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陳氏已知自己根本勸不了沈虞,是以隻能同意。
因為受傷,沈陳氏給沈辭向書院告假,雖然現在沈虞醒了,但畢竟傷比較嚴重,馬上去上學,沈陳氏還是有些擔心。所以想繼續養幾天。
沈陳氏不想請下人,可廚房事宜她不通,沈虞受着傷,将來讀書,都需要補身體,于是沈陳氏還是把原來那個做飯的婆子叫了回來,隻擔任廚房工作,也不會有機會發現沈虞的秘密。
而沈虞也趁着這幾日養傷,把沈辭的東西熟悉了一遍。
沈虞身為女子自然沒有上學,但是沈新知教過她讀書寫字,沈辭沈虞都是沈新知啟蒙的,字迹也是相差不大。
用毛筆寫字,沈虞還有些不習慣,但幸好原主練習多年,有了一定的肌肉記憶,沈虞操作起來也不難。
再說了,就算寫的不好,她現在才十二歲,沒人會對一個十二歲的孩子有太過苛刻的要求,她可以多花點兒時間來練習。
養傷的日子沈虞沒閑着,除了開始讀書練字,也了解了一下這個世界科舉的制度。
和她穿越前的國家曆史上的科舉差不多。都有童生試,鄉試,會試,殿試。
她要參加的第一場就是童生試。
童生試分為三個階段,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參加的學子不論年齡大小,都稱之為童生。若是都考過了,就可以獲得生員資格,成為秀才。
縣試一般在二月份舉行,由知縣主持,要考五場。
分别考八股文、試貼詩、經論、律賦、策論等。
而且縣試要求有四名村莊裡的人和一名秀才保舉,才可以參加考試。
這一點沈虞覺得問題應該不大。
畢竟沈辭讀書的書院在朔安縣算是比較有名的,有其他村的學子前來求學,找四個人保舉不成問題。
而書院裡面也有已經考中秀才的師兄,夫子也是鼓勵師兄們提攜同書院的師弟。
不過就算這些問題解決,沈虞還擔心的,就是自己隻剩三個月左右的時間。
她畢竟沒有學過四書五經,加上學的字也是簡體字,雖然認識個别繁體字,但在古代社會,遠遠不夠。
想要考科舉,這個童生試不過是一個入學考試,越往上走,隻會越難。
其實沈虞現在也沒有多大的野心,她隻是想安心的考過童生試,成為秀才。
那她也算是有了功名,從一介白衣進入士大夫階層,是個讀書人了。
這樣不僅可以免除差徭,還可以見知縣不跪,就算隻是個小秀才,也容不得周圍的人欺負他們“孤兒寡母”。
她必須拿出自己曾經備戰高考的十二萬分精力,在這剩下的三個多月中汲取更多的知識,迎戰二月的童生試。
想到這裡,沈虞便打起了萬分精神。
早上起來頭腦清醒,沈虞就坐在窗前大聲讀書,對于不認識的繁體字,沈陳氏就會來講解,沈虞用心記下,并多次書寫。
吃過午飯,沈虞不敢多作休息,拿起筆就開始練字,也慢慢默寫自己早上讀書的内容。
晚上點着蠟燭,沈虞繼續看書,但是也不敢看太久的書,畢竟太傷眼睛,她可不想近視了,這古代可不好弄眼鏡。
頭上的的傷本就沒有好完,看着沈虞這般努力,沈陳氏心裡更加心疼了。
“好孩子,知道你努力,但是也别累壞了。”
沈陳氏給沈虞披了一件衣服,随後也拿起一本書看起來。
沈虞好奇望了一眼,才發現那是一本醫書。