狠狠瞪了王能一眼,就你知道得多。
王能無所謂地笑笑,這表情就是你不怕做,我不怕說。
對這種人,言語交鋒根本無解。他們沒有下限,隻會越說越難聽。隻有自己站得更高,才能徹底打臉。
會議很快就散了,大家按部就班工作。
彭城把陸青予留下來:“抱歉了,青予。謠言的事兒我制止了,但确實很難。”
陸青予很大度地說:“沒關系,他們隻是嫉妒我。”
“那就好,你看荷花瓶後面,能不能再做一個别的東西。”彭城試探着說。“既是給展廳增加新品,你也可以提升技術。”
陸青予琢磨了一下,許美華老師的書已經寄到了,上面全是燕京琺琅廠近年來最經典的作品。不可以仿制,參考一下是可以的。
“我試試!”她答應了,她才做了一個第一個大器件,工藝上僅用了銅絲鑲嵌和錾刻兩種工藝,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
彭城這下放了心:“那我等着你的好作品,這次招工的評委也請你參與,務必選出幾個像你和黃玉琴、章同、陳鑒這樣的年輕人來。”
陸青予笑着同意了。
王敬國離開工坊就去文化館拜訪蘇遠宸,蘇遠宸很詫異。等聽到王敬國的來意,他又明白了。
她這是在撇清兩人的關系,怕别人說閑話呢!
“我知道了!”蘇遠宸告訴王敬國。“我會幫你們發招工啟事的,招工考試也會來采訪報道。這次你們還需要我們幫忙請評委嗎?”
“感謝蘇領導,今年的招工考試就不用那麼複雜了。我們想早點招到人,進來了我們再培訓。”
王敬國不好意思地看着蘇遠宸,除了外賓服務部,各車間都少了很多能幹的熟手,現在工坊的效率大打折扣。
蘇遠宸從陸青予處早就知道了緣由,他也不追問,點頭答應了。
很快,報紙上就刊載着一條啟事,寫着天和琺琅工坊的招工信息,歡迎大家報名。
同一張報紙的頭版頭條刊登着另一則重磅消息,大标題寫着:旅美華僑一心為國,振興南州民族産業;小标題寫着:慶祝南州市成立第一個外資企業華盛景泰藍工廠。
新聞詳細報道了旅美愛國華僑熊業歸國投資,選中了南州的景泰藍事業,聘請本地最資深的景泰藍工匠李長生及其團隊,開辦華盛景泰藍工廠。
工廠設計制造一系列景泰藍工藝品,遠銷海外為國創彙。南州市政府高度重視該項目,市長親自接見了熊業先生。稱贊這是推廣中華文化,加深國際友誼的一項壯舉。現在工廠将擴大生産,招聘技術能手……
看到報紙的陸青予終于知道第二批人辭職去了哪兒,原來是高就了。而且還準備和天和搶新人。
當初還在猜測李長生等人為什麼輕易讓出了老巢,原來是找到了冤大頭投資,另起爐竈了。
這下好了,他們終于可以按照他們的想法建造一個屬于他們的帝國了。李長生等人一旦站穩,勢必要對天和工坊打擊報複。
不知道工坊這次能不能挺過去。
老爺子本來在家休息,聽說後在陸青予的攙扶下到了工坊。
“工坊不能亡,天和這個牌子必須守好。”陸開明說話中氣不足,隻能對着彭城反複絮叨。
“這是我的師傅、師傅的師傅創立的,我的師兄也是你爹,還有我,我們好不容易把它建設成如今的模樣。三代人加起來上百年的心血,不能毀在我們手上。”
“是是是,我知道要守好工坊!”彭城誠惶誠恐。
“剛解放那會兒,工坊也差點兒解散,我們師兄弟都沒走,在外面打工賺錢,把工坊養了下來。後來國家投資,終于堅持熬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